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術
關于區別概念:中國美術的現當代不是西方美術的現當代
在美術界,大家一直都很重視古代美術研究,相對來說,對現當代的研究稍微薄弱了一些。形成這樣的局面有各種原因:其一,當代的事情由于太近,很難看清;其二,現當代這段時間最復雜。晚清時,傳教士帶來了一些小洋片來給我們看,西畫在小范圍內傳播。西洋畫真正被作為生產線引進中國,是在明末清初。那些留學生(包括早期去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的留學生)真正地學成回來,我們才明白西洋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先是寫生(包括劉海粟畫人體模特),這是真正地把西洋畫的創作、生產過程整套地搬了回來。共和國建立以后,蘇聯模式對于中國畫、中國油畫的發展以及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一時期,我認為是中國傳統人物畫的高峰。徐悲鴻等人身體力行的實踐,推動了中國人物畫的變革。在新文化運動中,劉海粟畫人體模特到底有多大功勞?有多少創造?我們可以看到,但是這個功勞硬生生是他的,別人你再怎么了不起,那也是他的,因為他先做了。他和孫傳芳斗了十年,劉海粟自己在談這件事的時候,稍微有些溢美之詞,但這個事實很清楚,他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很大。20世紀是風云變幻、大潮澎湃的時代,世界文化史上出現了驚人的變化,西方的各種思
關于中西方美術的融合與當代工藝美術
工藝美術的創作初衷是對藝術的感悟,基本點在于美,這一點與傳統藝術(包括繪畫)的出發點是一樣的。無論什么形態的美,它必定是包括著人們美好的愿望。形態的多樣性使工藝品更具廣泛的市場與發展空間,藝術的創造來源于生活的各個角落,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成為一件藝術品。用藝術的眼光來創造工藝品,是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的表現,也是人們喜愛藝術的愿望,藝術對于社會、對于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現了人們的精神面貌。在西方美術中,注重繪畫材料與工具的多樣性及繪畫材料與寫實觀念的緊密結合,體現了它的科學性。強調對客觀事物的真實再現,描繪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真實情況。嚴謹的比例,光線的變化,空間以及色彩的表現。通過繪畫的過程找尋事物的特征并逐步進行科學的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學的繪畫語言,創造真實的“理想之美”。“藝術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藝術形象的形式去真實”(黑格爾《美學》)。中國美術早期則深受儒家、道家文化的影響。“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莊子·養生主》),強調
從結構主義到形式主義理解現代西方美術史
【摘要】絕對的真實在形式是尋求不到的。形式的存在總是受到時間的制約,它是相對的。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形式,只不過是在存在的瞬間得以呈現和回應的必要手段。形式是由里而外發生作用的,形式是內在的外部表現。【關鍵詞】結構主義;形式主義;內容與形式 一、結構主義 談及形式主義有必要簡要評述結構主義的美術史理論,從本質上說,結構主義是形式主義的一種表現形態,或者說是一種發展。在其初始階段,結構主義就是作為形式主義的一種延伸而出現的。將結構主義作為工具用以對藝術作品進行研究的做法首先在20年代的德語國家中發展起來。其中特別重要的人物是吉多·馮·卡施尼茨·魏因貝格(1890~1958)。他創造性地使用了結構分析的方法。雖然在強調單純描述及其整體論觀點方面,他的結構主義美術史研究是獨立發展起來的,但是頗有意思的是,這幾乎與法國的結構主義代表人物、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的非歷史性方法的、功能主義的結構主義人類學研究同時出現。卡施尼茨·魏因貝格最早是對古代意大利的早期雕像進行研究,他強調史前藝術是所有的意大利晚期藝術的關鍵,并將自己關于結構的概念與意大利藝術的區域連續性結合起來。卡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