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參附注射液在老年膿胸患者麻醉手術中的應用
趙春海 張曉艷
老年膿胸患者術前由于長期慢性消耗致使心肺功能儲備較差,圍麻醉期使用的多種藥物對其心臟具有抑制作用,手術創傷大,失血較多等原因導致嚴重的低血壓,不利于麻醉與手術的安全及術后的恢復。因此,老年膿胸患者圍麻醉期維持循環的穩定很重要。我院在老年膿胸患者外科手術中使用參附注射液,發現其在圍麻醉期對循環有穩定的作用及促進術后恢復作用,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期老年膿胸患者60例,ASAⅡ—Ⅲ級,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齡65-78歲,體重45-75kg,其中有18例術前ECG示ST段壓低,擬在全麻下行胸膜纖維板剝脫術。隨機分A組(參附組)30例,B組(對照組)30例兩組。A組男21例,女9例,ST段改變的10例,平均年齡72±6歲;B組男27例,女3例,ST段改變的8例,平均年齡70±5歲。 1.2 方法 A組于麻醉誘導前30min靜脈輸注參附(三九藥業)注射液100ml;B組輸入等量生理鹽水,兩組均于術前30min肌注東莨菪堿0.3mg。入室后接太空多功能監護儀(2700)監測ECG、MAP、SPO2。局麻下行右頸內靜脈穿刺置深靜脈導管監測中心靜脈壓(CVP)。誘導用咪唑安定1-2mg,芬太尼4ug/kg順苯磺酸阿曲庫胺0.15mg/kg,依托咪酯0.3mg/kg靜注,置雙腔支氣管導管,維持期七氟醚吸入,持續微量注射泵輸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術中MAP低于術前30%靜注麻黃堿6mg;HR低于50次/分靜注阿托品0.5mg。 1.3 觀察記錄 ①兩組患者術前,誘導后5min及術畢血流動力學的變化②兩組ST段改變患者誘導后20min恢復情況1)有效:ST段有改善,2)無效:ST段無變化3)加重:ST段較術前降低③拔管時間(以縫完皮膚至導管拔除所用時間)。導管拔除指征:呼喚患者能睜眼,有吞咽反射,脫離氧氣自主呼吸大于3分鐘,SPO2能維持在92%以上。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P<0.05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兩組血流動力學變化見表,誘導后5min血流動力學A組與B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術前及術畢血流動力學無顯著差異。誘導后20minST段變化情況,A組患者與術前比較,有效率94%,B組變化不明顯,兩組沒有加重情況。兩組恢復情況,A組拔管時間明顯好于B組。誘導后5minA組HR和MAP高于B組而CVP低于B組。
3 討論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隨年齡減退,且衰老性合并癥在老年患者外科十分普遍,對麻醉和手術耐受性低,圍手術期并發癥和危險性增加[1]。老年膿胸患者術前的心肺功能儲備較差,加上麻醉藥的使用,手術創傷,術中失血均可使心率減慢,血壓降低,而嚴重影響心臟及多臟器的功能,導致圍麻醉期危險性增加和術后恢復不良。因此維持圍麻醉期循環的穩定,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是手術麻醉安全所在,也為術后恢復創造有利條件。參附注射液含有人參皂甙和烏頭堿是α、β 受體激動劑,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率,擴張冠狀動脈,腦動脈及外周血管作用[2],還具有雙向調節血壓,心率,抗氧化,抗心肌缺血作用,對心血管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已在臨床廣泛應用于休克各種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防治[3]。本文觀察顯示:麻醉誘導后5min、A組、HR和MAP高于B組,而CVP低于B組,說明參附注射液對循環有保護作用,使患者維持有效的心輸出量。ST段有效恢復且有效率達94%,說明參附注射液能擴冠,減低心肌氧耗,抗氧化防治缺血再灌注損傷。A組拔管時間好于B組,說明參附注射液具有較強的益氣補陽作用,促進代謝以致有催醒作用。 綜上所述,參附注射液維持循環的穩定,促進臟器功能恢復,對患者的麻醉手術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史忠,老年循環系統功能變化,見:劉懷瓊,葛衡江,鄧小明主編,實用老年麻醉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45. [2]黃泰康,常用中藥成分與藥理手冊〔M〕,第1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1994:925. [3]劉岳峰,屈引賢,韓宏等參附注射液輔助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國急救醫學,2001.21(8):44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