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班級民主化建設
徐峰
新時代的教育更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班級管理應適應新時代教育理念,加強民主化建設,逐步形成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責任心和抗挫折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作為班主任必須樹立民主意識,對各層次學生一視同仁,用事實說話,以身作則,營造民主氛圍,推動班級民主化建設。
一、班級制度的制訂及日常管理
首先,集思廣益。請每位同學從品德、學習、衛生、紀律、禮儀等方面提出建議,班委會整理歸納后逐條公布并集體討論,形成“班級公約”,并輔以評分細則。學生自己訂的公約,學生易接受,執行的阻力小,效果更顯著。
其次,民主平等。制度確立后就需教師與學生共同認真嚴格貫徹執行,不能因人而異。可在班級中選取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監督小組,及時反饋信息并公布,不足之處立即改進。監督小組的成員按期輪換,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監督小組的成員,在檢查他人的同時也進行自查,不但能發現他人和自己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每位同學都能真正意識到自己是班中的重要一分子,每位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而不是旁觀者,都應積極參與民主管理。
再次,重在落實。為了提高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相應的評價必不可少。在班委會的每月例會中根據學校評比結果和監督小組提供的信息,肯定成績,指出失誤,就事論事,在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過程中把班級建設推向一個新階段。為了讓同學更完整地了解班級狀況,可以辦一份班級小報,每周一期,記錄班級中發生的大事要事,不論好壞均可刊登。小報上還可刊登同學們自己的好文章,或摘錄一些優美的詩歌散文,或警句格言,或幽默笑話,或學習經驗和方法等,只要內容積極向上,深受同學喜愛的即可。另外再開辟一塊“暢所欲言”區,鼓勵同學們對周圍的人和事提出意見和建議,對被采納的“金點子”給予表揚。在小報組長的帶領下由每個小組輪流編輯,讓每個同學都嘗試對班級事務的整理和回顧,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對所處環境的責任心和愛心。
二、班干部的民主選舉和培養
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既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又是全班同學的表率。要培養全班同學的民主意識應先從班委抓起,要強化他們的服務意識和競爭意識,他們不只是管理者,更是服務者,要以真心待人、服務班級為宗旨,以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為目的。 首先,確定工作崗位職責———“扁平化管理”理念。以班長為首,下設學習委員、勞動委員、生活委員、紀律委員、宣傳委員等,提出聘任要求,他們直接對班級負責。具體操作辦法:同學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特長等方面自由報名,然后進行公開競選演說,最后由同學們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班委會。以這種形式產生的班委對班級負責,對自己負責,同學信任,老師放心。其次,具體實踐工作中完善補充———踐行“民主現實化”。班委又可自由招聘干事或組建臨時小團隊,讓更多同學有施展特長的機會,各司其職,各盡其能,讓班級管理“大眾”化。再次,設立值日班長制———日常工作“高度集中化”。讓每位同學輪流擔任一天的值日班長,負責當天的日常檢查和記錄,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轉換中提高主人翁意識。最后,班干部輪換制———程序“監督全民化”。另外,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發掘同學們的潛力,根據實際能力對班委進行適當的調整,使班委會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同時也使更多的同學有機會擔任班委,提高全體同學各方面的能力和積極性。
三、評價總結,樹立榜樣
評價是為了揚善抑惡,利用班級日志、班級小報及與同學和其他老師的溝通,對班級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要反饋給學生,優點要發揚,不足需改進。對存在的問題不避諱,當批評則批評,不籠統地說一些大道理,而是要查出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價活動的原則———公平、公正、公開。對照評分細則有理有據,在總評時采用個人自評、小組互評和班級匯評的方式,評語甚至可以請表現優秀的同學和班主任共同完成,以求更全面地評價一位學生。評價活動的總結———健康向上。結合學校德育處“三好生”、“表揚生”、“文明之星”、“勞動之星”等榮譽稱號的評選活動樹立班級的表率和楷模人物,鼓勵大家努力學習,激發學生自求發展。
四、強化家校配合
教育強調“合力”的作用,家是學生成長發育尤其是人格形成的主要基地。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最終達到與家長一起培養“會休息、會自學、會健體”的優秀學生的目的。班級管理民主化利于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利于學生個性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和主體作用的發揮。成功的兩個關鍵是努力工作和堅定信念。筆者將在班級的民主化建設方面不斷學習、探索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