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基于信息素養教育的高校文獻檢索課改革

徐翠艷 唐玲

【論文關鍵詞】信息素養文獻檢索課改革

【論文摘 要】高校文獻檢索課是促進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意識是高校文獻檢索課的主要目的。本文探討了在當今的新形勢下,當前文獻檢索課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對應的改革措施。 近年來,教育部一直在呼吁要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尤其是信息素養,促進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而文獻檢索課教學是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渠道,它為我國全面開展大學生信息素養培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育部教高[2002]3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總則第3條在主要任務中著重要求“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并在第4章中再一次要求“通過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以及其他多種手段,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在當今的新形勢下,加強文獻檢索課改革、促進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是圖書情報界探索的熱點之一。 1.信息素養教育與文獻檢索課的關系 1.1 信息素養教育 信息素養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信息素養概念源自圖書館素質和文獻檢索技能。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養一詞。此后幾十年里,隨著對信息概念的不斷深入人們從理論上和實踐中對其進行了多方演繹,如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會議曾將其界定為四項能力:確認、評估、查詢和使用(to identify,toevaluate,to locate,and to use);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給信息素養的定義是:信息素養是人能夠判斷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且能夠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提出了教師學習的9大標準,它包含了信息技能、獨立學習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的內容,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信息素養的內涵與外延。從上可見,信息素養已經從傳統的信息檢索、存儲的基本含義上升為一個涵蓋廣泛的綜合性概念。[1]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的內涵是認識到準確和完整的信息、認識到信息需求及問題之所在、制訂信息檢索策略、掌握信息檢索技術、評價信息并根據實際用途組織信息、將新信息融入個體現有的知識結構之中、從批判與創新的技術角度有效地使用信息。 國外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掀起了信息素養教育的熱潮,美國圖書館協會于2000年編制了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問題近年來也逐步受到重視,2002年2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總則第3條明確規定,當前高等學校圖書館5項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這是我國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問題作出明確規定。[2]隨著信息素養教育的興起,也開展了關于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研究。 1.2 文獻檢索課 我國的文獻檢索課來源于國外的用戶教育。用戶教育是圖書情報部門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對圖書館的用戶進行有關利用圖書館與情報機構的方法和技能的教育。用戶教育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20年,當時第一篇有關用戶教育的文章產生。1960年用戶教育正式實施,首先出現于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美、英,以后發展到澳大利亞和加拿大,70年代丹麥、挪威和瑞士發展起來,80年代其他歐洲、亞洲國家也相繼開設用戶教育課程。[3] 自1984年以來,我國的文獻檢索課已經有28年的歷史。198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的通知[(84)教高一字004號],1985年國家教委印發《關于改進和發展文獻課教學的幾點意見》的通知[(85)教高一司字065號],要求在高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我國高校便開展文獻檢索課教學工作。 1.3 文獻檢索課是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途徑 文獻檢索課是通過講授有關的檢索知識和相關的檢索工具并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從浩瀚的文獻信息中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情報信息的課程。其檢索本身就涉及了對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對檢索結果的搜集、整理、篩選、判斷、組合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動,與信息素養內涵有著極大的重合。因此,信息素養教育與文獻信息檢索課兩者之間極高的相關性為文獻信息檢索課找到了突破口,使文獻信息檢索課成為了培養和提高信息素養的一門課程,成為信息素養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信息素養教育也成為文獻檢索課的最終目的。