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電視劇產業如何突圍互聯網時代
佚名
()盡管中國的影視行業非常年輕,但目前已經出現市場產量過剩和行業整體變現能力單一等問題,不過,處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影視行業上下游擁有更多嘗試的機會和可能,電視臺、視頻網站與影視制作方迫切希望從投資、制作、宣傳、播出整個產業鏈環節增加合作可能。
內容方與消費方互連
在“互聯網+”時代,優酷土豆集團更名“合一”的意義被加倍凸顯,正如優酷總裁魏明所言,“互聯網的價值在于把創造內容的人或者機構,以及消費這種創作內容的人連接起來,這是互聯網當中最有魅力的地方”。而這種價值載體的興盛值得整個影視產業關注。
對此,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社長、廣電影視聯盟理事長王衛平深有體會,他在近日由優酷土豆電視劇中心、廣電影視聯盟聯合舉辦的“劇”向何方?——2015電視劇論壇上表示,“‘互聯網+’在當前被經常提到,其實誰+誰并不重要,在今天這樣一個文化產業的發展階段有沒有+很重要。無論是互聯網思維或是眾籌,全都是有意義的,通俗點叫做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在這樣一個時代,單靠誰,單槍匹馬都是沒法玩的,在這個時候各種資源配置起來,才是行業的前途和出路”。
而這個資源共享不是非得“唯大論”,如果要實現好的商業利益,大IP、大制作、大明星和大導演這樣的組合不是必須的,對此,導演、完美蓬瑞影視總經理劉江,稻草熊影視嘗試人、演員、制作人吳奇隆都持贊同態度。“其實不是反對大明星什么的,但是這種組合容易變成一種投機型的,并不反對大,但我覺得不是因為大就一定好。”
對于互聯網模式“唯大論”也同樣不一定成立,甚至合一更支持以自媒體這樣的“小”模式創作,魏明向業界直言,“做自媒體自頻道其實是把創作者的顆粒度變小,當顆粒度變小以后產生特定的內容,特定的內容+服務,會吸引他的特定觀眾,這個觀眾群有多大、多小,取決于這個內容本身的定位和方式,也許有一些這種顆粒度變小的創作,也能夠獲得足夠大的受眾群,當然是更好,能夠名利雙收。
也有一種是特定的制作人、制作內容的定位吸引特定的人群。這種特定的對接反而能夠成就小而美的聲音。而每一個小而美的連接組合起來的生態環境是我們一直在講的合一,集團打造的文化娛樂生態,真正的連接、最強的連接不在于一個連接特別粗,或者特別硬,而是千千萬萬個連接合到一起的那張網才是最牢固的連接”。
在魏明看來,目前我們所有的觀眾和制作機構以及發行平臺都在相互融合。在這樣一個大的趨勢之下電視行業一定也面臨著應該面對的挑戰和機會,誰的挑戰和機會來的時候變得更快,更順應觀眾的需求,更順應這個價值分布的方向,誰就有可能在新一代“互聯網+”的時代得道。
建生態夯實內容品牌
讓業界欣喜的是,目前電視產業正在迎合“互聯網+”趨勢,從最開始的電視臺全部播完網絡視頻播,到后來網絡視頻延遲半小時左右播,再到視頻網站與電視臺同步播出,未來說不定還會出現視頻網站先播電視臺后播的情況,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趨勢的意義不在于哪個平臺的此消彼長,重點在于未來的電視劇已經不是僅僅針對電視臺用戶了。
對于內容本身而言平臺屬性會越來越淡,用魏明的話說,“網生內容是中性詞,不代表網絡平臺作品”。他進一步解釋,“我們作為網絡平臺當然要做網生內容,但是我們更歡迎或者希望傳統影視制作機構,原本只為電視觀眾做內容的力量,也能夠為我們的互聯網觀眾去做內容,他們做出來也叫網生內容,如果他們愿意走這條路,我們當然愿意合作,甚至一起開發。未來的一兩年會看到,很多傳統影視制作公司都在做,因為這沒什么壞處。”相較于現在的多平臺開發,過去單純的電視版權開發在盈利和體驗內容本身的品牌效率方面就顯得太過單一了。
