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化學教師備課“三步曲”
劉碩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充分用好這45分鐘,就必須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更要清楚備課不是單純的寫教案,更不應該是對教案、教參的照搬照抄,而是準確領會課標、把握教材、了解學情。下面就這三個方面淺談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做法。
第一,研讀課標。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來確立每個階段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設置學習目標時不是考慮教什么,講什么,而是側重考慮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以學習任務、預期學習結果的形式體現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的描述要明確、具體、簡潔,可操作、可檢測。學習目標可以以文字形式在課堂上由教師直接提示,這樣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需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鍛煉哪方面能力,培養哪方面情感。
第二,鉆研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是葉圣陶先生的經典名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葉老的話提醒我們: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真正的教學內容是藏在教材里的,需要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取舍得法,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個人認為,教材和其他資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有完整的、成體系的導學系統,編者就是通過這里傳遞他的編排意圖和教學思想,這是我們研讀教材的起點、重點。每位教師要認真解讀學期乃至學年教材的內容,教材的體系,教材的結構,教材的重難點,實施教材學期或學年備課。我們年輕教師往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拋開教材,在課堂上大講特講一些資料上增加的知識點,結果是事倍功半,通過學生成績看到學生對最起碼的知識掌握并不牢固。所以我們備課過程中切不可拋開教材。另外,在化學教學中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能完全依賴教材。要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在創新中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化學科學素養的提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設計多樣化的化學實驗,促進化學實驗教學的加強與改進,以趣味性實驗來進行興趣培養。
第三,了解學情。每位教師都應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態,學生成績情況,學生情感因素,學生智力常態,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機制。學生是學習化學知識的主人,化學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實施化學課堂教學。關注學生,既要長期對學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更要結合具體的化學教學進行分析和預測。如何關注學生呢?在教學中要注重處理好三個關系:學生與教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關系。時常了解學生對教材熟悉的程度、理解程度及掌握程度等,只有這樣才能基本上掌握學生與教材的關系,為化學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在教學中要經常與學生交流思想情感,且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差異性等;并且要重視調查、研究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情況。如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如何;學生之間是否都能充分發表意見;優秀學生和學困生所占比例如何等。同時給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懷和機會,要把他們的成績放大化,激起他們的斗志,激勵他們努力學習。這樣做,又為一節高效化學課堂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通過解讀課標,明確每個階段應達到的學習目標。通過研讀教材,明確“這一章”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通過估計學情,了解學生的起點,明確哪些目標需要教師著力教,學生認真練;哪些目標需要重點突破。所以只有在臺下做好充分準備,才能有效表演“臺上的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