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簡析19世紀中后期英國科技教育運動的歷史經驗

高志良

論文關鍵詞:英國;科技教育;古典教育;歷史經驗

論文摘要:19世紀中后期英國社會興起的科技教育運動改變了英國教育的古典傳統,打破了古典教育的壟斷局面,奠定了現代科學在英國教育中的地位,促成了英國教育從社會邊緣向社會中心的轉移。l9世紀中后期英國的科技教育運動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得益于政府和社會各界將科技教育置于重要的戰略地位,政府采取了適當的干預策略,在運動開展過程中正確處理了科技教育與古典教育的關系,注重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加強了實驗教學和實驗研究。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19世紀中后期英國科技教育運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19世紀中后期,在面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的背景下,英國社會掀起了一場范圍廣闊、影響深遠的科技教育運動。這場涉及高等、中等和成人教育等領域的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英國教育的古典傳統,使科學技術正式步人了英國教育舞臺的中心,教育也由此實現了從社會邊緣向社會中心的轉移,進而成為英國工業經濟發展的“助推劑”。19世紀中后期英國的科技教育運動是如何興起并最終取得成功的?從歷史的角度對這一問題加以分析、總結,有助于拓展學界對19世紀中后期英國教育變革的認識,并對我國科技教育的發展有所借鑒。

一、科技教育被置于關乎國運興衰的戰略地位

19世紀中后期英國的科技教育運動是在世界經濟增長方式發生變化、國際間競爭日益加劇、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面臨挑戰的背景下興起的。17世紀至18世紀,作為第一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英國憑借政治體制的優勢,借助部分領先世界水平的發明創造,利用豐富的煤、鐵等自然資源,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迅速崛起,成為世界霸主。然而,正當英國人在大英帝國的美夢中沉醉之時,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席卷而來,英國原有的優勢迅疾消失殆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漸處下風的形勢使英國人開始認識到自己在科技領域的不足。英國科技教育的倡導者普萊費爾指出:技術領域“是我們英國人的弱項。我們有充足的思想,我們有足夠的手工技能,但是我們缺乏將這兩者連接起來的橋梁”。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正是長期以來英國社會對科技教育的忽視,與法國、德國和美國等國相比,英國根本沒有建立起完備的科技教育體系。正如普萊費爾所說:“造成這種被動局面的一個普遍被認同的原因是法國、奧地利、比利時和瑞士都建立了相當不錯的工業教育體系,而英國則根本沒有那樣的教育體系。

19世紀中后期英國政府成立的多個委員會在調查報告中也表達了相同或相似的觀點,紛紛要求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盡快建立科技教育體系,以應對英國面臨的危機,延續大英帝國的輝煌。如1881年成立的塞繆爾森皇家技術教育委員會在對德、法等國的技術教育的現狀、技術教育對工業發展的貢獻等課題進行廣泛而深人調查的基礎上,發表了《英國和歐洲技術教育的概況》、《英、法、德、丹麥、荷蘭的農業教育》、《美國的技術教育》等報告。這些報告充分肯定了科技教育對工業發展發揮的巨大作用,強烈建議英國政府把科技教育擺在事關英國國運興衰的戰略地位,大力發展英國的科技教育事業。

在社會各界的強烈呼吁下,英國政府先后頒布了《牛津大學法案》、《劍橋大學法案》、《捐辦學校法》、《技術教育法》等法案,這些法案很好地體現了重視科技教育的立法宗旨,為科學技術全面進人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導和財力支持。如在(技術教育法》的指導下,“到1898年,英格蘭所有郡和郡自治市都采納了征收‘一便士’稅的做法。在160個地方當局中,共征得39 000英鎊用于技術教育的稅款。1900年至1901年稅額增至106 209英鎊”。1890年頒布的《地方稅收法》(Local Taxation Act),明確了從關稅和貨物稅中提取一部分用于自主技術教育的原則。在該原則的指導下,到“1898年,在總金額為807 000英鎊的關稅和貨物稅中,至少有740 000英鎊用于技術教育”??萍冀逃龖鹇缘匚坏拇_立,為19世紀中后期英國科技教育運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政府注重對科技教育干預的策略

