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老年前列腺手術前后血清游離/總 PSA水平變化及意義

佚名

作者:汪志偉 林成楚 李毅 王禾

【關鍵詞】 前列腺增生癥;前列腺癌;外科手術;前列腺特異抗原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作為早期檢測前列腺癌(Pca)的理想指標,還缺乏足夠的特異性和敏感性。近年有關游離PSA(FPSA)及FPSA占總PSA(TPSA)的百分率(F/T比值)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認為F/T比值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早期Pca的診斷率。我們于2003年3月至2008年6月,對年齡≥60歲、行前列腺手術的196例患者血清FPSA、TPSA水平及F/T比值進行檢測,探討其在篩選Pca的臨床應用價值。

1 材料與方法

1.1 檢測對象

本組196例,年齡60~85歲,平均68.7歲。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72例,其中153例接受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Pca 24例,其中21例接受經尿道前列腺電切+雙側睪丸去勢術。所有手術切除的前列腺標本均經病理診斷證實。

1.2 標本采集

分別于手術前和手術后第1天和第7天空腹靜脈取血1~2 ml,置入不含任何添加劑干燥試管中,所有標本在未測定時放置在-20℃冰箱內貯存備用,貯存時間不超過7 d。

1.3 檢測方法

本實驗FPSA、TPSA試劑盒由瑞典CanAg公司提供。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嚴格按試劑盒提供操作說明書進行,測定FPSA、TPSA值并計算F/T比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結果用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百分率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2.1 前列腺切除前后患者FPSA、TPSA及F/T比值的變化

由表1可知,術后第1天Pca組和BPH組FPSA水平及F/T比值,均明顯低于術前(P<0.05),而TPSA 水平無明顯改變(P>0.05)。與術前比較,術后第7天Pca組和BPH組TPSA水平明顯下降(P<0.05)。術前Pca組FPSA、TPSA及F/T比值與術前BPH組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1)。表1 手術前后患者FPSA與TPSA及F/T比值檢測(略)

2.2 術前兩組患者在不同TPSA水平范圍內所占比例

在TPSA<4 ng/ml范圍內,Pca組的所占例數(4例,16.7%)明顯小于BPH組(96例,55.8%)(P<0.01)。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Pca組的所占例數(8例,33.3%)與BPH組(59例,34.3%)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在TPSA>10 ng/ml范圍內,Pca組的所占例數(12例,50%)明顯高于BPH組(17例,9.9%)(P<0.01)。

2.3 術前兩組患者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FPSA、TPSA及F/T比值的比較

由表2可知,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兩組F/T比值差異顯著(P<0.05),而兩組FPSA、TPSA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2 術前兩組患者FPSA、TPSA及F/T比值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檢測結果(略)

2.4 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兩組患者F/T比值≤0.16和F/T比值>0.16所占例數比較

兩組患者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Pca組為8例,BPH組為59例。在E/T比值≤0.16時,Pca組的所占例數比較(7例,87.5%)明顯高于BPH組(10例,16.9%)(P<0.01)。在E/T比值>0.16時,Pca組的所占例數比例(1例,12.5%)明顯小于BPH組(49例,83.1%)(P<0.01)。

2.5 應用TPSA和F/T比值篩選Pca的臨床概率結果

聯合使用4 ng/ml≤TPSA≤10 ng/ml、F/T>0.16篩選Pca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單獨使用二者之一,見表3。表3 Pca篩選的臨床概率(略)

3 討 論

3.1 前列腺手術前后患者血清FPSA與TPSA水平的變化

研究表明,被切除前列腺組織與PSA值變化有明顯關系,大部分病人前列腺切除術后其血清PSA會降低〔1,2〕。本研究對196例前列腺手術患者血清FPSA、TPSA水平檢測結果也顯示出這一趨勢。我們在檢測中發現前列腺切除術后第1天患者血清FPSA及F/T比值較術前已明顯降低,而TPSA水平變化不明顯,主要是手術因素導致腺體一過性被破壞,PSA大量進入血循環,隨后血清PSA不斷代謝,由于PSA半衰期為3.15 d,所以術后第7天TPSA水平才較術前明顯降低。術后FPSA水平比TPSA下降較快的原因仍與FPSA、TPSA生物半衰期長短有關。有研究發現,前列腺切除術后,檢測患者血清FPSA、TPSA水平對其預后有參考價值,如果Pca患者術后仍能檢測到FPSA、TPSA水平且進行性增高者,多提示Pca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3,4〕。而BPH 患者術后若能檢測到FPSA、TPSA水平較術前相同且不增高者,可能為不完全切除,在尖部有殘留,繼而肥大,若持續增高,應考慮是否合并Pca的可能。本組由于術后未進一步跟蹤檢測,其檢測的預后價值有待今后資料積累和探索。

3.2 FPSA、TPSA及F/T比值在篩選Pca的應用價值

大量資料顯示,以臨床常用的0~4 ng/ml的TPSA正常范圍為標準篩選Pca結果尚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PSA在4~10 ng/ml時,Pca與BPH其值重疊(診斷灰色區),因此,許多學者已把研究重點轉向應用F/T 百分率來區別BPH與Pca。從本研究對196例前列腺手術患者術前FPSA、TPSA及F/T比值檢測的結果可以看出,TPSA和F/T比值兩指標在Pca組與BPH組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ca組中在TPSA<4 ng/ml所占的例數比例明顯小于BPH組,而在TPSA>10 ng/ml所占的例數比例明顯大于BPH組,兩組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所占例數的比例無明顯差別,說明Pca與BPH在此范圍內難以區分,因此,對TPSA≥4 ng/ml以上的患者要進行詳細的前列腺檢查,尤其是TPSA>10 ng/ml以上的患者一定要進行前列腺針吸活檢或B超引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以明確診斷。近來研究認為,FPSA用于篩選Pca較TPSA更為可靠,尤其是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用F/T比值比僅用TPSA篩選Pca結果要好得多〔5〕。雖然有報告在Pca的普查中檢測FPSA意義不大〔6〕,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篩選Pca時,檢測FPSA、 TPSA及 F/T比值可有效區分BPH 和Pca,特別是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引入F/T比值更有益于鑒別BPH 和Pca〔7~9〕。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F/T比值在兩組患者中差異顯著,而TPSA值在兩組患者中無顯著差異。同時,在此范圍內兩組患者F/T≤0.16和F/T>0.16所占的比例差異顯著,說明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應用F/T比值有利于區別Pca和BPH患者。另外,本研究對TPSA及F/T比值不同界值進行Pca篩選臨床概率結果也表明,在4 ng/ml≤TPSA≤10 ng/ml范圍內,TPSA與 F/T比值的聯合應用可明顯提高Pca篩選的臨床概率,而單獨使用F/T比值篩選Pca較單獨使用TPSA并無明顯優越性。因此,當前列腺增生患者TPSA在4~10 ng/ml時,需進一步檢測F/T比值,如果F/T<0.16則需進行前列腺組織活檢。由此可見,檢測FPSA、 TPSA及 F/T比值對于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篩選Pca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