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在中學教育中實施網絡道德教育的探索與分析

曹華慶

論文關鍵詞:中學教育網絡道德方法

論文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已經對學校教育形成了強烈的沖擊,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只有不斷認識和研究網絡的特點、轉變觀念、規范它的發展、因勢利導、構建一個易為青少年學生樂于接受的德育信息平臺,才能抵御網上不良信息的侵害。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截止到2008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人數已達3.84億,其中18~24歲、25~30歲用戶人數分別占42.8%、32.8%,學生用戶人數所占比例則從上年的16.4%躍升至21%,遠遠超過其他群體而高居榜首。有調查認為,擁有個人電腦的學生,真正用電腦來學習和正常娛樂的時間僅占20%,其中玩電腦游戲的時間占第一位,以下依次是上網、看VCD、聽音樂和學習。通過學生個人電腦使用前后的學習成績對比,多數電腦擁有者的學習成績有不同程度下降,有的因玩游戲而視力下降,有的因瀏覽色情網站而影響心理健康。

所以,網絡不僅是一個技術平臺,還是一個由封閉式德育向開放式德育轉變的工具,是一個思想陣地。只有加強對學生的自律意識教育,提高他們自我監控力,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才能使學生自覺遵守網絡的游戲規則,并同形形色色的不良網絡行為作斗爭,從而不至于滑入網絡文化負效應的泥澤。

一、德育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網絡的迅速發展和青少年網絡群體的日益龐大,給中學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結合網絡時代的新特點,探索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方法,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對于中學生來說,由于好奇心強,網絡世界對他們非常有吸引力。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網絡的跨國性和即時性以及網絡法規建設的滯后為網絡管理帶來了很多不便。網絡給學校德育帶來的并不只是沖擊,它的出現和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將給德育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帶來全新的變化和有益的拓展,為學校德育提供新的機遇。良莠并存的信息對于自制力不高,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學生而言,其影響尤為顯著,使得學校德育面臨新的挑戰,要求學校德育必須具有開放的意識、開放的教育手段和開放的教育方式。

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遠遠超過教師,這在許多中學里已不是新鮮事;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又使教學中心由“教”轉變為“學”。教師角色的變化對教育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師德規范中必須融入現代意識,提高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素質、信息技術素質等,才能使教育更有說服力。

二、網絡環境下實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教師要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利用信息網絡,教會他們識別網絡信息垃圾,提高他們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1.班主任教師要首先主動學習網絡知識,提高自己的網絡道德修養

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做學生的表率,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網絡知識,也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只有掌握了網絡工具,教師才能與學生共用同一的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學生上網的指導。因此,班主任平時要多閱讀相關書籍,進行相關的網絡應用培訓,學會如何應用網絡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利用好網絡。在了解網絡的同時,教師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做好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模范。我們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首先具備高尚的網絡道德,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在中學普及網絡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規范學生的上網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良好習慣

目前雖然網絡法制建設相對滯后,但網絡方面也不是全無法規或規范。問題在于,對網絡的“虛擬身份”比較難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對網絡上的法律規定或規范熟視無睹,甚至公然違背。鑒于網絡世界的特點,我們一方面利用班會普及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另一方面則需要用道德這種無形的約束力去引導規定學生的網上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自覺地遵守網絡法規或有關規定,文明上網、依法上網,做一個合格的網絡人。此外,我們還應提高學生的分析鑒別能力。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做好引導,重點是加強對學生法制教育和個體道德意志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學生的法制和倫理道德觀念,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對假、丑、惡的分辨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才是受用終身的。 3.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相應的網絡道德教育,讓學生明確是非觀念

如果放任學生在網絡世界中馳騁,缺乏正確的引導,他們就會在網絡中“迷航”。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善用網絡資源,并教會他們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例如,有的學生把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到處傳播;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的反動、暴力甚至色情的內容等。這時,教師要教育學生不僅要學會提取信息,還要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信息,辨別是非。經過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使用網絡中的偏差,開始思考“為何用?怎樣用”的問題了。

另外,在課堂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環境,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通過這些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學習生活,又提高了學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4.建設網絡德育平臺,為學生們自主進行網上思想交流提供基礎

由于中小學生處在全新的網絡環境中,隨時都可以操作計算機網絡,信息的交流及對事物處理和評價的方法、模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有的道德準則和規范已經不足以約束學生的網絡行為。因此,經常會發現學生在網絡上的“不正常”行為。例如,有一些同學自恃計算機水平高,很了不起,經常通過網上鄰居刪除別人的作業,或者修改別人的作品,擾亂別人的工作和學習。這些行為的潛在危害很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形成的階段,一旦不正常的行為養成習慣,步入社會后,將很難改變。對于以上這些行為,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網絡環境中的行為道德規范,幫助廣大學生增強網絡法制和網絡倫理道德觀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網上的行為符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要求。

我們學校的網站上開設了論壇,組織學生利用課上和課下的時間在論壇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變灌輸式德育為參與式德育。組織學生征求其他教師及家長的意見讓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5.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好的優秀的網站。

學生上網最初帶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優秀青少年網站。如雛鷹網、下一代網站、中國少年網等十幾家兒童網站。正如一位家長指出的:“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優秀的青少年網站,孩子們就沒有閑暇時間瀏覽成人網站!他看自己喜歡的內容還看不過來呢!”

三、結語

網絡的迅速發展和青少年網絡群體的日益龐大,給中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網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這是網絡時代德育工作者面臨的嶄新課題。我衷心希望教師和德育工作者行動起來,學習網絡知識,變被動為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網絡時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

參考文獻:

[1]高麗華.虛擬世界的道德.

[2]姚兵.談青少年網絡道德觀的培養.

[3]張立新.在網絡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初探.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