19世紀中期以前,亞當·斯密首創的自由放任和最小國家原則一直是英國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從這一觀點出發,人們普遍反對政府對教育的干預。但在普法戰爭之后,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自由放任的原則在英國社會受到質疑,國家干預的思想逐漸得到認可。到19世紀70年代,人們普遍承認缺乏國家干預是英國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與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一樣,英國技術教育是自由市場和自愿主義的犧牲品。正是在對自由放任原則的反思和修正過程中,英國政府逐漸放棄了對教育不加干預的傳統,轉而通過多種形式涉足教育領域的事務,推動科學教育的發展。

然而,在干預科技教育發展的過程中,英國政府非常重視策略性。在干預的方式上,英國政府通過成立皇家委員會,對科學技術教育事務進行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創造適宜的輿論氛圍,進而頒布相關法律,以引導科學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為達到一定標準的科學技術教育機構提供資助。從1844年5 月首次提出成立皇家委員會對牛津和劍橋大學進行調查,到1850年8月31日皇家委員會正式組建,期間經過了6年多的醞釀時間。委員會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調查報告。直至1856年,在調查報告的基礎上形成的牛津大學法案和劍橋大學法案才獲得通過。這兩個法案在引導這兩所傳統大學科學教育發展的方向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等教育領域,英國政府也采取了同樣的策略。1861年成立的克萊倫登委員會對公學的調查及相關的報告是1868年《公學法》的基礎,1864年湯頓學校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及相關報告成為1869年《捐辦學校法案》的依據,1881年塞繆爾森皇家技術教育委員會的調查及相關報告則是1889年《技術教育法》的主要支撐。在相關法律的指導下,政府堅持采取以資助和引導為主的間接方式,而不是直接設立相關教育主管機構直接進行干預。

此外,政府這種間接干預科技教育的范圍是有限的。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國家輔助的技術教育主要是部分時間制的,具有實踐導向的,在管理上處于主流教育部門的邊緣。也就是說,以科學與藝術署為核心的各級政府對科技教育的資助以部分時間制的科學學校、夜校為主要對象,而對于相對規范的學制系統內的教育機構的資助力度則相對薄弱。

總之,盡管在內外壓力下英國政府突破了自由放任的信條,采取了一定的干預科技教育發展的措施,然而,這種干預是非常注重策略性的,且這種干預多是宏觀的、間接的,主要是方向上的指導。英國政府這種適度干預的策略使科技教育運動既獲得了了政策上的足夠支持和方向上的明確指導,又能夠堅持靈活自主的發展模式,為其取得良好的效果鋪平了道路。

三、正確處理科技教育與古典教育的關系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殊性及其濃重的紳士文化傳統,造就了“自由放任”的價值觀?!暗刂麟A級的文化、老式專業階級的文化和資產階級的文化一起同化的結果就是鄉村文化和保守主義占主要地位,對工商業持懷疑有時甚至是鄙視態度,對科學和技術以及一切帶有功利主義色彩的事務漠不關心。由于這一階級始終控制英國的體制,就形成了外行管理而非專家管理的政治領導風格,以及不利于現代化和經濟發展的政策。反工業文化的主流地位據說導致英國抵制盎格魯式的傳授科學和技術的大學和中學,政府也就沒能完成教育體制現代化的任務。這種傳統紳士文化在教育領域中的反映就是重品格輕智能、重古典輕科技。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經濟、科技發展的巨大壓力和來自歐美等國的激烈競爭面前,英國勇于革新,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建立了以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為宗旨的教育機構,在課程設置上引進科學技術領域的內容,開展實驗教學和實驗研究,科技技術教育的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英國以各級紳士為主要教育對象、以古典學科和數學為主要教學內容、以為教會和各級政府培養后備人才的古典教育傳統逐漸被突破,教育領域開始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

然而,在英國19世紀科技教育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教育的影響并沒有自動退縮。在教育理論界,紐曼的古典教育觀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主張通才教育培養紳士品格,反對進行專業性知識(Professional Knowledge)的教育。在與古典教育的論戰中,斯賓塞提出的科學是人類最有價值的知識的觀點雖然頗具新意,但顯然沒有說服全體英國民眾,更沒有使古典教育觀的擁護者們心悅誠服。

不過,隨著古典教育與科學教育論戰的深人,古典文科與科學知識兼容并包的觀點開始逐漸占據上風。1867年,穆勒曾評論說:“讓我就當前關于高等教育中這場大辯論說幾句話。教育界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分歧,古典語言、現代科學和文科之間的爭論,普通教育是否就是古典教育—讓我用一個更巧妙的詞—是學文科呢,還是學理科……我對這些問題能有一個回答:為什么不兩者都學呢?不兼有文學與科學的教育可以稱為好的教育嗎?科學教育教我們思考,文學教育教我們如何表達,難道我們不是兩者都要嗎?”

