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探析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獨特性運用

呂軍成

論文關鍵詞:少數民族音樂 音樂元素 流行音樂

論文摘要: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越來越多的內涵于流行音樂中,如何更好地推進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和流行音樂的融合,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課題。本文主要從少數民族歌曲元素、器樂元素、戲劇曲藝元素、歌舞元素等四個角度探討了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獨特運用。

中國流行歌曲產生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在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交融滲透下,中國流行音樂獲得了比較長足的發展。朱哲琴和何訓田的一曲《阿姐鼓》,不僅讓世界對中國的流行音樂備受矚目,而且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題材和音樂元素運用于流行音樂中。與此同時也引申出了一個重大課題: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和流行音樂完美結合?這個問題激發了許多音樂理論家和包括歌手在內的音樂人苦苦探索的精神。今天,我們重新審視流行音樂走過的那段流金歲月,細微感知流行音樂中流淌的那些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對歷史的回顧、對細節的體察,或許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更充分地理解這一問題。

從新中國成立到80年代,涌現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少數民族音樂,當時的少數民族音樂可以說就是現在的“流行音樂”。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月光下的鳳尾竹》、《翻身農奴把歌唱》、《打起手鼓唱起歌》這些民族歌曲就是因為恰切穩妥、淋漓盡致地運用了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并配之以優美動聽上口的旋律,從而使得流行音樂歌曲不僅好聽、好唱而且好記,受到全國人民的普遍喜愛。

進入21世紀以來,流行音樂中更多地增添了一些少數民族的音樂素材,像騰格爾帶有蒙古族風格的《蒙古人》、《天堂》等;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情人》、《艾里莆與賽乃姆》等帶有新疆特色的歌曲,這些現代樂器和配器手法的運用讓人耳目為之一新。其他比如西藏風格的《回到拉薩》、《坐著火車去拉薩》等,他們用古樸茁壯的音樂語言和當代音樂手法訴說著青藏高原的胸襟、巍峨雪山的圣潔和西藏人民的虔誠。

那么,在這里我們就很有必要“細數”那些流行音樂成功“流行”的背后蘊藏著哪些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或者說,是哪些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獨特運用促進了流行音樂作品的成功。

一、 少數民族歌曲元素

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有著歌海和音樂之鄉的美稱。在他們的勞動生產實踐活動、社會交往關系、閑適娛樂等活動中,處處可聞見其歌聲。我們所熟知的生活情景比如從事農業生產、婚慶葬喪、男女情歌對唱、他鄉思念故土時等少數民族人民都載歌載舞。而且,許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歌唱節日,比如壯族的歌、彝族的火把節、侗族的采桑節對歌、瑤族的耍歌堂、布依族的老鷹坡歌會、苗族的龍船節及繞三靈、回族的花兒會等。情歌在少數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房屋) ,都蕩漾著優美動聽的歌聲。

比如,富有濃郁蒙古族風格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火華詞,阿拉騰奧勒曲),以優美的牧歌風曲調贊頌了內蒙古草原美麗如畫的風光和牧民們的幸福生活。旋律優美動人,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人們的喜愛。此外,《黃土高坡》、《信天游》等一批“西北風”歌曲的流行就是西北民歌素材與流行歌曲結合的成功典范。

從這些事例來看,龐大的民族音樂寶庫為流行音樂的成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既讓民族音樂在新時期有了拓展和變化,也為我們的流行音樂點綴出更濃厚的中國色彩。

二、少數民族器樂元素

眾所周知,不同的音樂形態就有不同的音樂器材。在中華大地上,各少數民族群體中蘊藏著數量較為可觀的民間樂器和樂曲。據有關統計,各種形制的樂器達五百余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其表現性能豐富多樣。各民族的民間樂曲均含有獨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樂、拉奏樂、彈撥樂、鑼鼓樂以及絲竹樂、吹打樂、弦索樂等。少數民族的樂種也頗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和納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白族的洞經音樂、納西族的白沙細月、景頗族的文邦木寬等,還有苗、壯、彝、侗、瑤等民族的蘆笙樂和銅鼓樂也有著獨特的風格。

周杰倫創作的《東風破》、《千里之外》、《菊花臺》等歌曲不僅運用了民族音樂調式特點,還在歌曲的伴奏中注入民族樂器的音響效果

三、少數民族戲劇曲藝元素

戲曲音樂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綜合了民歌、歌舞、器樂及說唱的藝術形式。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劇種、曲種如藏劇、白劇、壯劇、漫瀚劇(蒙古劇)、侗劇、彝劇、苗劇、布依劇、毛難劇、傣劇、唱劇(朝鮮族) 、新城戲(滿族)等。