對此,魏明舉例說,“我們大概在今年12月、明年1月會上一部大作品叫《秦時明月》的電視劇版本,9月會先上《秦時明月》的游戲,現在我們正在播出的是《秦時明月》的動漫,已經播到第五季了,每一季出來有幾千萬的流量。可以看出,一個《秦時明月》的IP(版權)可以從動漫到游戲再到電視劇”。
相反,湖南衛視熱播的《花千骨》在收視和話題討論方面成績都非常不錯,但是湖南廣播影視集團節目交易管理中心主任肖寧透露,《花千骨》其實是賠錢的。需要注意的是,一部熱劇的游戲受益往往是N倍于電視發行收入的。“為什么我們把一個產品做熱了,最后的收益在別人家,一切在為別人做嫁衣?”魏明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
魏明預言,以后所有的IP開發都是綜合開發,一定不是只做其中一項,包括電影,套拍電影的玩法,從我們把微電影《老男孩》炒熱以后,有了電影《老男孩》,后面還有《匆匆那年》,以及今天這幾部套拍的電影,網劇+電影的模型,一定會成為新一代商業開發的模式。未來會看到,哪家公司或者哪個平臺能夠整合足夠多的資源,能夠為同一類觀眾提供不同方式的滿足,得到的收益和回報一定最大,一定是綜合開發的方式。
借視頻付費模式脫困
不論是多平臺互聯網還是IP綜合開發,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盈利變現,而在這方面正在蓬勃發展的視頻網站付費業務或能成為困局出口。
其實視頻網站付費觀劇并不是什么新模式,但因為時機不成熟,一直處在最基礎的階段即簡單的會員去廣告模式。而在國外,多種付費模式已然形成。合一去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業務收入在一季度同比增長706%。用戶業務收入連續五個季度獲得超過60%的環比增長,并在總收入中貢獻了11%。截至去年底,優酷土豆月度活躍會員數達到100萬。今年7月獨家播出的韓劇《海德、哲基爾與我》也首次試水全集收看的付費新模式。
“一劇兩星”的新政,以及網絡劇越來越強的內容,加速了視頻網站開啟收費模式的速度。會員付費觀看模式,能讓電視劇的行業規模實現提升嗎?對此,優酷土豆電視劇版權合作高級總監許志敏持樂觀態度,他稱:“影視劇轉化為零售模式之后,大家不會算計得那么清楚,比如我特別喜歡這個導演,特別喜歡這個編劇,為他付出更高的價格看這部劇。電視劇走到這種模式之后,商業變現的機會比傳統的‘制作方-平臺方-廣告方’的三角模式空間會更大。”
而對于視頻平臺而言,即是得用戶者得天下。具體來說是“最后誰擁有最多的用戶,誰擁有最多帶著錢包的用戶,誰擁有最多帶著錢包愿意把這一次消費完成的用戶,誰擁有這個誰就有成就。什么樣的平臺最容易聚合用戶和完成用戶付費的平臺以及最后真正收到錢?互聯網。這個答案很明顯”,魏明這樣認為。
此外,廣告模式的玩法也值得電視行業關注。魏明舉例說,“《虎媽貓爸》中趙薇的包包或衣服當天晚上同款就賣爆,這個就很有啟發性。我們跟導演劉江一個新的合作叫《咱們相愛吧》。這部劇是都市題材的影片,里面的場景,衣服、用品,一旦真正打動人,馬上邊看邊買,或者某種眾籌,某種限量版的發行一定是做得開的,這種商業跟視頻之間接觸的機會會越來越大,這個方向是我們很好探索的方向。如果這個機會起來了,我們也會緩解對廣告本身的依賴,因為廣告的連接比較硬,就算同款播的廣告,看起來跟劇情之間還是遠”。(來源:北京商報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