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農村學前教育 做好拼音教學的質量提升
陳艷
摘要:漢語拼音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幫助識字,說好普通話,提高閱讀能力的功能,更是學生的語言學習初體驗,對今后的語感培養、興趣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 口授歌訣 以寫為主
漢語拼音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幫助識字,說好普通話,提高閱讀能力的功能,更是學生的語言學習初體驗,對今后的語感培養,興趣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縱觀現在的農村學前教育,設施簡陋,管理缺失,尤其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專業化程度亟待提高。據了解,大多數農村幼兒園以村辦為主,一般有一間教室,一名教師,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一包攬,隨著近幾年人們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雖然也有一些較大型的學前教育機構出現,但相當一部分教師仍來自于一些賦閑在家的農村家庭婦女,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沒有受過專門的培訓,多為經驗化教學。
那么將如何做好農村學前教育?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進行學前摸底調查,積極備好學生
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他們已經有了或多或少的一些知識儲備,我們可以讓他們去認、去讀聲音、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卡片,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這樣既可以了解全班學生的總體拼音水平,同時又可獲知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以便于在教學時更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尤其是針對學習相對滯后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幫助。
二、豐富課堂信息,調動學生關注課堂的積極性
因為有了學前教育,學生對漢語拼音并不陌生,更有一些學前教育做的比較好的幼兒,對認讀、書寫漢語拼音方面已經非常熟悉。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還一成不變地按照過去的套路來教,不帶任何新鮮感的東西很難長時間引起他們的注意。針對以上情況,可嘗試做以下改變:
(一)口授歌訣→自編歌訣
在學前教育中,學生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由老師口授的拼音歌訣,如果仍然去誦讀運用那些舊歌訣,學生一定會感到索然無味。所以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自編歌訣。除了利用課本上的圖畫之外,還可以挖掘生活中更多事物來鞏固認知。我在教學“z c s”一課時,讓學生看著書上的絲瓜圖,問:“s在哪兒呢,誰能用非常好聽的話來告訴我?”有同學說:“s s s,絲瓜蔓兒長又長?!笔芩膯l,又有同學說:“長長蔓兒s s s?!蔽矣肿寣W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一個學生指著同桌的頭發說:“卷卷頭發s s s。”原來他的同桌女生是天生的自來卷,大家都笑了。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另一位學生又舉手說:“小蛇走路s s s?!边€用手配合著表演起來。大家看了,紛紛效仿,s的讀音和s的形體書寫也被深化了。 (二)以寫為主→聽說讀寫綜合訓練
學前教育中,學生更多的時間是用來抄寫拼音字母,這其實是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因此,在一年級拼音教學中,宜以綜合訓練為主,尤其應在“說”這個環節上下工夫。比如在學生剛開始學習a的四聲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聽我讀音,感知四聲的不同。然后帶領學生一起到生活中去尋找a的四聲,這個環節用時較多。最后孩子們和我一起找到了很多,比如:“ā,張嘴巴,吃飯了。”“ā,我是一只大老虎!”“á,媽媽怎么不在家?”等。在整個過程中,我還引導學生帶上表情,注意語氣,孩子們對于聲調這個概念變得親切了許多。同時訓練了兒童的思維,豐富了語言積累。此環節過后,學生也會更開心地去讀、去寫。
三、拓展學習空間,營造開放的學習環境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但在其之外,還有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教師必須懂得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
1.教室文化建設。我們可以把把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黑板報上“我們的班級成員”中有學生自制的拼音名片。四周墻壁上有聲母、韻母掛圖和學生們優秀的拼音作品,這些作品有的是注音故事抄寫,有的是簡筆畫配拼音介紹。還可以準備一塊小黑板,作為教師與學生的“貼心話板”,用拼音來進行交流。
2.全家總動員。在家庭成員的指導幫助下,自己動手制作拼音卡片,這些音節可組成水果名、蔬菜名、動物名、家用電器名或日常用品等,并畫上自己喜歡的圖畫,拿到學校與同學交流。除此之外,還可以學寫話,做節日賀卡,給家里人寫信、寫留言條等。在玩的過程中,拼音已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沒有具體意義的只能靠死記硬背才能記住的東西,而是與語言表達、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知識了。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應努力提升拼音教學質量,在學前教育仍存在較多問題的情況下,為每一位學生打開通往語文王國的大門,讓他們可以在未來的日子里更深刻地去感受語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