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腺樣體手術中鼻內鏡的應用及體會
佚名
作者:朱煉兵,潘建輝,謝建宏,劉碧吟
腺樣體肥大是兒童常見病,也是引起兒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竇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主要病因,長期反復的炎性刺激會導致小兒腺樣體病理性肥大,壓迫咽鼓管咽口造成分泌性中耳炎,使聽力下降;阻塞后鼻孔輕者引起鼻塞、流涕、張口呼吸、睡眠打鼾,嚴重者使上頜骨變長,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出,致咬合不良,唇厚,上唇上翹,出現腺樣體面容及遺尿、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減退、厭食、消化不良、胸廓畸形等癥狀[1],故腺樣體肥大應引起高度重視。因此一經確診,應盡早施行腺樣體手術[2]。隨著鼻內鏡技術的發展及我院開展鼻內鏡手術以來,我們在鼻內鏡下結合鼻科全自動切割吸引器切除小兒腺樣體肥大癥病例57例,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將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7例患兒中男41例,女16例,年齡4~13歲,平均7.2歲,病程6個月~4年。患兒臨床表現均以睡眠不安、明顯打鼾、鼻呼吸欠通暢、張口呼吸為主。單純腺樣體肥大者11例,腺樣體肥大并發鼻炎或鼻竇炎者9例,伴扁桃體肥大者24例,伴分泌性中耳炎者13例。其中2例屬病理性肥胖,4例曾在外院行扁桃體切除,2例曾在外院行傳統腺樣體刮除,因殘體增生仍堵塞后鼻孔。 以X線鼻咽側位腺樣體壓迫氣道的程度為診斷標準[3,4];參照頭顱側位X線片測量腺樣體堵塞鼻咽通氣道的范圍[4],全部病例均行鼻咽側位X線檢查,均顯示肥大腺樣體腫大阻塞鼻咽部,使相應鼻咽腔狹窄,氣流通過受阻。全部病例符合腺樣體肥大的診斷標準及腺樣體刮除術的手術適應證(頭顱側位X線片顯示腺樣體病理性肥大,堵塞鼻咽通氣道的范圍>0.70)[4]。 1.2 治療方法 患兒均在全身麻醉、鼻內鏡合并監視器下行腺樣體刮除術。氣管插管下全身麻醉,體位與全身麻醉扁桃體切除術相同,頭位不要過仰,用開口器暴露口咽腔,經鼻內鏡引導下用腺樣體刮匙分次刮除肥大的腺樣體組織,后用切割吸引器切除殘存在鼻咽頂部、后鼻孔、咽鼓管圓枕周圍的淋巴組織,然后在鼻內鏡下檢查術腔,壓迫或電凝徹底止血;對于扁桃體呈Ⅲ度腫大和部分Ⅱ度腫大的患兒同時行扁桃體切除手術。 2 結果 術后均給予靜脈滴注抗生素3~5天以控制炎癥,給予地塞米松3~5mg/d,靜滴1~2天以減輕軟腭及懸雍垂水腫;57例患者中11例單純腺樣體肥大的患兒,術后3~5天內張口呼吸、打鼾消失、鼻腔通暢者9例,治愈率為81.8%。并發鼻炎、鼻竇炎者,經同時鼻部相應對癥處理,6個月內徹底治愈者3例,明顯改善者6例。除1例伴扁桃體肥大的病理性肥胖患兒未取得滿意療效外,其余伴扁桃體肥大患兒行腺樣體與扁桃體同時切除后張口呼吸及打鼾等癥狀全部消失。1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術后部分在行鼓膜切開或中耳置管后,耳部癥狀大部分消退,且聽力有所提高,無一例中耳炎復發。經隨訪6個月以上,大部分患兒均收到滿意效果,無一例發生手術并發癥,未見復發者。
1 王雪梅,何曉松,柳友華,等.兒童腺樣體肥大110例分析.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18:6. 2 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咽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348-349. 3 程萬民,王其友,宋建京,等.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患兒手術指征的測量.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9,34:244. 4 鄒明舜.兒童增殖體-鼻咽腔比率測定的臨床價值.中華放射學雜志,1997,31:190-192. 5 蔡曉嵐,劉洪英,范獻良,等.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治療.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3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