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水滸傳


《水滸傳》中失陷生辰綱責任之分析

摘 要:《水滸傳》中“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一回,傳統(tǒng)上人們認為生辰綱的失陷歸因于吳用等人的足智多謀,實際上楊志和梁中書的錯誤決策對生辰綱的失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就此加以分析。 關鍵詞:明清小說研究;生辰綱;楊志;梁中書《水滸傳》第十五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寫得精彩絕倫,但絕大多數(shù)讀者全神貫注于吳用等人的“討酒、饒舌、下蒙汗藥”等情節(jié),認為楊志失陷生辰綱的原因應歸咎于吳用等人的周密計劃和料事如神。事實上,細讀這一回,我們發(fā)現(xiàn)楊志的剛愎自用和梁中書的用人不專,對生辰綱的失陷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楊志的責任 (一)楊志缺乏戰(zhàn)略性眼光,輕率從命 楊志對押送生辰綱一事是否能成功心里沒底兒,他知道押送之路強匪出沒,且兇多吉少,前一次的生辰綱已經(jīng)被劫,至今未果,所以他沒有立刻答應梁中書的要求,而是說:“恩相差遣,不敢不依。只不知怎地打點?幾時起身?梁中書道:“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十個廂禁軍,監(jiān)押著車;每輛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三日內(nèi)便要起身去。”楊志道:“非是小人推托。其實去不得。乞

2013-01-15

試析《水滸傳》中的蒙事型“被”字句考察

摘 要:近代漢語中被動句得到相當大的發(fā)展,不僅出現(xiàn)了多個表被動的介詞,而且出現(xiàn)了多種結(jié)構(gòu)形式和表多種語義的被動句。蒙事型“被”字句就是其中之一,這種“被”字句不是表遭受某個動作行為的一般被動,而是表蒙受了某個事件即蒙事被動,本文主要考察蒙事型“被”字句的概念、結(jié)構(gòu)形式以及語義關系。關鍵詞:蒙事型“被”字句 蒙事被動 一般被動近代漢語中被動句有了相當大的發(fā)展,表現(xiàn)之一就是出現(xiàn)了表不同語義關系的被動句,蒙事型“被”字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水滸傳》中的“被”字句為例證,從蒙事型“被”字句的概念、結(jié)構(gòu)形式及語義關系三方面來對該類型的被動句進行了考察。一、蒙事型“被”字句(一)一般“被”字句在認識蒙事型“被”字句之前首先看一下一般“被”字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NP1+被+NP2+V。該句式的語義特點是:NP1是受事,NP2是施事,V是動詞,支配NP1。“被”字結(jié)構(gòu)表遭受,即NP1遭受了NP2的V。如:(1)小人等三個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第2回)例(1)中NP1“小人等三個”是受事

2011-11-28

新《水滸傳》營銷深度挖掘

一:明為四大衛(wèi)視戰(zhàn)營銷,其為新營銷的結(jié)合 新水滸傳從8月2日開播以來。可謂是一直戰(zhàn)火不斷,其實四大衛(wèi)視從7月初就開始了硝煙彌漫的營銷戰(zhàn),不惜血本“拼劇”,東衛(wèi)視在全國省級報紙投下了開播當日的頭版廣告,天津衛(wèi)視緊隨其后,也在多家報紙的娛樂版上投放廣告。這在以往的電視劇營銷中不多見。記者了解到,新版《水滸傳》四家首播衛(wèi)視為購買該劇,每家付出的購劇成本也都超過2000萬元。然而到了8月2日開播的日子當天,為了“搶跑”,甚至不放過一秒鐘的時間。山東衛(wèi)視當晚19點29分搶先播出,當《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說完結(jié)束語時直接播出電視劇,切斷了字母,內(nèi)容領先其他衛(wèi)視十多秒。除了播出時間“搶跑”,山東衛(wèi)視宣布“更換臺標”,更名“水滸臺”等方式在開播當天來以求戰(zhàn)勝其他衛(wèi)視。播放時間穿插的廣告上。雖然各大衛(wèi)視一直用心減少廣告時間,但四家衛(wèi)視爭斗,必有肯下血本者。東方衛(wèi)視憑借其每晚兩集的進度排在各大衛(wèi)視之前,所以他在收視率與廣告費用等一系列的營銷價值上占盡優(yōu)勢。從活動上來說:從開播之日起,各大衛(wèi)視的水滸系列的訪談,活動等應接不暇,天津的《今夜有水滸》,安徽的《魯豫有約》,東方衛(wèi)視的請“水滸眾英

