軍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發展的保障機制研究
未知
摘 要:人文素質對軍校研究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但當前軍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還存在諸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建立一種全方位的保障機制,包括教學保障機制、激勵機制、內部運行機制、評價機制等。 關鍵詞:軍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保障機制
一、軍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目前,軍校研究生人文教育培養存在一些問題,總起來說就是綜合素質不高,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人文理念缺乏,學術水平和道德情操達不到和諧統一。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機械工程專家楊叔子院士認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必定是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高度統一。科學文化側重于求真務實,人文文化側重于求真至善。實現兩者的完美結合,是現代大學成功的重要標志,也是培養能適應新世紀發展需要之人才的職責所在。人文,實際上更多地是講人文精神和做人的道理。軍校研究生是否掌握做人的道理,是否具備健全的人格,將直接關系到事業的成功,關系到他今后的命運。 2.重自然科學,輕人文社會科學。在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生占研究生總數的70%多,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只占30%不到,軍校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所占的比例更低。重自然科學、輕人文社會科學的傾向明顯。我國在相當長的時期里社會上普遍出現了重理工、輕人文的傾向,特別是當教育受市場經濟和功利主義的影響,沒有把提高人的素質擺到合適的位置時,更容易造成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隔離。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分離是我國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上的一個頑癥。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面窄,素質不高。軍校研究生培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3人文教育受重視程度不夠。從當前軍隊院校的現狀來看,學生的人文教育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一方面大聲疾呼要重視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卻在理念、教學模式、教育管理方式上依然保留著太多的應試教育的痕跡。 4德育工作的方式和內容有待優化。如何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指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升軍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質量,還需要在優化德育工作隊伍、豐富德育工作內容、創新德育工作方式上下功夫。研究生德育工作如果僅僅依靠某一部門和少數專職的德育工作者來承擔,往往造成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走過場,德育工作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1]。 5部分導師的帶頭人作用發揮欠佳。軍校研究生導師隊伍的素質是人文素質教育的質量保證。目前的實際情況是:一方面,多數導師更注重對軍校研究生科學素質的培養,而忽略了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另一方面,由于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導師隊伍的素質也參差不齊,在軍校研究生心目中起不到“為師”的作用。 二、軍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發展的保障機制研究 保障機制是軍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發展目標與教學改革操作的中介。建立軍校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發展的保障機制,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教學保障機制。課程怎樣設置,實施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落實軍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目標,使每一名軍校研究生的創造潛能都能夠得到真正充分的發揮,是構建保障機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拓寬軍校研究生的知識結構。首先,加強基礎教育,著重進行文理兼容的公共基礎知識教育。美國和日本的大學,第一、二學年通常不分科,全都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文學和藝術、歷史、科學、外國文化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加強通才教育。而我國現行軍校研究生教學計劃規定的各門課程中,大學公共教育課程的教學時數并不多,同時課程門類相對貧乏。開設文化素質教育通選課和有關專題講座,可以彌補知識的缺陷,加強學科間的滲透。 其次,在上述基礎上,增設人文社會科學類的選修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等。具體來說,一是設置興趣性課程,發揮軍校研究生會和學生社團的核心作用,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學術沙龍活動。二是設置拓展性課程,就是在人文學科課程基礎上增加有深度的內容,讓軍校研究生能及時地接觸到人文學科前沿的思想和最新的知識,提高精神境界和觀念水平。三是素質發展型課程,此類課程致力于開發和提高軍校研究生的自我素養和創新能力,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基。 再次,對軍校研究生這一層次來說,更應該采取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模式。比如開展個性化教學:導師喜歡敢于提問并有獨特見解的學生,并在成績上給予高分;實施平等性教學:導師十分注意學生公平參與,強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開展探究式教學:教師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導師的項目研究,著重培養研究生參與社會工作所必須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激勵機制。激勵機制的主要內涵是動機激勵問題。要在教學過程中引發軍校研究生的學習動機和創造動機,發揮情感教育的動機激發功能。一是對他們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使他們正確認識學習訓練的社會意義。二是強化成就意識,就是要使他們通過個人的努力和集體的幫助,在學習訓練中取得優秀成績,在個人發展中取得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體驗能夠形成“為成功進行努力—成功—更大努力—更大成功”的良性循環。同時,要引導研究生提高抱負水平,為他們安排具有一定難度但經努力可以實現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他們產生克服困難的需要,在挑戰中強化成就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