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升文化軟實力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張敏
【論文關鍵詞】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思想政治理論課
【論文摘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當前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重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文化建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承擔著刻不容緩的歷史責任。在文化強國背景下,必須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核心價值的整合力和引領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當前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重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面對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改善對文化發(fā)展多樣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進一步發(fā)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現實課題。黨的十七大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此基礎上,十七屆六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了文化強國的理念,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陣地和主渠道,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的新形勢下承擔著刻不容緩的歷史責任。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塑造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文化產業(yè)的迅速崛起和發(fā)展,是當代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文化發(fā)展的一個世界性的重要趨勢,也是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新的特點。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從根本上說,在于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所體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等要素所體現的“軟實力”。“軟實力”主要通過價值觀念、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等方面,達到約束、同化的目的,對社會有更加持久的滲透力。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認為:“軟硬兩種實力均屬重要,在全球信息時代,軟實力變得比以往更重要了。”軟實力具體可以分為文化影響力、意識形態(tài)影響力、制度安排上的影響力和外交事務中的影響力四個方面。其中,文化軟實力主要表現為特定文化載體所展現出來的精神與物質力量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當今世界,文化正在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利器,尤其是文化軟實力所賴以支撐的文化產業(yè),在不少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力量,在整個經濟總量里占據著相當的比重。文化之所以是軟實力,關鍵在于它凝聚著全社會民眾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政治主張,為社會及其成員提供思想指南、行動方向、奮斗目標、價值取向和智力支持。文化軟實力表現為整個國民的精神狀態(tài)、意志品格、內在凝聚力和對國家制度的高度認同。因此,文化軟實力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文化軟實力建設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切實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就是要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文化、思想、價值和理想,將這種意識形態(tài)轉變成國家公民的基本政治素質,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億萬同胞緊密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旗幟下,才能不斷推動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向前發(fā)展。教育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礎,提升文化軟實力,首先要從教育入手。當代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承擔著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如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使當代大學生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yè)合格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人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正處于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偉大進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塑造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通過課程教學使大學生形成共同的文化、思想、價值觀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直接責任。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根基。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文化,這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正如黨的十七大所指出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無疑是高校一項重要的職責和崇高義務。當今社會處于一個多元化發(fā)展的時代,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開放式、信息化和網絡性發(fā)展,使人們的思想理論視野不斷開闊,尤其是大學生思想的自主性和活躍性更為強烈。與此同時,各種理論思潮的沖撞激烈,一些不良思潮沉渣泛起,對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而言,在紛繁復雜的思想文化面前,如果缺乏良好的辨別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再加上缺乏正確引導,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大學生要有效抵制一切不良的思想和行為,就必須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通過理論教學促使其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凝聚力,引導他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