經過不斷的調試與磨合,古典教育與科學教育在自由教育的框架內實現了共同發展。劍橋大學在大力發展科學教育的同時,古典教育依舊保持著一定的生存空間。在劍橋大學的普通學位考試中,希臘語的《使徒行傳》、拉丁語或希臘語的古典著作、宗教改革的歷史均是必考科目。在自然科學榮譽學位考試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參考人數和通過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仍有很多學生參加并通過古典學科榮譽學位考試。1900年劍橋大學自然科學榮譽學位考試的通過人數為161人,自然科學因此成為通過人數最多的榮譽學位考試學科。與此同時,古典學科榮譽學科的通過人數為137人,是通過人數僅次于自然科學的第二大榮譽學位考試學科1895-1890年間,牛津大學古典學科榮譽考試的通過人數多達697人,遠遠超過自然學科榮譽學位考試的229人to。就是在新近成立的高等學校中,教學內容中也包含有一定比例的古典文科內容。倫敦大學設有東方語言、英國文學與寫作、法國語言文學、意大利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言文學、德國語言文學、羅馬法等文科內容。英王學院的高級部傳授宗教和道德規范、古典文學、邏輯學、普通歷史等學科領域。 在中等教育領域,古典文科的影響更加穩固。

19世紀英國科技教育發展的歷史表明,任何一種教育傳統都有深刻的歷史淵源,科技教育的發展并沒有以丟棄古典文科教育的傳統為代價。在服務英國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的歷程中,科學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變革之后的古典教育依然保持其頑強的生命力。

四、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協調發展

科學與技術之間雖然在內涵、社會功能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但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系。科學就是人們通過各種認識活動獲得的關于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技術則是應用這些知識體系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和手段??茖W雖具有文化、教育、哲學等方面的價值,但并不具有明確的、直接的社會目的。技術則是滿足現實需要而進行的發明和創造,追求的經濟、軍事和社會領域的直接利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科學與科技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轉化。一方面,科學是技術發展的理論基礎,任何技術上的發明和創新都是某種知識體系的具體應用。缺乏科學知識的依托,技術的發明創造將如同空中樓閣、無源之水。另一方面,技術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工具,指明發展的方向。人類歷史許多科學上的重大發現都曾在發明、運用新技術的過程中獲得啟迪和靈感,科學是技術不斷升華的產物。

19世紀中后期英國科技教育運動正是在人們對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逐步認清和掌握的基礎上展開的。早在19世紀50年代,霍布斯鮑姆等人就曾明確指出,科學已經成為19世紀后半期技術發展的知識基礎,在純科學與其應用之間聯系的欠缺是英國與法、德等國家相比存在的明顯劣勢。由于初、中等學校的課程為古典學科所壟斷,傳授的科學知識十分有限,學生畢業后缺乏學習技術知識的理論基礎。雖然經過學徒制的訓練,英國工人在多種生產工藝的實踐技能與常識方面并不遜色于外國同行,但“當在實際生活中兩個人都要走上更高級的崗位的時候,英國工程師開始感覺到初等訓練的需要十分迫切,與外國工程師相比,對在他的視野下出現的新問題的判斷方面,他處于劣勢”。正是在對科學與技術關系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湯頓委員會建議第二類中等學校設置以自然科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為學生進人政府部門和工商業部門工作打下基礎。塞繆爾森皇家技術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更是直截了當地建議把與工業生產存在緊密聯系的基礎繪圖等課程列人小學課程,向學生講解直尺、圓規等繪圖工具的使用技能,為學生日后接受技術教育打下基礎。在這些皇家委員會報告和相關法律的指導下,各類初、中等學校課程體系中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顯著上升,技術教育的科學理論基礎得到進一步加強。正因如此,科學學校和夜校才堅持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并重,所設置的課程體系既包括數學、化學等科學理論方面的內容,也涵蓋繪圖、實用幾何學、鋼鐵制造、輪船運輸、制堿等方面的技術教育課程。也正是因為有了相對扎實的科學理論基礎,參加倫敦同業公會技術教育促進學院教學活動的人數、參加并通過考試的人數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至1900年,通過倫敦同業公會技術教育促進學院考試的學生人數上升到14105人,與1880年的515人相比增加了13 590人。

