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微創外科投稿地址
中國微創外科詳細信息
中國微創外科
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中國微創外科投稿要求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是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共同主辦,反映國內外微創技術進展的學術期刊,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北京大學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報道普通外科各專業、小兒外科、心胸外科、骨科、運動醫學、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婦科、輔助生殖醫學、耳鼻喉科、頜面外科、放射介入科、超聲介入科、腫瘤科、口腔科、眼科、病理學等人體損傷性治療和檢查領域的臨床實踐經驗及相關的實驗研究,以及器械的改進與發明。本刊以從事微創外科各領域高中級醫務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辦刊宗旨為傳播微創技術,促進國內外微創外科的技術與學術交流,推動我國微創外科的發展。
1本刊設置的欄目院士及專家論壇,臨床論著,臨床研究,短篇論著,經驗交流,基礎研究,專題討論,專題講座,介入治療,技術改進,新技術·新方法,國內、外醫學動態,醫療器械進展,綜述,短篇/病例報告,基層醫院園地,護理園地,爭鳴園地等。傳統外科是微創外科的基礎,因此,相關傳統外科方面的學術論文同樣受歡迎。
2來稿要求
2.1來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規范性;資料可靠,數據準確,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圖表規范,統計學方法正確。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臨床試驗,作者應說明是否符合人體試驗倫理學標準并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文稿中注明批準文號),是否取得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論著、綜述類稿件一般不超過4000字,病例報告不超過1500字。
2.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文章內容。中文文題一般以25個漢字以內為宜。
2.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改動。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
(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
(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并應用其本國文字和中文同時注明其通訊地址,地名以國家公布的地圖上的英文名為準。作者單位特指本論文工作實施完成過程所在單位(進修醫師通常應署名所在進修單位,除另有約定)。其他單位名稱及郵政編碼依作者排序腳注于同頁左下角。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者可列入致謝部分。各級基金項目支持的研究務必注明項目名稱、批準號,亦腳注于同頁左下角,并請附基金獲批復印件,本刊將開放綠色通道優先發表。
2.4摘要臨床論著須附400字左右中文摘要,采用國際通用的結構,包括論文的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s)4部分。結果中須詳列主要數據及統計數據。英文摘要考慮國際交流的需要可相對具體些(600個實詞左右),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在前,名在后,首字母大寫,不用連字符)與單位。作者只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不屬同一單位時,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uYuanzhao,FanHong,ChuDefa.DepartmentofRadiotherapy,Beijing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
2.5關鍵詞論著須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醫學索引》(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中、英文關鍵詞應一致,每個英文關鍵詞第1個字母大寫,之間以“;”分隔。
2.6層次序號各層次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相隔,最末數字不加標點符號,如“1”,“2.1”,“2.1.2”等。文內中間的層次排列可用“(1)”、“①”等。
2.7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以最新版本的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為準,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2.8圖表圖表力求簡明,圖(表)應附圖(表)序、圖(表)題及說明。說明性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共知共用的縮略語。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及底線),如遇有合計或統計學處理行(如t、P值等),在這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
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請提供高清照片的電子版,圖中重點區請標注符號(包括箭頭),每幀圖下方應有圖序號、圖題、圖示,并與正文相呼應。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應與比例尺同時拍照。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表中如有引自它刊者,應注明出處。
圖表一律不接受復印件。附圖一般不超過6張。
表格一般用主謂結構形式。被研究事物的分組標志一般作主語,在表左側,各類統計指標一般作謂語,在表右側。比較優劣的文章均應作統計學處理,并要求在概率P值前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χ2、F、q值等。29計量單位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字母與漢字混合使用,如不得使用ng·kg-1·天-1,應寫成ng·kg-1·d-1;注意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不得多于1條,遇有這種情況時應采用負指數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1;在同一單位符號列中,斜線和負指數冪亦不可混用,如不得使用ng/kg-1·min-1。以百分數表示的均值和標準差前后兩個數字用括號括起,其后寫“%”,如(502±06)%,任何時候不得寫作“502±06%”,也不宜寫作“502%±06%”。百分數起止應加百分符號,如5%~95%。面積與體積用長×寬×高表示,寫成3cm×5cm或3cm×3cm×5cm。數值范圍的表示形式:5萬至10萬應為5萬~10萬,不能寫成5~10萬;3×109至5×109應為3×109~5×109或(3~5)×109,不能寫成3~5×109。必要時在文中可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將舊制單位括在后面,如89mmol/L(160mg/dl)。血壓計量單位一律用毫米汞柱(mmHg)。
2.10統計學根據資料特點選用適當的統計方法分別處理定量和定性數據,其符號按國標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如下: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中位數用M);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卡方檢驗用希臘文小寫χ2;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樣本數用n;自由度用希文小寫υ;概率用英文大寫P等,P值前給出具體檢驗值。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2.11對比性研究的論文須注意在組間臨床資料有可比性的前提下進行比較,凡對結果有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臨床資料)治療前均應作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時才能進行比較。并應在論文中將比較的因素和統計方法、具體結果列表說明。
2.12縮略語文題一般不使用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縮略語不得移行。
2.13參考文獻為增強文章科學性,各類文章均應適量引用參考文獻,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未發表的觀察資料和個人通訊一般不用作參考文獻;有條件時,2次文獻亦不宜引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它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IndexMedicus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碼。參考文獻必須與其原文核對無誤,其中近5年文獻應占50%以上,書寫格式如下:例1張靜,黃永輝,顧芳,等.消化道類癌內鏡治療方法的比較.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12):1101-1104.例2NiimiK,GotoO,FujishiroM,etal.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withaligationdeviceor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forrectalcarcinoidtumors:ananalysisof24consecutivecases.DigEndosc,2012,24(6):443-447.例3梁發啟.布加綜合征根治術.見:黃志強,主編.腹部外科手術學.第1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293-1299.例4蕭樹東,許國銘,主編.中華胃腸病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40-844.
