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的國際傳播策略淺析
徐曉
三、中國電視劇傳播策略 通過分析不難得出結論:追求普世價值是電視劇的國際傳播策略之一。所謂普世價值,就是面對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堅韌性格、荒島求生的人類的生存本能,對真善美的追求,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禮贊,譬如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寫的是“一隊士兵拯救一個士兵”,它用一種具有普世性的人道主義價值觀,它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從審美趣味上,電視劇的國際傳播要追求一種跨文化跨語境的“雅俗共賞”,電視劇的觀眾是抱著自然、質樸、健康但不一定淺薄的口味來欣賞電視劇的。這就要求電視劇在國際傳播中對觀眾審美趣味和接受水平的準確把握,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賞。 筆者認為,在中國電視劇的國際傳播策略中,把握好下面四組關系和一個“置換”原則很重要: 1.民族化和世界化的關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華民族特有精神文化是世界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也吸引著國外的觀眾。像京劇、皮影戲、中國結、中國印、中國功夫、典雅精巧的蘇州園林、槳聲欸乃的烏鎮、神秘純凈的西藏……都深深吸引著國外的觀眾,把這些中國元素做足、做巧,就越有利于中國電視劇的國際傳播。 2.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關系。電視劇創作者要具有全球化的視野,并要在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契合點上作文章,以點帶面,點上開花,本土文化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要保持自己的個性并不斷吸收新文化從而獲得新生,國產電視劇要在審美取向、題材選擇和藝術陳述上把握好這個關系。 3.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國家利益和公司利益的關系。國產電視劇“走出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注重市場培育,不能急功近利殺雞取卵。展示“腥”、“星”、“性”,表現人性的狠毒與丑陋,可以獲得短期的收視卻帶不來長期的收視,能贏得低端的觀眾,但終獲得不了主流觀眾的認可。 4.電視劇“走出去”和“引進劇”的關系。對于引進到國內的韓劇、美劇要汲取其中的營養,借鑒其長處,韓劇的脈脈溫情,美劇的緊張節奏都是值得國產劇學習的地方。“引進劇”對國產劇是一種壓力,一種逼迫,對提高其質量有促進作用。 5.一個“置換”原則:即電視劇在表述方式和藝術陳述上要進行“置換”。比如國家話語置換成民間話語來表達,一些領袖傳記題材的電視劇,采用了描寫主人公生活瑣事、個性愛好展示其普通人的情懷,就是一種很有效的置換。同樣地,歷史話語可以置換為當下、當代的話語表達方式;政治話語可以置換為文化話語來表達;民族話語可以置換為與世界接軌的表達方式,把中國的人物和故事用世界通行表達方式講述出來,國產電視劇才能“走出去”、“走的遠”,實現更有效的國際傳播。 從具體的策略層面分析,對中國電視劇的國際傳播,筆者認為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第一,政策層面。既然電視劇的國際傳播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很有幫助,那么,在對外傳播的電視劇政策上給予鼓勵和獎勵,為從事國產電視劇出口的企業提供補貼;還可以專門策劃生產專門用于文化輸出的電視劇;把已有的優秀中國電視劇如四大名著電視劇由政府出資翻譯成各種語言的版本,免費或低報酬的送往更多的國家播出;借船出海、租船出海,購買國外電臺、電視臺播出頻道、發展長城衛星電視平臺來擴大中國電視劇的播放等都是值得探索的。 第二,市場層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電視劇市場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經過了“制播合一”到“制播分離”到現在的“制播對話”,電視劇市場需要并可以接納更為創新融資方式,吸納更多的資本(包括外資)來運作,更加成熟的策劃隊伍進行市場論證,金牌制片人、優秀的導演、編劇隊伍,制作優秀的電視劇,不僅在中國賣,也在世界賣,像二輪發行,DVD光盤、影視主題公園、電視劇衍生品等也擴大收入提高影響力的渠道。 第三,合作與交流。通過與海外合拍、合作發行提高影響力、打入國外市場是很好的路子(這點可以借鑒電影)。20多年前,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就與日本、巴基斯坦等境外相關機構合拍了《離別廣島的日子》、《紐帶》、《大地之子》等電視劇。現在,電視劇的跨境、跨國合作、利用電視節都是擴大中國電視劇影響力的途徑。 第四,網絡等新媒體的助推。事實證明網絡可以有效增強中國電視劇的傳播力,通過與門戶網站(如搜狐高清)和專業視頻網站(悠視網、優酷網、土豆網、國外的YouTube)合作,能讓更多的觀眾,尤其是國外觀眾收看到中國電視劇。另外,網絡也是電視劇宣傳發行的重要載體,像《士兵突擊》的火爆與網絡論壇討論、網絡推手的參與有很大關系。 從2010年起,中國GDP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中國走向文化輸出的歷史機遇已經顯現,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時不我待。國務院也頒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計劃》,影視文化產品“走出去”已經納入了國家文化戰略,大量的資金和項目將會投入到包括電視劇在內的文化產業上來。探討電視劇的國際傳播策略,是盼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電視劇跨出國門,走向世界,通過影視文化產品的輸出,讓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觀眾也能了解和進入到中華文化的精神畫廊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