五、重視實驗教學和實驗研究

科學實驗既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的途徑,也是學習自然科學知識、驗證已知理論的手段,科學實驗具有研究和教育兩方面的功能。在19世紀中后期英國科技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實驗受到了應有的重視。在實驗教育方面,不論是高等學府,還是中等學校,不論是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古老學府,還是新近設立的教育機構,在發展科技教育的過程中都把實驗室建設擺在重要的位置,在實驗教學方面投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湯布里奇公學、達利奇公學、伊頓公學興建了進行實驗教學的專用教室,購置了蒸汽機等實驗器材。牛津大學設立了克拉萊登實驗室,劍橋大學建起了卡文迪什實驗室。為了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卡文迪什實驗室專門為低年級的學生設立說明性實驗,幫助學生掌握實驗方法,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此外,劍橋大學還舉辦實驗物理學講座,設立協助教授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的實驗演示員職位,編寫出版實驗指導教材。在接受完劍橋大學實驗教學的基礎上,戈登、舒斯特、弗萊明等理論物理知識和實驗技能兼備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成為英國實驗物理教學與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倫敦大學及其他城市學院在進行實驗教育的過程中,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設立了實驗室,專門開設了實驗教學方面的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實驗意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實驗科學研究方面,英國大學順應科學發展的規律,學習德國大學的成功經驗,成就斐然。以劍橋大學為例,借助實驗科學的發展,劍橋大學在物理、生物化學、生理學等學科領域均涌現出具有突破性意義的研究成果。約瑟夫·湯姆森在擔任卡文迪什實驗室主任期間,以陰極射線為主攻方向,開展氣體放電理論的研究。在研究中他對法國科學教育佩蘭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重復驗證赫茲實驗,最后通過兩種不同的實驗方法測定陰極射線電荷與質量的比值,成功地發現了電子的存在。著名科學史專家丹皮爾在評價電子發現的重大意義時指出:“這個偉大的發現終于解決了一個古希臘留下的問題:即不同的物質是否有共同的基礎的問題。同時也闡明了‘帶電’的意義。電子的發現,標志著現代科學革命的興起,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生物化學領域,霍普金斯與科爾經過大量的合作實驗,成功離析出純色氨酸,證實了“輔助性食物因子”(即維生素)的存在。福斯特、蘭利等生理學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闡明了神經系統的基本機制,為神經系統的結構及功能理論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正是因為福斯特的重大影響,英國的生理學研究才能躋身于世界的顯赫地位。憑借物理學、化學、生理學等學科領域的卓越成就,劍橋大學不僅成為英國科學教育的中心,而且被譽為世界物理學的圣地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搖籃,在世界科學史上占據了重要一席。正如丹皮爾所說:“所謂各門科學之冠的數理物理學,再度在劍橋得到溫暖的孕育之所,其后,在麥克斯韋、雷利爵士與湯姆森、盧瑟福諸人的倡導下,又創立了馳名世界的卡文迪什實驗室的實驗學派。經福斯特、蘭利與貝特森諸人倡導又創立了生物學學科,這樣劍橋就成為今天我們所知道的科學研究的重要中心。劍橋大學正是19世紀中后期英國科技教育運動借助實驗教學和實驗研究實現迅速騰飛的縮影。

19世紀中后期英國的科技教育運動是在英國面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諸多挑戰的背景下興起的,這場運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在高等、中等和成人教育領域都有所體現。這場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英國教育在西方各國中的落后局面,客觀上推動了英國教育的近代化歷程。同時,這場教育領域的變革也與19世紀中后期英國工業經濟以及國家實力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