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術治療的重癥胰腺炎的護理研討
盧意群 梁麗燕
: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外科常見的危急重癥疾病之一,其病因較為復雜,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常見于酗酒、膽道疾病、暴飲暴食者。其并發癥多,且較嚴重,病死率高[1]。雖然近三十年來在治療技術水平上有了很大進步,但據文獻統計,其死亡率仍然徘徊在20%左右。近年來,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這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先進檢查技術的普及和診療水平的提高有關。重癥急性胰腺炎的非手術治療有了顯著的進步,同時也帶來了治療策略上的變化;尤其是在早期階段采用的各種非手術治療,不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而且也為后期可能采取的手術治療提供了術前準備。近年來采用非手術療法治療本病,降低了死亡率,這同時也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正確及時的觀察護理對提高治愈率,改善預后,挽救病人生命是十分關鍵的。本文針對重癥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工作內容做一綜述。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基本護理
1 心理護理及衛生宣教 由于本病療程長、治療費用高,加之軀體所經受的各種不適,以及疾病的反復與波動,給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部分病人表現為情緒不穩定、易沖動,有的很快出現焦慮癥狀,甚至發展為悲觀、消沉。醫護人員應與病人密切接觸,熱情和藹地接待病人,體貼、尊重病人,使病人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并細致觀察病人情緒變化,針對不同心理狀態,實施有效的語言安慰。加強衛生宣教,介紹有關疾病知識,講解禁食、放置引流管的意義、幫助及指導病人進行床上床下活動,避免刺激性食物,禁煙酒。
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本病病情變化快,短時間內病情可急轉直下,甚至惡化,可發生猝死、感染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腎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所以要設專人護理,保證觀察病情的連貫性。同時要嚴密監測呼吸、脈搏、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合度,觀察大便顏色和胃內容物,監測尿量和24h液體出入量,監測血糖、血鉀、血鈣的變化,及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2]。
3 體位 絕對臥床休息,可取屈膝側臥位或半坐位。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加強基礎護理,勤翻身,以預防褥瘡的發生。保持口腔清潔,保持呼吸道通暢,協助咳嗽,定時協助病人坐起,囑其深吸氣,必要時經超聲霧化吸入,每日兩次,以預防肺部感染。因劇痛而輾轉不安者應加床檔,防止墜床。
4 禁食和胃腸減壓 因為食物中酸性食糜進入十二指腸促使胰腺的分泌,腸管內壓力增高,加重胰腺的病變。通過禁食進行胃腸減壓可避免嘔吐,同時也可避免食物和胃酸刺激十二指暢分泌大量腸激素而增加腸液的分泌,從而降低酶對胰腺的自溶作用,減輕腹脹,因此在治療本病過程中禁食和胃腸減壓是相當重要的治療手段。護理人員要保證胃管的通暢,準確記錄出入量,使引流保持在最佳狀態,細致觀察引流的顏色與量,同時要看護好病人,防止誤把引流管拔掉。
5 營養支持療法 重癥急性胰腺炎禁食時間長,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代謝率高于正常水平的20%一25%.同時,由于大量消化液丟失,如無合理的營養支持療法.必將降低機體抵抗力,延緩康復。因此應于全胃腸外營養(TPN),以高滲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為主要能量[3]。護理人員應保證能量的有效輸入,輸注過程嚴格無菌操作,及時監測血、尿糖情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6 飲食的護理 重癥胰腺炎的禁食時間需適當延長,一般需4周或5周進入恢復期后方可經口進食,從流質、半流質過渡至普食,期間均須高熱量、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無刺激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食物多樣化,切不可暴飲暴食及酗酒,防止再誘發此病。幫助病人及家屬了解本病的主要誘發因素,指導病人及家屬掌握飲食衛生知識及科學的飲食結構。
7 用藥的觀察及護理 本病的非手術治療措施相當復雜,用藥種類繁多,護士要熟知藥物的作用、劑量、給藥方法、毒副作用以及用藥后的療效等。臨床上最有效的藥物為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它們直接或間接抑制胰酶分泌,并松弛oddi氏括約肌,降低胰管壓力,減少胰管內胰液進入胰腺組織,減輕其自身消化作用[4]。在使用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時應嚴密觀察用藥的速度和劑量及不良反應。臨床上常用的兩種藥物為善寧和奧曲肽。善寧的主要不良反應是注射部位局部反應如疼痛、腫脹和刺激及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痙攣性腹痛、胃腸脹氣、腹瀉等。
奧曲肽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局部反應,如疼痛或注射部位的針棘辣麻或燒灼感及胃腸道反應,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痙攣性腹痛、腹脹、腹瀉等。如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生。
二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的護理
