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論《水滸傳》中史進形象的塑造

李耿巍

提要:作為中國古典名著中的一部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藝術成就.本文在水泊梁山眾多的英雄人物中,選擇了并不十分突出的九紋龍史進,圍繞他,試圖用一種全方位的視角來探尋《水滸傳》一書在其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與不足.從而為今天的小說寫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水滸傳》 人物描寫 史進 發展 對比

在中國小說史上,《水滸傳》的出現,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作為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章回體白話小說,《水滸傳》不僅在內容格式上較以前的作品有了質的飛躍,其在藝術方面,特別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一直為世人所稱道.但長期以來,學者們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僅局限于對書中少數幾個重點(所占篇幅較多)人物的分析,如宋江,武松,魯智深等,忽略了對其他次要人物的分析研究.并且大多數的研究流于表面,僅僅就人物本身來探討人物形象的塑造,忽略了《水滸傳》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所作的一些藝術上的努力.

《水滸傳》中有關史進的文字雖然不多(其中大段描寫有第二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第六回"九紋龍剪徑赤松林",第六十九回"東平府誤險九紋龍"四處,其余小段敘述共八處),但細看起來,作者對于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比較全面的.從史家村拜師學藝到九華山落草為寇再到入伙梁山排座次,作者用有限的篇幅給讀者充分展示了史進由一名莽撞少年成長為梁山好漢的全過程.這樣一個有發展性的人物在《水滸傳》書中并不多見.并且《水滸傳》一書對史進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破了中國古典小說原有的那種美則無一不美,惡則無往不惡的審美習慣和類型化原則,通過義釋陳達,誤陷東平府等事件展現了人物性格的現實性,連續性和綜合性.那作者究竟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能夠在這么短的篇幅中完成對史進這一英雄人物的塑造的呢

一 細致的人物描寫 《水滸傳》書中對史進形象塑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出色的人物描寫.而這其中,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又是最為出色的. 《水滸傳》書中對史進語言的描寫,無一不體現出了個性化的特征和延續性的發展.在史進剛一出場時,面對王進對自己棍法的評論,張口便是:"你是甚么人 ……你敢和我叉一叉么 "見王進不肯動手,又挑釁道:"你來!你來!怕的不算好漢!"這種個性化的語言生動地反映了史進的年輕氣盛與莽撞.后來與陳達過招時,史進的言語則不像先前那么魯莽,更有一種戲弄對手的感覺.他回答陳達借道的請求時說:"我便肯時,有一個不肯,你問得他肯便去."陳達問那"人"是誰 史進道:"你問得我手中這口刀肯,便放你去."結果陳達大怒,二人混戰一團.在梁山排座次之后,史進與穆弘隨宋江進京觀燈,在樊樓上縱酒放歌,則是對史進英雄形象最好的闡釋:手提三尺龍泉劍,不斬奸邪誓不休.在梁山泊招安后,史進的言語則又發生了變化,在書中九十九回,史進出馬大戰卞祥時稱:"助逆匹夫,天兵到此,兀是抗拒."此時的史進作為皇家承認的正統軍將,心態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而這一點,正是通過其語言表現出來.史進在朱武一伙勸他落草九華山時說的那番話更是被人們所推崇:"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了!"金圣嘆評道:"此句為一百八人提出冰心,貯之玉壺,亦不單表史進."可以看出,作者正是接借史進之口點出全文的主旨所在.

和語言描寫相同,《水滸傳》對于行動描寫同樣十分突出,并且突出人物的變化發展,在與王進比武時的史進,看似勇猛無比,卻敗下陣來,而與陳達比武時,史進"輕舒猿臂,款扭狼腰,只一挾,把陳達輕輕摘離了嵌花鞍……"從這一熟練的擒拿我們可以看出其武藝的進步.此外,作者還擅長用象聲詞來加強動作效果,例如在第六回中史進助魯智深殺道人的時候,"望下面只顧胳肢胳察的搠."這一象聲詞的運用,使行動描寫更加生動. 和語言行動描寫相比,《水滸傳》在塑造史進這一人物形象時運用的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則不是那么成功.書中對史進外貌的直接描寫僅僅在其出場時有過一句話的介紹:"一個后生脫膊著,刺著一身青龍,銀盤也似一個面皮."后來的幾處外貌描寫僅僅是著眼于史進的衣著打扮,和其他人物鮮明生動的肖像描寫相比(如魯智深,宋江等),并未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書中對史進的心理描寫,則全都是在特定場合下人物正常的,必然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純靜態的描寫,缺少對人物動態的心理描繪.但是,這一不足不光體現在史進一個人身上,整個《水滸傳》中的人物心理描寫都存在這種缺陷.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這種靜態的心理描寫中,充分把握住了史進的性格特征,將個性化的特點溶入到心理描寫中去,完善了人物形象,就這一方面來說,還是值得肯定的.

二 出色的細節描寫和巧妙的結構安排 《水滸傳》一書非常注重細節的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書中關于史進的細節描寫有多處,作者通過對細微之處的把握,充分展現了史進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書中第六十九回,史進由于李瑞蘭的出賣被董平捉拿,審問拷打,"史進只不言語","由他拷打","不招實情".短短幾句,便把一個英雄形象勾勒了出來.在《水滸傳》書中,多次有描寫到梁山好漢被官府捉拿嚴刑拷打的場面.其中惟有史進是一聲不吭,死不招供,其他多數人都是"吃打不過",或是說假話辯白,或是認了罪狀.這一比較,更是襯托出了史進年輕氣傲不肯低頭的性格特征.

在結構安排方面,史進的幾次出場都頗值得玩味.第一次出場是和王進的一番較量,其后,史進的身世才從其父與王進的交談話語中說出.后在赤松林出場時,則是從和魯智深的一場誤斗開始的.書中第五十八回,史進再次出場時,是通過朱武的一番話道出了去向.幾次出場各不相同,沒有唐突之感,處處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增加了文章的曲折,豐富了人物形象.然而,對史進的描寫在整體上還有虎頭蛇尾之嫌,金圣嘆評史進是上中人物,原因就在于后半部分寫得不好.這也是史進這一人物形象與其他人物形象相比略顯不足的原因所在.

在《水滸傳》書中,史進這一人物形象并不是十分的突出,但這主要是由于有關他的文字篇幅較短所造成的,并不能因此而否認作者在塑造其人物形象時所做的一些藝術上的努力.本文正是希望通過對《水滸傳》一書對史進形象塑造的分析,能夠給今天的小說寫作者在寫作特別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提供一些幫助.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