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性化護理在小兒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龍丹
人性化護理是由美國人華生首先提出的,是由人性照護的護理模式發展而來的。人性化護理是一門藝術,是以“尊重人性、關愛患者”為主題,把愛心、同情心、責任心融入到每一項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不僅適用于成人,更應體現在小兒的手術護理中,是一種創造性整體的有效護理模式。
我院是一所大型三級醫院,是武漢市的腦科醫院。主要針對成人神經外科手術。自2011年成立小兒神經外科中心以來,收治大量小兒患者,手術成功開展100余臺,其中最小手術患者為18天的嬰兒。針對小兒神經外科手術的特點,我院手術室實施小兒神經外科手術人性化護理模式,提高了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及護士整體素質,密切了護士于患兒及患兒家屬的關系,增強了醫護間的合作,提升了手術室的滿意度。
現將我院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在小兒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情況總結如下:
1 術前訪視
手術室接到手術通知單經過護士長統一安排后,小兒神經外科小組訪視護士于手術前1天下午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首先閱讀病歷,向病房責任護士、主管醫生了解患兒的情況:年齡、體重、藥物過敏史、全身皮膚情況、傳染病史及病情和擬手術施行的方案。然后進病房向患兒及患兒家屬作自我介紹并了解情況。評估患兒全身及靜脈穿刺情況,為第二天手術準備大小合適的留置針、體位墊、尿管及約束帶。為了消除患兒恐懼、緊張情緒,我們準備了一些小的玩具和卡通貼紙。因為患者年紀小的特點,我們重點向患兒家屬交待手術前的注意事項并了解患兒平時的喜好:如喜歡的玩具、卡通人物、兒歌等;安慰患兒家屬、同時做好家長的解釋工作,避免家長心情激動影響患兒情緒、耐心的解答患兒家屬的問題。
2 術中對患兒的人性化護理
2.1 夜班護士在早7:30前開啟好小兒手術間的層流凈化系統,調節好適應小兒手術的手術間溫度(24℃)、濕度(40-60%),打開音樂播放系統,根據術前了解的情況布置患兒手術的手術間:卡通被單、枕套;患兒喜歡的動畫、兒歌;將患兒自己喜歡的玩具(已消毒)擺放在手術床上。
2.2 術日晨,手術巡回護士安全的將患兒接進手術間,在配有患兒喜歡的動畫片、兒歌及玩具的環境下,患兒能較快的適應手術間環境,針對年齡稍大一點、溝通良好的患兒可多鼓勵表揚,接受其合理化要求,多與患兒交流,讓其說出心理情況。對于嬰幼兒,經常撫摸擁抱,用患兒喜歡的玩具哄逗患兒。靜脈穿刺時患兒害怕,應鼓勵患兒:如打針不哭、護士阿姨獎勵一個小紅花貼紙、你很棒、乘孩子之類的話;多撫摸、鼓勵患兒。麻醉完成后,為患兒擺放舒適、安全、利于手術的體位,針對患兒年齡大小,為患兒選擇大小適中的體位墊以防止神經和皮膚損傷;注意保暖、術中經常巡視、觀察患兒的受壓、電凝負極板粘貼情況。手術順利結束后,為患兒擦干血跡、包扎切口、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患兒清醒后用患兒喜歡的玩具逗哄患兒,讓患兒情緒盡快恢復。 2.3 患兒手術時,家屬在手術室外等待,心情焦急、緊張容易情緒不穩,必要時可將手術進程告知家屬,讓家屬感到被關懷、尊重。在手術等候區配有閉路電視、自動售貨機、板報等,讓等待的患兒家屬也能體會到手術室的人性化服務。
3 患兒手術后的人性化護理
術后48-72小時內,在不影響患兒病情及休息的情況下,術后訪視患兒,表達對患兒及患兒家屬真誠的問候,了解患兒的術后恢復情況,對較小的患兒向家屬了解患兒吃奶、傷口愈合、肢體的活動情況,了解有無壓瘡及其他手術并發癥等,向患兒家屬征求護理服務質量的建議,針對不足進行改進,并祝患兒早日康復。
4 討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護理的人性化日趨完善,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呵護健康、服務患者、奉獻社會的服務理念,始終貫穿于我們的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從針對群體式服務到越來越細化的針對人體化的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到針對不同的年齡、疾病開展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模式,激發了手術室護士的學習熱情。針對我院小兒神經外科中心的成立,我院手術室開展各種針對性的業務學習:為鞏固和提高小兒靜脈穿刺的業務水平,派手術室護士輪換到武漢市兒童醫院進行小兒靜脈穿刺的學習和交流;為提高小兒神經外科的手術配合,派護士到北京天壇醫院手術室進修;并專門成立了小兒神經外科手術護理小組,每周進行一次小兒神經外科小組學習活動,準備具有小兒手術特點的兒童手術間,為不同年齡段的患兒準備各種玩具(可消毒)和多媒體電子資料等。
通過人性化的護理在小兒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提高了小兒神經外科手術的護理質量,和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得到了手術醫生的認可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