2011-09-07

《水滸傳》與前代文學創(chuàng)作藝術(shù)

論文關鍵詞:水滸傳 前代文學 以事見人 戰(zhàn)爭 對稱美 現(xiàn)實主義 穿插論文摘要:《水滸傳》遵循“復古”與“創(chuàng)新”并舉的原則,它的五方面特點:在敘事的過程中展示人物個性;善于描寫拚戰(zhàn)之事,尤其有對宏大戰(zhàn)斗場面的鋪張描寫;布局的嚴整美、對稱美;盡量拋棄虛假的故事情節(jié),再現(xiàn)社會生活的本來面目,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大量穿插詩詞曲賦等。凡此種種,均與前代文學創(chuàng)作藝術(shù),有著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儒家大師孔子提出“溫故而知新”的著名論斷,主張既要研習古代文化遺產(chǎn),又要弄懂新的科學知識。其中,包含著“復古”與“創(chuàng)新”并舉的原理。這一原理對后世產(chǎn)生巨大影響,遂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既“復古”又“創(chuàng)新”的思潮,這種思潮波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僅就文學領域而言,它又一變而為一種文學理論。從秦漢到宋元,司馬遷、班固、陸機、劉怨、李白、杜甫、歐陽修、蘇軾、關漢卿、王實甫等,他們或深人闡述這一理論,或以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著這一理論。我們僅以唐代大詩人杜甫為例:他“讀書破萬卷”,盡量吸取古代典籍的精華,開闊知識視野。主張“不薄今人愛古人”、“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廣泛地繼承優(yōu)良

2010-11-14

中國營銷批判系列之一:從《水滸傳》高俅發(fā)跡談企業(yè)用人

回過頭來想一想,其實,很多企業(yè)在用人方面,與《水滸傳》里王爺出身的皇帝何其的相似。筆者曾經(jīng)見過一個這樣的企業(yè)老板,因為一個員工跟自己有一樣的愛好,喜歡收集古董,并經(jīng)常在一起交流,而將一個不懂行、不專業(yè)的人士提升到主管層次上來,結(jié)果造成了外行管理內(nèi)行,盲目指揮,以致下屬員工怨聲載道,苦不堪言,紛紛辭職或者離職,部門的工作一塌糊涂。因此,憑借企業(yè)老板個人的喜好而去隨意用人的時候,必然會給企業(yè)或者部門帶來不適,甚至麻煩,作為現(xiàn)代企業(yè)更應該科學、理性的留人、用人。不要憑個人好惡去用人。一個團隊需要不同的人才類型,有張揚的,有內(nèi)斂的,有耿直剛烈的,也有圓滑順通而八面玲瓏的,因此,我們不可能依照我們個人的好惡而去決定用還是不用,如何用?而應該根據(jù)崗位職責要求,合理安排具有這方面能力的,哪怕這個人在性格或其他方面存在缺陷。在用人上,作為企業(yè)應該按照品德大于態(tài)度,態(tài)度大于能力,能力大于學歷等來決定是否使用,是否重用。一個人的能力無論有多強,如果品行不好,那就需要慎之又慎地使用,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品行很好,哪怕他的性格或者態(tài)度與自己有不太和諧的地方,也要大

2008-11-14

《水滸傳》主題新探

主題”一詞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我國古代文論中,雖然沒有關于長篇敘事作品的“主題”的概念,但卻有李漁“立主腦”的提法: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傳奇亦然。一本戲中,有無數(shù)人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終,悲歡離合中具無限情由,無窮關目,究竟具屬衍文;原其初心,又止為一事而設,此一人一事,即作傳奇之主腦也。[1]關于“主腦”,李漁的解釋也是游移的。他一則說“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周貽白注釋說:“這意思,按現(xiàn)在的說法,應即一篇文章的主題思想”。[2]再則說“此一人一事,即作傳奇之主腦也”,也就是劇作者“初心”所屬意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是戲曲的“主腦”。這兩種說法看似矛盾,但“主腦”既是“立言之本意”,而本意又須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表現(xiàn)出來,可見又是統(tǒng)一的。俄國托馬舍夫斯基在《主題》一文中說;“在藝術(shù)過程中,各個單獨的語句根據(jù)各自的意義彼此組合起來,形成一定的結(jié)構(gòu),在這樣的結(jié)構(gòu)里由一種思想或共同主題把語句聯(lián)系在一起。一部作品中各個具體要素的含義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體,這便是主題”。[3]主