臺灣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樂主體就是吸取了我國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調。

四、少數民族歌舞元素

歌舞是少數民族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樂、踏歌三種類型。一為鼓舞,是采用擊樂伴奏,合節起舞。主要是以鼓為伴奏樂器,用特有的節奏和音色變化,配合舞姿。如壯族的蜂鼓舞 和 扁擔舞 、佤族的 木鼓舞 、朝鮮族的長鼓舞 ,苗、瑤、彝、水、黎等民族的 銅鼓舞等。二為跳樂,是一種完全用樂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薩克族的黑走馬擺舞 和 天鵝舞 、錫伯族的 貝倫舞、西南各少數民族的 蘆笙舞 、 葫蘆笙舞 、月琴舞 、 三弦舞等。三為踏歌,即在歌聲和樂聲中踏著舞步歡跳,是載歌載舞,或歌舞相間,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安代、維吾爾族的來派爾及賽乃姆、壯族的采茶舞 、藏族的格薩爾王傳 、彝族的甲蘇、白族的大本曲、侗族的琵琶歌、壯族的末倫等。 流行音樂中所內蘊的少數民族風格借助于流行這一渠道快速傳播開來,并在很大程度上感染著生活于其中的民族群體,加強了民族團結的情結,極大地促進、助益國家文明、民族文化的發展和發達。而且流行音樂自身內在的生命力行進在民族化的道路亦將上更加繁榮昌盛。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和流行音樂元素的結合形式之所以成為大眾音樂生活文娛生活中較受歡迎的一種音樂形式,除音樂題材、藝術內容方面,就其樂感旋律方面來說它就具有普通大眾易接受性,就其音樂語言來說具有親切優美、通俗易懂性,就其世俗音樂的審美意識而言,聲情并茂的演唱、宣泄性的音調、活潑動感的節奏等,就能調動聽眾的五臟六腑。

我們這里以《吉祥三寶》為例。《吉祥三寶》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喜愛,就充分說明了如果好好開掘少數民族藝術寶藏,流行音樂將另有一番天地。正如著名蒙古族舞蹈家莫德格瑪所說:“獨創性成就了《吉祥三寶》,它的廣受歡迎,也表明少數民族藝術能在傳承加創新的基礎上重新進入時尚、流行的行列。”《吉祥三寶》的作者布仁巴雅爾也如是反復強調:“民族音樂重要的不是改編,而是繼承。我會廣泛吸收京劇、管弦樂等音樂元素,但最重要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態音樂,而不是一味迎合時尚。只有從自己民族音樂的根處才能挖掘出新東西,也只有自己的原創才能走向世界。” 在這個意義上說,少數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有效結合,不僅有利于少數民族音樂的大范圍傳播,也有利于流行音樂的健康發展。反觀當前流行音樂和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如果僅僅只是強調流行音樂的“流行”,結果就只是庸俗的泛濫化;如果僅僅只是注重少數民族音樂的“少數”,結果也只能是固步自封。因此,越是能打破地區、民族和國家的界限,越為全國普通大眾接受的音樂作品,就越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這正應了我們經常所說的一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當然,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與流行音樂的完美結合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的、艱巨的課題,如何才能把少數民族音樂元素更巧妙地融合進流行音樂中與之密切相結合、把少數民族的真正變為大多數人的和全世界的,這就需要最廣大的音樂人士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共同努力、共同奮斗,從而使我國民族化的流行音樂作品在世界樂壇上獨樹一幟。

參考文獻:

[1]楊杰.中國流行音樂的民族化發展趨向[J]. 民族音樂. 2007年04期.

[2]王欣昕,劉可祎.從流行音樂中尋找節奏記憶的捷徑[J]. 北方音樂. 2010年07期.

[3]王斌.論流行歌曲創作中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J]. 企業家天地. 2010年05期.

[4]吳高園.當代流行音樂中的“中國風”[J]. 長江學術. 2010年03期.

[5]武敏.“中國風”流行歌曲中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合[J]. 藝術教育. 2008年12期.

[6]邵玲.論“中國風”歌曲對流行樂壇的影響[J]. 作家. 2010年14期.

[7]周曉瑩,劉茜.“中國風”流行歌曲的審美特征研究[J]. 大舞臺. 2010年09期.

[8]李娜娜.流行歌壇“中國風”歌曲的民族化研究[J]. 人民音樂. 2011年02期.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