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現狀分析

侯玉桃

論文關鍵詞: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現狀

論文摘 要: 高等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生命線,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焦點。關注質量、保障質量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工作的出發點。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速,建立優良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愿望日趨強烈。作者通過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在保障內容、方法,以及保障體系等方面現狀的探討,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對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綜合國力評價的一個重要標尺,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要想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就必須加強人才培養。[1]高等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階段。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已成為當今社會我國人才培養的新需求。2010年7月29日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總體戰略的工作方針中明確指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的重大任務。[2]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和“靈魂”,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同時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生命線。2007年5月我國教育部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強化教學管理,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和高校教學質量評估制度。”[3]

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等教育步伐的加快,全國高校大量擴招,大學生人數急劇增長。據統計,199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9%;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達到34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以上;而2008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23.3%。短短幾年間,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然而高等教育的質量卻不容樂觀,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距離,質量保障機制也不完善。

縱觀世界,高等教育質量的保障機制呈現多元化趨勢,基本形成了以歐洲大陸、英國和美國三種質量保障模式為主的格局。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其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是最發達和最有影響力的。而且它是第一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國家,質量保障體系具有悠久的歷史,做得較成功。不僅在理論方面,而且在實踐經驗方面都值得我國借鑒和研究。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現狀如何?現狀中出現的問題是否有相應的理論加以解決?探究這些問題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二、概念的界定

(一)高等教育質量

對于教育質量,目前學界還沒有統一的定義,眾說紛紜。我國《教育大辭典》把教育質量界定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程度”,“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4]從教育存在的根本價值和教育質量的根本內涵來看,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內涵,是所有大學必須首先實現的功能和共同追求的目標,人才培養質量也是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雖然不同的學者對于質量的定義理解不同,但有共同的一點,就是教育質量最終要落實到人才培養質量層面。

(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簡單來說,“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是確保高等教育功能實現的條件及其相應機制,具體是指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相關主體(這里主要指政府、社會和高校),通過運用質量管理、監督、控制、審計、認證和質量評估等手段,所進行的高等教育質量的持續促進活動。[5]其保障體系一般包括內部保障體系和外部保障體系,外部保障是指高校外部的教育行政部門或民間社會中介機構所采取的外部質量評估;內部保障指學校內部的質量管理與監測。

三、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現狀

1985年5月27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改革高等學校的招生計劃和畢業生分配制度,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與此同時,作為質量保障體系中重要的措施——質量評估也被提了出來。1985年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活動開始試點,到1995年進入全面發展階段。為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2007年4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

(一)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是院校的自我保障體系,由各高校自己建立,針對微觀的院校層面而言。它包括高校內部各種形式的質量控制、監督管理和自我評估,評估活動包括教學、課程、課外活動,評估對象包括教師和學生。我國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方面如下。

1.生源質量。生源是高校的入口,其質量直接影響畢業生的質量。因此生源質量是影響高等教育質量,同時也是構建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重點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在選拔人才時,除智力因素外,還應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保證生源的質量。

2.師資隊伍及教師的素質。大學教學的特殊性要求大學教師來源于碩士或博士畢業生。[6]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師資力量有了極大的提高,不過從總體上看,仍存在學歷層次整體不高、結構不盡合理、拔尖優秀人才欠缺等問題。高校教師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主要承擔者,其素質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應該進一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3.師生比。教育主管部門為確保教學質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師生比的達標要求,規定師生比達到1∶14為優秀,1∶16為良好,1∶18為合格,超過這一比例的就要給予黃牌警告,限制其招生,等等。 4.教學方法內容及教學管理。教師的教學方法、內容,以及學校教學管理不僅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且是構成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因素。教學方法是高校教學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對教學效率和質量有著重要影響。調查表明,絕大多數高校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最多只是偶爾變化一下教學方式而已,且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內容很少有學生能完全吸收。

5.高校的專業設置。可以說一流的大學就是要有一流的學科(一批或相當數量的一流學科),就是要有一流的專業。[6]高等學校專業設置應該符合市場人才需求,以社會職業為導向,專業設置數量要適當。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高等學校要想設置和調整專業,必須符合基本要求并經過一系列的審批條件,申請較困難,且增設的專業數非常有限。

6.校園環境、學風建設及辦學條件。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潛在的影響,良好的環境和積極的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建設良好的校風、學風,保障學校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辦學條件。

(二)外部質量保障體系

外部保障是指在高校自我評估的基礎上,由高校以外的教育行政部門或社會中介機構所采取的質量評估,包括專業與院校鑒定和大學排行。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外部保障體系主要包括教育部對高等學校的評估活動,以及民間非政府機構對大學的排名。

(三)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存在的問題

1.師生比例不盡合理。近年來,由于擴招造成高校專任教師與學生人數比例明顯上升,班級授課人數越來越多,影響因材施教。據估計,全國普通高校現有師生比平均約為1∶18,其中,新興學科、應用學科、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師生比更高。[7]在美國,著名高校的師生比普遍低于我國,哈佛大學等10所著名高校的師生比平均為1∶7,師生比高的主要是一些社區大學或學院。

2.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中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通常高校的硬件設備較為齊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廣泛運用。但是,課堂教學效果有待增強,師生教學的情感、態度等應該更加主動、積極。

3.外部質量保障評估標準不夠精確與客觀。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客觀的評估體系,能夠對高校進行準確評估。

四、結語

保障是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的前提,只有各方面保障措施完善,才能有高的教育質量。質量保障體系是由內、外部保障體系構成的,內部保障是基礎,形成于高校內部;外部保障是關鍵,形成于高校外部并牽涉到政府與社會兩個層面;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質量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內部和外部質量保障體系有機結合起來,以內為主,以外促內,內外并舉,在保障高等教育的質量時,任何一方都不能忽視。因此,高校內部與外部如政府、社會中介機構應積極加強溝通、合作,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中的優勢,發揮我國高教質量保障的特色,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供完善的保障措施。

[1]潘紅麗.中美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比較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0:32.

[2]人民出版社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

[3]潘懋元.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教育質量觀[C].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8.

[4]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篇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67.

[5]余曉波.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活動中三個基本概念的辨析[J].長沙: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121-124.

[6]張楚廷.大學教學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

[7]錢國英,徐立清.創新能力與高校教學方略——本科研究性教學方法的策略與實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18.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