重癥胰腺炎容易并發多器官功能障礙,在合并了其它臟器功能障礙時,不但要進行上述的胰腺炎基礎護理,還需同時兼顧其它臟器障礙時的護理工作。其中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急性腎功能衰竭胰性腦病是容易發生的并發癥。
1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 一般于起病2-3d內發生,其發病機制多與肺灌注不足、胰蛋白酶人血激活凝血系統,以及激膚系統的血管損傷作用相關。表現為早期呼吸功能不全,以低氧血癥為特征。其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難以糾正的低氧血癥[5]。治療以盡快采取行氣管切開實施機械通氣。氣管插管應注意觀察氣管插管的位置及深度并妥善固定導管,防止脫出及插人過深,保持導管通暢。氣管切開者應注意固定導管的紗布帶松緊適宜,以容納一手指為宜,金屬帶套囊導管每日至少取出內套管消毒2次。保持呼吸道濕化:病人行氣管切開或插管后,因呼吸道喪失了濕化功能,纖毛運動減弱或消失,分泌物蓄積,可發生肺不張,繼發感染等并發癥,用生理鹽水向氣管內滴入,以不引起病人嗆咳為宜。在濕化液中可適當加人抗生素。 2 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護理 多發生在發病后的前5天。目前,重癥急性胰腺炎導致腎功能損害的發生機制仍未完全明確。出現重癥急性胰腺炎且出現過休克的病人多會
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有些即使臨床上血壓下降未達休克的程度仍有發生腎功能衰竭的可能。在治療上以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為主。護理上需合理安排輸液順序,保持輸液通暢,準確記錄每小時尿量、尿比重、尿色及24h出入量,配合醫生采集各種血、尿標本,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或局部紅腫,穿刺側肢體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導管發生扭曲或脫出。
3 胰性腦病的護理 胰性腦病發生的不同階段,發病機制不同,治療措施也不同。早期發生胰性腦病可能是胰酶的作用、流動力學改變、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治療基礎上及時使用腦神經細胞保護藥物;后期出現胰性腦病是由于長期禁食或TPN對維生素攝人不足而繼發維生素缺乏癥,補充維生素制劑癥狀可消失[6]。護理過程中,注意患者意識改變,嚴密觀察病人有無耳鳴、復視、澹妄、語言障礙及肢體僵硬、昏迷等表現,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對躁動的病人,為防止墜床和受傷,設專人護理,加床檔或用保護具,并加強基礎護理,預防皮膚及口腔等護理并發癥的發生。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出入量情況,維持內環境穩。保證足夠的氧供,保護腦細胞。注意觀察維生素Bl使用效果,及時評估患者的意識狀況,在使用維生素B1時,避免合用葡萄糖及激素。
三 出院指導
通過一系列的非手術治療后,許多早期重癥胰腺炎患者都能得到治愈。在患者出院前,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本病的誘因,避免再次復發。避免情緒過度波動和過度疲勞,生活要有規律。指導病人合理的飲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酒.避免暴飲暴食和高脂肪飲食,半年內進食清淡飲食。高脂血癥患者進行降血脂治療,不隨便服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等能易引起胰腺炎的藥物。積極治療肝膽系統疾病。提醒患者出現癥狀時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加強出院指導,可以減少復發率。此外,應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復查。
四 總結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內科及普外科的急危重癥,臨床表現多有明顯的腹膜炎體征和身體器官功能障礙。胰腺及胰周多有壞死,對于急性重癥胰腺炎無論是采取手術治療還是非手術治療,早期均要求讓胰腺“休息”,減少對胰腺酶分泌的刺激,使患者渡過急性反應期經過。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非手術治療的臨床觀察與護理,可知急性胰腺炎發病急、病情重、變化快,及時準確的診斷、治療和精心護理是治愈的關鍵。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加強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能減輕病人的身心痛苦,提高舒適度。通過密切觀察病情.加強重要臟器的監護,能給醫生提供病情資料,以便及時調整醫療方案,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同時在護理工作中要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合作,是提高治愈率的根本保障。
參 考 文 獻
[1]高月香,陳圣蓮,趙偉.急性胰腺炎的護理體會.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4,1.
[2]王棟英,等.非手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06(5):68.
[3]向軍章,等.重癥胰腺炎52例治療體會.現代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3):347.
[4]許晶芳.生長抑素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護理.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3,9.
[5]趙世峰,沈洪.重癥急性胰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中國急救醫學,2005, 25(4):240-242.
[6]汪謙,李湘. SAP病人胰性腦病的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4,24(l):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