2.14本刊采用網絡在線投稿,投稿請登錄本刊采編系統(http://zgwcwk.paperopen.com),先完成作者在線注冊,然后進行在線投稿。投稿須同時郵寄論文證明信(在采編系統主頁“作者園地”下載論文證明信模板)。通訊作者應寫出Email。
2.15凡投稿一律通過銀行轉賬稿件處理費100元,同時快遞單位證明信到編輯部。稿件確定刊用后根據所占版面與插圖數量收取版面費,刊印彩圖者須另付彩圖印制工本費。稿件刊登后贈當期雜志2本。急需刊登的稿件,至少在4個月以前投送到編輯部,經審閱確定錄用后,適當收取稿件加急處理費。下列來稿經編委審閱確認后,可優先刊登:國家或省部級自然基金項目,重點攻關課題,擬報國家或省部級科技成果項目,重大技術創新或引進國外新技術、新方法首次發表。凡在我刊刊出的獲獎論文,請作者將獲獎證書復印件寄到編輯部,以后投到我刊的論文將優先刊登。
2.16根據“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后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意見通知,則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請事先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多投。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文責由作者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我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若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數據庫,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將做適當處理。作者逾2個月不發回修改稿,視作自動撤稿。不錄用的稿件將通過Email發退稿通知書及退稿意見。本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49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編輯部,郵編:100083。電話:010-82266602,010-82266604。Email:wcwkzazhi@163com。微信公眾號:wcwkzazhi_010。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簡介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承辦的報道國內外微創外科技術進展和學術交流的一本學術期刊,其前身是1995年創刊的內部刊物《現代外科》雜志。隨著微創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提高,手術微創已成為外科發展的方向,報道微創技術成為期刊的特點。隨著有關微創技術的文章迅速增多,以及為了適應微創外科技術發展的需要,更加專業地報道微創技術進展,分享成功經驗,1999年《現代外科》雜志開辟了“微創外科”專欄,并申請更名為《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0年獲國家科技部批準,2001年2月《中國微創外科雜志》公開出版國內外發行。吳階平院士專門為《中國微創外科雜志》親筆題寫了刊名,裘法祖院士、黃志強院士、湯釗猷院士和夏穗生教授等分別為創刊題詞“傳播微創技術,發展現代外科”、“微創是外科的靈魂”、“微創外科是21世紀的一個方向”和“《中國微創外科雜志》創刊是我國微創外科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表示祝賀,其中裘法祖院士為此專門三次打電話,表示一定要將“微創技術”與“現代外科”聯系起來。
在主編侯寬永教授領導和編輯部工作人員不懈的努力下,特別是廣大作者、讀者和專家學者的熱心培育、關心和幫助,《中國微創外科雜志》成長的十分迅速。2004年4月,創刊僅3年,就以影響因子0.47高起點進入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據2010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公布的數據,在1946種核心期刊中,《中國微創外科雜志》影響因子為0.952,他引率0.84,在75種外科類雜志中,本刊影響因子排10位,總被引頻次排第11位,這標志著本刊的學術影響力又上一個新臺階。
2011年《中國微創外科雜志》走過了十年的歷程,這十年期間,一大批國內外知名教授專家對本刊給予了熱情的支持、關心與厚愛。在本刊創刊一周年、五周年和十周年之際,吳階平院士、裘法祖院士、黃志強院士、湯釗猷院士、吳孟超院士、鐘世鎮院士、汪鐘鎬院士、王澍寰院士、顧玉東院士、盧世璧院士、趙玉沛院士、張金哲院士、邱貴興院士、郎景和教授、夏穗生教授,朱預教授、劉國禮教授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分別親筆題寫賀詞、賀信,對本刊的成長、貢獻給予高度肯定。
十年來《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發表了許多院士、著名學者的述評、筆談,及時報道了普通外科、胸外科、骨科、運動醫學、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婦科、耳鼻喉科、放射介入、超聲介入、腫瘤科等領域的微創技術進步、發展和創新以及臨床實踐經驗,滿足了日益增多的作者和讀者之間巨大的需求,在學術引領和學術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平臺作用,在促進我國微創外科事業的發展中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同時也使得本刊的學術影響力大為提高,深受讀者的喜愛。
2010年,經過充分的醞釀、自薦和推薦,本刊第四屆編委會成立,國際知名、國內著名脊柱外科專家陳仲強教授任主編,一批國內外微創外科領域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任副主編和編委,同時還聘請了黃志強院士、吳孟超院士和湯釗猷院士等17名院士和資深專家作為顧問。
今后,《中國微創外科雜志》將在報道各相關專業微創技術臨床實踐經驗和新技術新方法的同時,還要關注微創理論的研究,同時也要加強微創理論與人文科學的研究與探討,更多地登載院士、著名專家學者的述評、筆談,討論微創外科領域的難點、熱點問題,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本刊與國外的學術交流,提升本刊的學術引領作用,使本刊成為更多讀者的良師益友。
中國微創外科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國微創外科參考文獻
介入栓塞治療腦動靜脈畸形
目的探討Onyx膠主導栓塞腦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療效。方法2015年9月~2017年10月我科應用Onyx膠栓塞84例AVM,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級Ⅰ級10例,Ⅱ級32例,Ⅲ級22例,Ⅳ級18例,Ⅴ級2例。單純Onyx膠栓塞67例,聯合Glubran膠和(或)彈簧圈栓塞17例。結果S-MⅠ級完全栓塞治愈率60.0%(6/10),Ⅱ~Ⅲ級33.3%(18/54),Ⅳ~Ⅴ級25....
