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160例普通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情況臨床淺析

章鑫 彭鳳華

【摘要】目的探討普通外科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方法對160例外科住院患者手術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進行回顧性調查。結果培養出致病菌160株,細菌分布依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和腸球菌;耐藥分析顯示,萬古霉素和亞胺培南仍具有較好的抗菌。結論應密切監測外科切口感染及耐藥情況,合理用藥。

【關鍵詞】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藥率

隨著醫學的進步,大量新的抗生素問世并應用于臨床,細菌耐藥性也隨之增加,醫院內感染已成為臨床實踐中的一大難題,外科手術切口感染是常見的醫院感染,其可以導致切口延遲愈合,可能發生切口裂開,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因此監測感染病原菌的種類及其耐藥性, 了解切口病原菌分布情況,對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院內感染的產生起到積極的作用。

1材料與方法

1.1菌株來源:來源于成都成量集團公司醫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間外科手術后患者外科切口分泌物培養呈陽性的標本16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75例),年齡從21歲~75歲。

1.2標本采集:淺表傷口或切口面較大的傷口經外周皮膚局部消毒后,用無菌拭子采集分泌物,深部閉合性膿腫用5ml無菌注射器抽取膿液進行培養。

1.3鑒定藥敏: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ATB細菌鑒定儀進行鑒定;藥敏采用紙片擴散法。

1.4結果判定:依據NCCLS2006年版標準判讀。標準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1.5數據統計分析: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NET-5耐藥率監測軟件系統分析。

2結果分析

2.1分離出的細菌分布:檢出的160例細菌中,常見G-茵及G+球菌分布詳見表1。

表1 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常見病原菌及分布比例

2.2 G-桿菌的耐藥率:詳見表2。

表2 外科切口感染G-桿菌的耐藥率(%)

2.3 G+球菌的耐藥率:詳見表3。 表3 外科切口G+球菌的耐藥率

3討論

美國疾病控制中(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將SSI(舊稱外科傷口感染、外科切口感染)分為切口和器官/無菌體腔感染[1],前者包括“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淺表切口感染和“筋膜、肌肉層”的深部切口感染。器官/無菌體腔感染則指任何經外科手術打開或處理過的解剖部位感染(除外上述切口感染)。手術切口的分類不同,SSI的發生率也各有差異,各類手術中,截肢手術、泌尿外科手術、膽道手術、胃腸手術和部分結腸切除術等污染感染手術的SSI發生率最高,均在10%以上。手術切口感染是手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其可以導致切口延遲愈合,發生切口裂開,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近年來,各種抗生素的廣泛和大量應用,并未明顯降低切口感染率,相反有增加趨勢。切口感染原因復雜,與手術創面的微環境、患自身免疫狀態、住院時間的長短、醫院環境衛生條件、抗生素耐藥和護理質量密切相關[2]。目前,SSI的致病菌譜發生明顯變化,20世紀60年代以前,創傷和外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蘭陽性(G+)球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70年代以后,則逐漸被革蘭陰性(G-)桿菌,如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綠膿桿菌所代替;80年代以后,以耐藥性高為特征的腸球菌等在外科感染中增多;到90年代,國內外都注意到了G+球菌感染又有重新抬頭之趨勢,目前,金黃色葡萄球菌仍是目前最常見的致病菌。廣譜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則使得真菌的感染率逐年提高,據報道,真菌感染已占手術部位感染的0.2%左右[3]。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本院3年來外科手術后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藥情況,研究發現160例標本分離出160種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居首位(22.5%);銅綠假單胞菌居第2位(18.8%),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第3位(15.6%)呈上升趨勢,大腸埃希菌為第4位(15.0%)。

由于葡萄球菌能夠產生青霉素結合蛋白、PBP2和β-內酰胺酶,對青霉素和頭孢類藥物表現出較高的耐藥性,對慶大霉素、克林霉素、環丙沙星的耐藥性較低,對萬古霉素的耐藥率為0.2%。目前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嚴重感染的首選藥物仍然為萬古霉素。對腸球菌而言,萬古霉素、氨芐西林敏感性較強,而對環丙沙星、紅霉素和萘替米星的敏感率較低,表明臨床治療腸球菌時可選擇的藥物不多。

由于銅綠假單胞菌存在多種耐藥機制,能被誘導產酶等特點,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也是逐年增高,本研究結果提示替卡西林對銅綠假單胞菌活性較低,而哌拉西林、氨曲南、阿米卡星和亞胺培南的活性較強,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最低,其次為哌拉西林、氨曲南,因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能水解3代頭孢菌素,而且能通過質粒介導而在菌株之間傳遞,故對3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逐之間傳遞,故對3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逐年增加[4]。

參考文獻

[1]MangramAl,HoranTC,PearsonML,eta1.Guidelin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1999,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HospitalInfection Con~ol Practice Advisory Committee[J].Am J Infect Control,1999,27.

[2]姚正國,范秋蓮,姚月球,等.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病原菌耐藥性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5):593.

[3]ShanYS,Hsu HP,Hsieh YH,etal。Significance of intra operative peritonealCulture of fungus in perforated peptic ulcer[J].Br J Surg,2003,90:1215—1219.

[4]汪艷,梁磊,于志軍,等.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5,17(3):206-207.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