2008-07-25

論《水滸傳》中史進形象的塑造

提要:作為中國古典名著中的一部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比較突出的藝術(shù)成就.本文在水泊梁山眾多的英雄人物中,選擇了并不十分突出的九紋龍史進,圍繞他,試圖用一種全方位的視角來探尋《水滸傳》一書在其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與不足.從而為今天的小說寫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提供一些幫助.關鍵詞:《水滸傳》 人物描寫 史進 發(fā)展 對比在中國小說史上,《水滸傳》的出現(xiàn),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作為一部描寫農(nóng)民起義的章回體白話小說,《水滸傳》不僅在內(nèi)容格式上較以前的作品有了質(zhì)的飛躍,其在藝術(shù)方面,特別是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一直為世人所稱道.但長期以來,學者們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僅局限于對書中少數(shù)幾個重點(所占篇幅較多)人物的分析,如宋江,武松,魯智深等,忽略了對其他次要人物的分析研究.并且大多數(shù)的研究流于表面,僅僅就人物本身來探討人物形象的塑造,忽略了《水滸傳》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所作的一些藝術(shù)上的努力.《水滸傳》中有關史進的文字雖然不多(其中大段描寫有第二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第六回"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2008-04-02

從儒家思想看《水滸傳》婦女觀

【內(nèi)容提要】《水滸傳》從民間傳說到成書經(jīng)歷了宋、元、明三個朝代,在有限的對于女性的敘述中,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婦女觀,留下鮮明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主要體現(xiàn)在封建禮教對女性的禁錮和蔑視,然而,另一方面宋元之際又是中國古代城市經(jīng)濟空前發(fā)展的時代,市民階層壯大,市民意識增強,反映到作品中的婦女觀也鮮明地顯示了一些進步,沖破了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觀念,流露出些許的民主思想。【關鍵詞】 《水滸傳》 儒家思想 婦女觀《水滸傳》從民間傳說到成書經(jīng)歷了宋、元、明三個朝代,所寫人物有七八百人,其中女性人數(shù)僅為全書總?cè)藬?shù)的十分之一,在有限的對于女性的敘述中,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婦女觀。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觀念緊密結(jié)合,形成了“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基本觀念。尤其是南宋時程朱理學興盛,理學把封建倫理道德提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存天理、滅人欲、三從四德,進一步加強了對女性的禁錮。元朝統(tǒng)治者推崇理學,明初,朱元璋更是大力提倡理學。《水滸傳》的作者,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不可能擺脫這些束縛而超然存在,所以作者在描寫女性時不可避免地體現(xiàn)出一種傳統(tǒng)的儒家思

2008-07-23

百回本《水滸傳》的文本構(gòu)成與意義詮釋

【內(nèi)容提要】對古典小說作出詮釋,是實現(xiàn)其意義的重要途徑。小說的文本構(gòu)成對意義的詮釋有著客觀規(guī)定性,對小說的文本構(gòu)成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百回本《水滸傳》的文本受到已有故事的限定,這些故事本身具有時代的特定意義。在最終由某位文人寫定時,其對故事的選擇、補充和完善又進而規(guī)定了文本的意義。因此,在對百回本《水滸傳》的意義作出詮釋時,必須注意兩點:一、文本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即文本構(gòu)成的整體性;二、文本構(gòu)成對其意義的客觀規(guī)定性。只有考慮到文本構(gòu)成與意義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才能對其意義作出合乎實際的詮釋。一、問題的提出按照詮釋學的理論,文本意義的實現(xiàn)有賴于理解和詮釋,詮釋是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如同伽達默爾所說:“誰通過閱讀把一個本文表達出來(即使在閱讀時并非都發(fā)出聲音);他就把該本文所具有的意義指向置于他自己開辟的意義宇宙之中。”[1](P649)這種觀點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其片面之處。文學作品既是讀者閱讀的對象,同時也對閱讀、詮釋有著客觀規(guī)定性。《水滸傳》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作品,有著十分廣闊的詮釋空間,但是,這種詮釋空間又不是無限的和不確