顯微鏡下微通道鎖孔技術在椎管腫物手術中的應用
目的探討微通道鎖孔技術在椎管內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9月34例椎管內髓外腫物的臨床資料,包括腰骶椎腫瘤26例,頸椎腫瘤4例,胸椎腫瘤4例,長徑0.5~2cm。采用顯微鏡下微通道鎖孔技術聯合半椎板切除或半側椎板間開窗技術進行手術。結果半椎板切除25例,半側椎板間開窗9例。腫瘤均獲全切除,手術時間60~120min,平均8...
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02例報告
目的探討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total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TLPD)的安全性及短期臨床療效。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對102例胰管直徑≥3mm惡性腫瘤行TLPD,術中完成標本整塊切除后按照Child順序進行腔鏡下消化道重建,胰腸吻合采用胰管對空腸黏膜吻合。結果102例順利完成TLPD。手術時間(427±159)min,術中出血量(294±107)...
胰管空腸黏膜對黏膜雙層連續吻合法在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應用
目的探討使用支撐管及胰管-空腸黏膜對黏膜雙層連續縫合法行胰腸端側吻合在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10月105例LPD中應用支撐管及胰管-空腸黏膜對黏膜雙層連續縫合法行胰腸端側吻合的臨床資料。結果105例均順利完成LPD。手術時間360~640(465.1±53.8)min...
機器人輔助與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釘在經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中的對比研究
目的比較經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機器人輔助(robot-assisted,RA)與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釘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方法,共納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手術116例,由患者選擇手術方式,其中RA 57例,FH 59例。比較置釘準確性和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根據Gertzbein-Robb...
熱門評論
從投稿到錄用總計2個多月,中間修改過兩次,專家給的意見很中肯,非常有價值。按要求修改后錄用。編輯老師態度也超好,對于詢問非常有耐心。感覺該刊還不錯!
投了3篇,一篇直接錄用,一篇修改后發表,一篇改后再審,速度挺快,一般1個月左右,需要郵寄紙質論文,以前便宜,現在漲了。錄用通知一般見刊前一個月給,投稿到見刊大概14個月到18個月。如果有熟人是中國微創外科的,錄用和見刊比較快。
雜志速度還比較快,審稿人很認真,很專業,提了很多細節問題,還提了3個比較深入的問題。編輯的人很好,和他交流了很多次,每次都給了很積極肯定的建議。個人覺得投稿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回答審稿人問題。
8月15日投了這個雜志,27日外審結束,審稿速度真的是很快,雖然稿子被退了,但還是要給修改方向大有幫助,非常感謝編輯部老師的指導!
從投稿到接受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之前看過一些這個雜志相關方面的文章,感覺文章內容和想法有一定新意的話,中的可能性較大。編輯部老師的態度就不用多說了,錄用后打了三四個電話過來討論文章的事,認真負責。
審稿10多天,返回審稿人給的意見很中肯。編輯給的是小修,很nice。把審稿人給的問題詳盡的解答后,很快就接收了,等待發刊。個人覺得,只要專業對口,文章有一定的新意,中國微創外科雜志還是樂于接受的。
評審速度還算看,外審的意見非常多,而且專家審得很仔細,而且看得出來是真心懂行的,甚至一眼看出一個細小的錯誤。感覺文章寫的好,還是容易中的。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的審稿速度很快,從投稿到接受才28天,初審修改意見反饋,修改后外審,一周后外審通過,直接接受。挺好的期刊!編輯特別耐心,特別負責任。
審稿速度很快,一個月搞定,對于急于見刊的同學是一大好事。就是版面費比較貴,相對其他期刊而言。
錄用還算快把,.9.10投稿,中間一次大修,一次小修,錄用,關鍵還是好的idea,主編很有耐心。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