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發展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方向淺談
摘要: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繁榮,文藝界整體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現代文學發展方向問題一直伴隨著相關理論與論爭。中國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怎樣突破困境與世界文化融合一直是文藝界人士在苦苦探索的問題之一。西方化與民族化交替發展的過程構成了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整體進程。本文在探討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傾向的同時,試圖尋找促進中國文學不斷發展的新方向。 關鍵詞:現代文學;西方化;民族化;新方向 一、中國現代文學向世界化發展 中國現代文學,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代,在新時期以來走向更加穩健成熟的方向。我國現代文學在文學研究界公認的發展基本脈絡為: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可以說每種思想潮流都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自己的祖籍,而現代文學汲取了浪漫主義的一些特征,并將現代主義相融合,與其中的一些特征相結合,在中國傳統文學體裁的基礎上形成了富有獨特特征的以現實主義為支撐的中國現代文學。胡適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拉開了現代文學發展的序幕,這一時期的文學號召是以“白話文”為外在特征的。首先,這一時期的文學是以啟蒙主義為內在精神特征。這一時期的文藝界倡導全面實行白話文,
關于浪漫主義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
摘 要:現代浪漫主義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領域的產物。本文主要從理論和創作上論述了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發生發展的軌跡,并對魯迅、郭沫若等人在創作實踐等方面所受的影響做了具體揭示。 關鍵詞: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理論模式;原因從美學范疇看,中國的浪漫主義是古已有之的,莊子、屈原、李白,一脈相承,創造了偉大的不朽的浪漫主義詩篇,“五四”浪漫主義文學,從精神實質說,無疑是這種深厚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然而,在文學史上作為文學思潮看,中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卻來自西方,受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現代浪漫主義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領域的產物,它在本質上崇尚文學上的自由主義,主張理想主義,希翼擺脫和否定現實;在創作上重視主觀而輕視客觀,高揚天才而貶抑理智;在藝術上大量使用夸張、比喻、想象和聯想等變現手法 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文學思潮萌芽于20世紀初,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思潮深受西方的影響,并且有一個與西方相似的文化背景,這就是本世紀初發端的思想啟蒙運動。以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在變法維新失敗后,開始在思想領域進行啟蒙宣傳,在世紀初出國的留學生群體中,出現了比改良派
關于淺論現代文學的起端和發展
【論文關鍵詞】:現代文學發展【論文摘要】:現代文學是在中國社會內部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它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話劇、新詩、現代小說、雜文、散文詩、報告文學等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及結構組成上,都有新的創造,具有現代化的特點,從而與世界文學潮流相一致,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現代文學發端于“五四”新文學運動和文學革命。早在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隨著帝國主義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機日益加重,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即在西方新思潮、新文學的啟迪下,產生了改革文學以喚起民族覺醒的啟蒙要求,在理論、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各個領域進行了文學改良的初步嘗試,為“五四”文學革命作了思想與文學的準備。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隨著中國新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發展,中國社會新的民主勢力──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力量有了很大發展。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帶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在這樣的經濟、政治、思想背景下,觸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
回到文學本身——試析文化研究為例略論現代文學批評的過度發展
論文摘要:現代文學批評作為現代知識學科的產生、發展歷程的一個特殊類型,在當代存在著過度解釋的狀況。如文化研究的興起,對文學研究的影響就存在過度解釋的情形。論文通過對二者的互文性、文本聯系等內部探尋,主張正確處理二者關系,并由此找出改善文學批評過度發展的解決方案,即借鑒傳統批評的某些規則,深化文學研究方法,回到文學文本等。論文關鍵詞:文學批評;過度發展;文化研究;回歸文學文學批評作為一門現代知識,以理論批判為機制,以現代文學生產為研究對象,其學科化經歷了18世紀到20世紀的漫長歷程。步人大學殿堂之后,現代文學批評才獲得了學科地位,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知識,并建立了自己的體系。現代文學批評曾試圖以文學形式,即文學性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但卻不能夠對此加以規范表述,因而也就沒有建立起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單一模型。它作為一門知識與自己的研究對象不存在自然的聯系,這就導致了其自身某些內部矛盾的顯現,也由此造成了它在當代社會所處的困境。文學批評超出了文學,它不再關心文學本身,它將文學中包含的各種特性——歷史性、道德性、民族性、經濟性、文化性等都納入自己的研究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