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硬腰聯合麻醉護理配合體會
何新倫 陳哲
手術室巡回護士除了配合手術醫生完成手術外,還需要配合麻醉醫師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術順利,安全完成的關鍵。如何提高麻醉質量和安全,作為一名手術巡回護士我將我在硬腰聯合麻醉中的護理配合體會淺談如下:
1 麻醉前的護理配合
1.1術前心理護理
一般的手術患者對手術及麻醉的知識不太了解,會產生緊張害怕的恐懼心理。巡回護士術前應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建立好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自我介紹及手術室環境,麻醉方式方法和手術的大致過程及各項需要患者配合的工作和方法,引導患者正確認識手術的麻醉,講解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建立患者對手術麻醉的信心。在交流過程中注意傾聽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尊重其隱私。
1.2麻醉前的護理
將患者接進手術室前,認真做好手術室大的六查十二對。術前用藥后應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必須推床護送至手術室,以避免途中發生意外。
2 手術室中的麻醉護理配合
2.1麻醉前核對:在麻醉開始前再次核對患者姓名,性別,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法,有無過敏史等。
2.2環境的準備:合適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維持患者正常的體溫。溫度應保持在22℃~25℃之間,濕度在40%~50%之間。
2.3建立靜脈通路:患者進入手術間后,巡回護士應首先根據手術方式方法及麻醉方法建立合適通常的靜脈通路,以滿足麻醉手術中數學補液給藥的需要。必要時可建立兩路靜脈通路,盡可能選擇合適的靜脈留置針及三通以保證麻醉搶救用藥快捷方便
2.4硬腰聯合麻醉的護理配合:在麻醉實施前,協助麻醉醫生安置各種監護探頭,完成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巡回護士應準備吸引器,便于吸痰。穿刺前應備好穿刺包,檢查患者有無局麻藥過敏史協助麻醉醫生抽藥,擺好麻醉體位,站于患者對面,并在床邊照看,即患者背靠近手術床沿,頭墊枕,盡量前屈,肩部與臀部水平內收,雙手或單手抱屈膝,顯露脊柱。
穿刺時我們應站在患者腹側,扶持患者姿勢平穩,注意保護患者體位及安靜,以確保麻醉操作的順利進行。穿刺過程中,在腰麻針置入時,如遇腦脊液回流不暢時,協助麻醉按壓患者的頸靜脈加速回流;穿刺后應由醫生做壓力測定。因為在腦脊液循環通暢的情況下,正常人腦顱內壓為0.7~2.0Kpa(5~15mmHg),腦脊液壓力為0.78~1.76Kpa(80~180 mmH2O),兒童為0.4~1.0Kpa(40~100mmH2O)腦脊液壓力不僅受血壓、呼吸因素的影響,而主要受頸靜脈壓力影響,頸靜脈壓力越低,腦脊液壓力也越低。在硬膜外置管完成后協助麻醉師固定好硬膜外管,同時協同麻醉共同安置好患者體位,以保證呼吸道通暢,維持循環系統的穩定,盡量避免神經損傷或固定突出部位皮膚受壓。同時固定好四肢,防止患者術中肢體活動造成不良后果。同時注意保暖,防止低體溫導致寒戰。 2.5配合處理麻醉并發癥:麻醉藥物對患者中樞神經,循環和呼吸系統功能產生影響,術中可能導致并發癥。因此,護士應掌握各類監護儀的使用,協助麻醉師,報告患者的生命體征,尿量辯護進行處理。如遇血壓驟降時,巡回護士根據醫囑及時加快輸液速度,迅速備搶救物品及用藥,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遇呼吸心跳驟停是麻醉最嚴重的并發癥必須立即搶救。巡回護士應積極協助麻醉醫生進行心扉復蘇,備好各類搶救器材及急救藥品,隨時執行麻醉師德口頭醫囑并準確記錄,保存好用過的藥品及空安瓿,以備復查。
2.6輸液輸血的護理:患者循環穩定是麻醉和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在麻醉的指導下輸液,以維持水電解質及血容量的穩定。輸液的速度可根據病情調節。輸液中應嚴密觀察有無輸液導管脫落,滲漏等現象,應于麻醉醫生嚴格執行查對工作。需輸入庫血時,應嚴密觀察輸血輸液反應,如發生過敏現象應及時告知和處理。
2.7注意保暖:手術創面越大,麻醉范圍越廣,手術時間越長。輸液量越多,都可造成患者術中體溫降低,冷的生理鹽水沖洗體腔及冷的液體快速輸人,可吸收機體熱量,額外增加機體能量消耗,使體溫下降,增加應激。所以,我們應加強術中保暖,應蓋好小棉被.注意四肢,雙肩保暖,消毒皮膚時,暫停冷氣輸入,待手術鋪巾后再降室溫,臺下應注意暴露肢體部位遮蓋保暖,手術結束前適當調高室內溫度。
2.8術后麻醉護理配合:手術完畢后,護士協助麻醉師拔除硬膜外置管并包扎穿刺部位,如需接術后鎮痛泵的協助固定好裝置。巡回護士與值班醫生和護士詳細交接手術和術中麻醉基本情況及術后麻醉注意事項等,待病房護士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正常后返回。
3 體會
對于患者來說,生命安全最為重要,因此加強麻醉過程中的護理配合,保障患者麻醉順利實施十分重要。作為手術室的巡回護士,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扎實的技術,對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各種麻醉用藥藥效藥理性的了解,分工明確,積極預防和處理意外,同時嚴格執行于麻醉護理相關的制度。提高護理質量,盡可能消除麻醉發生醫療事故的隱患,保證麻醉工作的順利進行及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