2008-07-23

試論《水滸傳》的悲劇歷史底蘊

一《水滸傳》(注:本文提及《水滸傳》,悉指萬歷三十八年(1610)杭州容與堂本。)留給人的最深刻印象,莫過于貫穿全書、無比鮮明的愛憎立場。這種樸素的情感立場與某些現(xiàn)代社會學分析一拍即合,人們很容易接受這樣的結(jié)論:這是一部反映農(nóng)民階級奮起反抗封建統(tǒng)治及異族侵略的宏篇巨制,是農(nóng)民起義的偉大歷史詩篇。一般認為,在這部“提振俠風、崇尚武德”(注:定一《小說叢話》,載《新小說》一、二卷(1903)。)的說部大作中,各派武裝力量陣線分明:以宋江為首的梁山義軍高舉反抗大旗,代表了廣大農(nóng)民、市民的利益,可視為革命陣營;而對立陣營除了中央及地方官軍,還包括祝家莊、曾頭市等民間豪強武裝。在前70回中,真正的惡戰(zhàn)正是在梁山與祝家莊、曾頭市等豪強武裝間展開的。義軍領袖晁天王也死于曾頭市,雙方可謂仇深恨重、不共戴天。然而換一個角度審視,人們發(fā)現(xiàn)梁山好漢與祝、曾武裝之間又有著某些共性。如從社會地位來看,雙方都是不受官府鈐轄的民間武裝,與作為國家機器的官府正規(guī)軍迥然有別。而從領導人的社會身份、基層人員的成分構(gòu)成以及對待朝廷的政治態(tài)度上看,雙方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首先,無論梁山武裝還

2008-07-23

《水滸傳》與梁山泊文化淵源

金圣嘆腰斬《水滸》有著充分理由。就反對起義軍受招安而論,該斬;就小說的后半部分情節(jié)雷同粗糙無藝術(shù)可言論,該斬。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梁山起義軍與山東水泊梁山有著魚水的依存關系,他們生存、發(fā)展、壯大在山東水泊梁山的文化根基之上,失敗在受招安離開了山東水泊梁山之后。腰斬后的《水滸傳》突出地表現(xiàn)了《水滸傳》與山東水泊梁山的文化淵源。一、《水滸傳》故事與山東水泊梁山《水滸傳》中,特別是金本《水滸》中,絕大部分故事都是在山東境內(nèi)發(fā)生展開的。現(xiàn)在的山東地域,在宋代稱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明確置山東省是在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宋代,即使俗稱“山東”這個名詞,其含義也是指太行山以東地區(qū)。如《十朝綱要》卷十八載:“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十二月,詔詔山東盜宋江”,張守的《秘閣修撰蔣園墓志銘》載:“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震,吏多逃匿。”因《水滸傳》是元末明初人寫,所以書中所提“山東”,既為故稱,也含今義。如“山東及時雨黑宋江”等即是。梁山在今山東省西南部的梁山縣,曾屬壽張縣。梁山占地面積3.5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97.

2008-07-23

《水滸傳》敘事結(jié)構(gòu)的文化闡釋

【內(nèi)容提要】“散點透視”是中國古代藝術(shù)審美的主要視角,由此形成的審美民族性在中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的結(jié)構(gòu)中具有普遍性。這一結(jié)構(gòu)也是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結(jié)構(gòu)的重要類型之一。從具有民族特色的“散點透視”來觀照《水滸傳》的敘事結(jié)構(gòu),發(fā)現(xiàn)《水滸傳》敘事結(jié)構(gòu)是血脈貫通、渾然一體的。【關鍵詞】 《水滸傳》敘事結(jié)構(gòu)散點透視文化闡釋關于《水滸傳》的敘事結(jié)構(gòu),古今中外的研究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從李開先、胡應麟、金圣嘆等人的贊嘆,到現(xiàn)當代一些學者的反思;從中國學者的爭辯,到國外漢學家的指責;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看法,不僅體現(xiàn)著文藝批評標準的歷史變遷,同時也是文學審美民族性的反映。本文試圖在中國古代藝術(shù)生成的大文化背景中,結(jié)合審美的民族性特點,從“散點透視”的民族審美視角對《水滸傳》的敘事結(jié)構(gòu)進行闡釋。一、《水滸傳》敘事結(jié)構(gòu)評價述略關于《水滸傳》的敘事結(jié)構(gòu),可謂眾說紛紜、歧見迭出。簡而言之,不外兩種:一是“綴段式”的譏評;一是對結(jié)構(gòu)松散的反駁。(一)西方漢學家的譏評蒲安迪在《中國敘事學》里曾歸納了西方對中國小說敘事結(jié)構(gòu)的看法,