文獻檢索課對于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并在信息素養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當前高校文獻檢索課的存在的弊端 2.1 高校領導意識淡薄,相關部門不重視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高校領導和相關部門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文獻檢索課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因此,相比較專業課而言,文獻檢索課并沒有被放到一個它應該有的高度。大多數高校都把文獻檢索課列為選修課并且課時較少、學分較低;文獻檢索課教師也沒有享受到與專業教師相同的待遇,沒有將文獻檢索課教師歸屬為教師編制;很少考慮引進專業完善、知識結構合理的文獻檢索課教師人才等等。 2.2 時間安排不合理,課程設置不完善 目前,為了響應教育部開設文獻檢索課的號召,有的高校只是對新生進行入館教育或者只是在大一開設該課程,有的高校只對畢業生指導畢業文論時開設,而在其他時間其他年級則取消了,更別說在同樣需要該課程的研究生階段了。 另外,文獻檢索課相較于其他課程,學時少是普遍現象。有的高校把講授時間壓縮的很短,教學總學時一般在20學時左右;有的高校只是在某些專業開設,而其他同樣需要該課程的專業則沒有開設。 2.3 師資隊伍不雄厚,教學內容與專業相脫離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沒有一支專業的、固定的文獻檢索課教師隊伍。大多數是由圖書館工作人員兼任的,并且可能因為工作需要隨時更換。熟悉圖書館信息資源、能夠熟練使用檢索工具、迅速準確的檢索到所需信息是他們的強項,但無論從知識結構、工作時間、教育教學技能等各方面都存在著缺憾,嚴重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長期以來,文獻檢索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與學生的專業學習完全脫節。各專業的文獻檢索課大多采用同一本文獻檢索通用教材,教材里列舉的檢索工具或者參考工具書大多數是通用的,專業性不強學生很少了解或者運用;另外授課教師多為圖書館工作人員,他們不懂或很少懂專業知識,在授課過程中不能與專業很好的結合起來,不能激發學生的專業信息需求,授課內容顯得抽象、枯燥、空洞,學生很難理解,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學效果很難保證。 3.高校文獻檢索課的改革措施 3.1 強化高校領導意識,加強相關部門重視 高校領導和相關部門應該充分認識到文獻檢索課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把文獻檢索課和其他專業課同等對待,比如讓文獻檢索課教師參加全校的教師技能大賽或者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把文獻檢索課教師劃歸教師編制,各學院為該課程提供必要的上課條件,教務處增加該課程的學分、學時等等;并加強本學科的課程建設,加快學術交流,以盡快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統一的信息素養教育目標體系。 3.2 合理安排課時,完善課程設置 文獻檢索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上課時間應該貫穿一學期的始末,應該有足夠多的學時。另外,各高校應將文獻檢索課向大學各年級各專業學生開設,即進行“全程式”的教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層次以及研究能力,有針對性的授課。如對一年級學生進行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育,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以及信息接受意識;對二或三年級的學生,可以以學科為主講授專業檢索工具的使用和檢索策略;對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文獻檢索課程的教授,應依其研究課題、畢業論文設計所需,側重專業信息的收集、利用、評價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獨立或合作承擔并完成研究課題。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專業結合起來 一支強大的、知識結構完善的、專業知識合理的師資隊伍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各高校應加強文獻檢索課的師資隊伍建設,引進該課程所需要的各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并加強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和學術交流。可以由專業課教師和圖書館員工共同組成一個教學團隊,共同授課相互協作完成教學任務。 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內容要根據各專業的特點,開展專業文獻檢索課。在授課內容中旁征博引的用中學生所需的工具書、數據庫等加以說明,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收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例如西北師大化工學院在本科班中開設了化學化工文獻信息檢索課,由于結合專業和社會需要的熱點課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術資源,讓學生進行印刷型和在線的文獻信息檢索,如水的凈化和污水處理、綠色化學、納米材料、溫室效應等課題,學生通過課題檢索,不僅學到了信息檢索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學到了化學專業的新的知識和信息,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好評。[4] 4.結語 高校文獻檢索課是促進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意識是高校文獻檢索課的主要目的。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提高文獻檢索課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意識,提高大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為我國將來的經濟、科學技術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獻檢索課的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可能都會存在一定的弊端。此時,相關部門和領導應該重視該課程,加強其課程建設,使其能夠跟上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的步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