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路徑在小兒先天馬蹄內翻足肌腱轉移術圍手術期的應用
佚名
作者:陀健琳,曾錦霞,廖林英,李桂珍,滕立初,陳愛群
【關鍵詞】 兒童 畸形足 肌腱轉移術 圍手術期 臨床路徑
臨床路徑以縮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醫療費用為目標,是一種符合成本效益規律的管理照顧模式[1]。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們應用臨床路徑對我市民政部門開展的“殘疾兒童救助工程”的52例小兒先天馬蹄內翻足肌腱轉移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F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2例患兒均為我科收治市民政部門開展“殘疾兒童救助工程”的小兒先天馬蹄內翻足患者,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齡1~7.6歲,平均3.8歲。本組患兒勻為采用跟腱延長加脛前或脛后肌外移手術。
1.2 設計臨床路徑表
患兒入院后由醫生決定是否進入本臨床路徑。我們根據1997年美國東南外科協會制定的臨床路徑表內容:①醫療措施;②評估;③檢查化驗;④活動;⑤治療和護理;⑥飲食;⑦宣教;⑧監測;⑨出院計劃;⑩醫療護理結果[2]。自行設計出小兒先天馬蹄內翻足肌腱轉移術的臨床路徑表,見表1。表1 小兒先天馬蹄內翻足肌腱轉移術的臨床路徑表(略)
1.3 實施方法
建立臨床路徑小組,成員為我科醫護人員,對入院所有進入臨床路徑的患兒,由主管醫生、責任護士進行評估,按照臨床路徑的流程,向患兒家長講解臨床路徑的內容和將要達到的醫療護理目標,取得患兒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1.3.1 醫生的職責 ①決定患兒進入或退出臨床路徑;②按照臨床路徑的時間順序嚴格執行臨床路徑表上的治療項目;③評估進度。
1.3.2 護士的職責
①按照臨床路徑的時間順序嚴格執行臨床路徑表上的護理項目;②負責患兒及家長當前階段的指導和教育;③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記錄患者檢查、治療、護理進度。
1.4 效果評價
我科使用的效果評價指標有住院天數、醫療費用、醫療護理質量、患兒家長滿意度測評?;純杭议L滿意度測評采用我院護理部制定的患者滿意度測評表。
2 結果 入選本臨床路徑的52例患兒中有48例均能如期痊愈出院,無并發癥發生,其中4例因體質消瘦、機體營養差致傷口愈合不良,推遲5天出院。平均住院天數為7.4天,滿意度調查結果為98%,在民政部門要求的限額內。
3 討論
3.1 實施臨床路徑,縮短患兒住院天數,控制住院費用,降低醫療成本
臨床路徑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住院時間、確定標準的住院天數和標準的檢查項目,使患兒在最短的時間獲得康復。通過臨床路徑在小兒先天馬蹄內翻足肌腱轉移術圍手術期的應用,使患兒的住院天數在一定的時限內,住院費用控制在民政部門限定的范圍內,達到了減少醫療費用的目的。
3.2 實施臨床路徑,提高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患兒及其家長需要的是高質量的服務,實施臨床路徑恰能滿足他們這一要求。當患兒入院時,我們仔細地向患兒及家長解釋實施臨床路徑的流程,使患兒家長提前預知住院天數和將采用的治療措施、護理方案。這一舉措滿足了患兒家長的知情權,使家長督促患兒配合,完善護患關系,為患兒提供最全面的照顧,從而提高他們對治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我院護理部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了小兒先天馬蹄內翻足肌腱轉移術的52例患兒家長,滿意度達98%。
3.3 實施臨床路徑,將診療、護理工作流程化[3]
臨床路徑可使醫護人員有序、有計劃、有預見性地工作,從而避免了因自身能力不同造成的工作遺漏,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