2008-07-23

論《水滸傳》“三而一成”的敘事藝術(shù)

一、“三事”話語 “三事”話語指接連作三個或三面并標明為三者的敘議或描寫。這一手法可溯源于先秦兩 漢典籍,如《周易·系辭下》:“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 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論語·泰伯》:“君子所貴乎道者三,……”以及《史 記 》之“約法三章”等等。在小說中也早有《三國志平話》關云長與曹操“約三事”的描寫, 《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之五《張遼義說關云長》,進一步演為寫張遼以“三罪”、“三便” 說關羽降曹,然后關羽與曹操約“三事”而降。這個寫法至《水滸傳》而屢見不鮮,變化多 端 。以內(nèi)容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三個條件。這有時是矛盾斗爭中占主動一方脅迫對方做“三件事”,如第二十回《宋 江怒殺閻婆惜》寫閻婆惜拿了宋江的招文袋: 婆惜道:“……這封書,老娘牢牢地收著。若要饒你時,只依我三件事罷!”宋江道:“休 說三件事,便是三十件事也依你。”婆惜道:“只怕依不得。”宋江道:“當行即行。敢問 那三件事?”閻婆惜道:“第一件,你可今日將原典我的文書來還我,再寫一紙,任從我改 嫁張三,并不敢再來爭執(zhí)的文書。”宋江道:“這個依得。”婆惜道:“第二件,我頭

2008-07-23

“宋江三十六人”漫談――《水滸傳》研究札記

【內(nèi)容提要】本文主要考證了宋江以下三十六首領的實指人員及其排名順序,同時批評了《水滸傳》、《大宋宣和遺事》以及《東都事略》等著作作者的褒宋(江)貶晁(蓋)、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封建忠君思想。【關鍵詞】 宋江,晁蓋,《水滸傳》宋·王稱《東都事略》卷一百三《侯蒙傳》中云:“宋江寇京東,蒙上書陳制賊計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材必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徽宗曰:‘蒙居閑不忘君,忠臣也。’起知東平府,未赴而卒。”這里所說的“三十六人”無疑是指三十六個頭領。這三十六人都是誰呢?宋·龔開在《宋江三十六人贊并序》中說:“宋江事見于街談巷語,不跳采著。雖有高如、李嵩輩傳寫,士大夫亦見黜。余年少時壯其人,欲存之畫贊,以未見信書載事實,不敢輕為。及異時見《東都事略》中載侍郎《侯蒙傳》的一書篇,陳制賊之計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材必有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此自贖,或可平東南之亂。’余然后知江輩真有聞于時者。于是即三十六人,人為一贊,而體箴在焉。…

2008-07-23

《水滸傳》讖言初探

所謂讖言,就是預言,“立言于前,有征于后”(1),但其并非一般預言,而是一種神秘主義預言。神秘主義預言是人類社會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如佛教的末劫說,基督教的末日審判等。讖言則是中國古代神秘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自周秦時代的“弧箕服,實亡周國”(2)、“亡秦者胡也”(3),直至元明時期的“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4)、“十八子,主神器”(5),幾乎每一次重大歷史關頭如民眾起義、王朝更迭,都有神秘主義預言即讖言的出現(xiàn)。毋庸諱言,讖言在它扭曲的形式下隱藏著某種“合理”的價值傾向,透過非理性的神秘主義,體現(xiàn)了一種對新世界的憧憬,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民心的向背。作為中國民眾反抗運動頌歌的水滸傳,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歷史現(xiàn)象。金圣嘆認為,“水滸傳不說鬼神怪異之事,是他氣力過人之處”(6)。其實作為“鬼神怪異之事”的讖言,乃水滸傳的重要特色。水滸中的讖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一是預示國家大事,歷史進程;二是預示重要人物命運前途,而其中首領人物的命運又往往與國家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很難明確分開。水滸讖言主要有:“

2008-07-23

《水滸傳》女性的悲哀

施耐庵的《水滸傳》是明代“四大奇書”之一,這部書中“寫到的女性大致有四類。一類是梁山上的女英雄,包括孫二娘、顧大嫂、扈三娘三位。第二類是被男人凌辱糟蹋的弱女子,如被鄭屠霸占又拋棄的金翠蓮,被高衙內(nèi)父子逼死的林沖的妻子,被強盜搶掠奸污的荊門鎮(zhèn)劉太公的女兒等。第三類是閱歷深、有主見、有圖謀的王婆、虔婆、老鴻等老一輩女性。第四類是被視為“淫婦”的市井女性,如潘金蓮、潘巧云、閻婆惜、白秀英、賈氏、李巧奴等她們的故事各具特色,筆者認為是否具備高尚的人格乃是衡量她們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本文試對這四類女子悲哀的命運做簡要的分析。這類女子都是市井女性,都生得俏麗多情,都有不端的淫行。作者稱她們?yōu)椤耙鶍D”在作者筆下,潘金蓮嫁給武大后不守本分,先是挑逗武松,后是與西門慶私通,并且與西門慶合伙毒死了武大,潘巧云與和尚私通,閻婆惜與張三相好,白秀英做知縣的姘頭,賈氏與李固做一處,李巧奴、李瑞蘭本就是煙花娼妓,她們都有不端的淫行。“萬惡淫為首”,女性如果沾上一個“淫”字,就會遭到社會的唾棄,被周圍人嘲罵,成為“賤貨”。然而,郭杰、魏強同志主編的南方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文學大教室》中國元

2008-07-23

疑《水滸傳》前半部撰于明宣德初年——試從小說中的貨幣信息加以推斷

【摘 要 題】元明清文學【正 文】 今本《水滸傳》很可能是在一個水平不高但尚稱完整的早期版本基礎上翻新改造而成,對此,筆者曾撰文予以討論(參見拙著《水滸源流新證》第49節(jié),華文出版社2002年版)。拙文還推測,《水滸傳》最精彩的前半部(大致為前四五十回),當由一位才華橫溢又憤世嫉俗的下層文人獨立創(chuàng)寫;小說不同凡響的思想藝術(shù)成就,也是由這前半部書奠定的。至于小說后半部的續(xù)寫整理,則很可能如某些學者所說,是由郭勛門客之流接筆完成,時間當在嘉靖初年,要遲于天才作家的早期創(chuàng)寫。本文擬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天才作家創(chuàng)作小說前半部的具體時間;所選擇的切入點,是小說中透露出的貨幣信息。粗看上去,《水滸》中常見的貨幣有兩類,一類是金銀等貴金屬,多用“錠”、“兩”來計算;另一類是銅錢,例以“貫”、“文”來計算。在金銀類中,又以使用白銀的例子最多,人們購買什物、沽酒割肉、打尖住店乃至行賄送禮、買兇殺人,多以白銀支付。用銅錢的例子也可舉出一些。如第十二回為了驗證楊志的寶刀鋒利,潑皮牛二特從州橋下香椒鋪中“討了二十文當三錢”來,即是顯例。然而小說中的某些細節(jié),卻又令人迷惑不解

2008-07-27

《水滸傳》宴飲描寫的美學價值

關鍵詞:《水滸傳》 宴飲 審美 摘 要:對于《水滸傳》中“酒”的描寫,我們稱之為宴飲描寫。小說中“宴飲”成為美學特質(zhì),它透過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了小說的陽剛之美。 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廣泛見之于小說、詩歌、散文、戲曲等文藝作品中,構(gòu)成了中國文苑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所謂酒文化,一般是指以酒為內(nèi)容但卻又超越了有關酒的具象描寫而上升到文化層面和精神層面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tài)。也就是說,在涉及酒的文化作品或者藝術(shù)作品中,酒本身已不僅僅是一種飲品,而是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內(nèi)涵。那么《水滸傳》中關于酒的描寫也已經(jīng)超越了酒的具象描寫,而上升到了一種新的文化層面和精神層面,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shù)境界。對于《水滸傳》中“酒”的描寫,我們稱之為宴飲描寫。小說中如果我們?nèi)サ袅岁P于宴飲的描寫和酒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那么整篇作品不僅人物形象黯然失色,社會內(nèi)涵會趨于平淡,而且藝術(shù)成就也必然要大打折扣。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宴飲”成為《水滸傳》的美學特質(zhì),它透過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了小說的陽剛之美。 一 漢代人就曾把酒稱之為“天之美祿”,認為這是上天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既

2009-07-02

從《水滸傳》到《金瓶梅》

關鍵詞:潘金蓮 改寫 《水滸傳》 《金瓶梅》 摘 要:從《水滸傳》到《金瓶梅》,潘金蓮的形象存在著如下的改寫:出身來歷的改寫、與武松關系的改寫、與西門慶關系的改寫、作者評論的改寫。《金瓶梅》作者進行以上這些改寫的主要原因是:《水滸傳》中潘金蓮形象的前后不一致和形象的類型化,兩部小說作者女性觀的改變和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變化。潘金蓮形象的改寫具有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意義。 《金瓶梅》雖是由《水滸傳》中“武松殺嫂”這段故事衍化而來的,但《金瓶梅》中武松、西門慶、潘金蓮,與《水滸傳》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寫。目前學界對于兩書中武松與西門慶形象的比較研究較多,而對于潘金蓮,人們大多將這兩部作品中的形象以“放蕩的淫婦”簡而括之。但我們?nèi)绻毤毺骄烤蜁l(fā)現(xiàn),《水滸傳》與《金瓶梅》中的潘金蓮,即使在《金瓶梅》前九回中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目前學界關于兩書中金蓮形象的比較研究還十分匱乏,本文以《水滸傳》①與繡像本《金瓶梅》②為底本,對潘金蓮形象從《水滸傳》到《金瓶梅》的衍變進行一定的探討,并分析造成此種衍變的具體原因及其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剔除潘金蓮在《金瓶梅》中進入西門慶家以后的“家庭生活

2009-07-02

論施耐庵、施伯雨與《水滸傳自序》

[論文關鍵詞]《水滸傳自序》;施耐庵;施伯雨[論文摘要]明人賀復徵編《文章辨體匯選》錄有一篇《水滸傳自序》,文字與金圣嘆評本《水滸》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體匯選》體例,這意味著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筆者考證,這篇《水滸傳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嘆評本《水滸》,但相反的可能性也無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則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而《水滸傳》“施耐庵的本”則有可能不是小說而是劇本。一、問題和價值金圣嘆評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下稱金批《水滸》)“序三”說:“施耐庵《水滸》正傳七十卷,及楔子一卷,原序一篇亦作一卷,共七十二卷。”“吾既喜讀《水滸》,十二歲便得貫華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鈔,謬自評釋,歷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即今此本是已。”所謂貫華堂古本《水滸》“原序”,見于金批《水滸》刊本,末署“東都施耐庵序”。研究者普遍認為它是金圣嘆托名偽撰。明人賀復徵選編《文章辨體匯選》卷三百二十七之“序四十七·詞曲類”錄有一篇《水滸傳自序》,文字與金批《水滸》“原序”相同,文末也署“東都施耐庵序”

2009-07-15

用現(xiàn)代史學眼光審讀《水滸傳》

《水滸傳》當然不是一部小說。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卻稱不上歷史人物。有關他的史料,如前輩學者余嘉錫先生的《宋江三十六人考實》、張政烺先生的《宋江考》等早已作了整理。梁山泊是在五代後晉到北宋,因黃河屢次決口泛濫而形成的湖泊,據(jù)《金史》卷129《李通傳》載,到金海陵王攻宋時(公元1161),已是“梁山泊水涸”,其水量遠非昔比,所以金軍制造的戰(zhàn)船無法通過,而運到大江北岸。梁山泊與宋江的活動并無多少關系。《水滸傳》所述的虛構(gòu)故事,自南宋到明朝流行了二、三百年,經(jīng)過說書人的不斷加工,愈來愈豐富,由最初的三十六人到一百零八將。 《水滸傳》主要是反映中下層的社會生活,如此廣泛的、跨越幾個朝代的生活面,在古典小說中是獨一無二的。但對于此書究竟反映的是哪朝哪代的社會生活,文學史家們是不可能解決的。歷史學家對此也有分岐。例如吳晗先生生前認為主要是反映元代的社會生活,前輩學者李埏先生特別在《〈水滸傳〉中所反映的莊園和矛盾》一文中指出,在全傳第82回以上和第111回以下兩部分成書較早,可以反映宋代社會。他特別將書中的莊園與宋代的莊園作了對比和考察。上世紀五十年代,何心先生著有《水滸》,對于此書中的地名、

200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