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問題的思考——以學生的視角

陳靜靜

【摘 要】專業的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專業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新時期面臨的諸多挑戰,本文主要運用調查的方法,了解在學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的看法,以期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的改革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學生視角

“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專業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它對課程體系的構建、實施和評價以及學生將來的社會適應性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我國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設置于20世紀50年代,隨著社會的變化和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亦需要重新的調整,并引起學者的普遍關注。綜觀目前國內的研究狀況,更多的是從學前教育本科如何適應市場的變化以求得生存的角度探討學前教育培養目標的改革,缺乏對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應有的定位探討,改革表現出更多的被動性,亦使得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存在極大的偏差。本文試圖從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視角,了解她們對學前本科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看法,以期對學前教育本科培養目標的改革提供參考性意見。

一般認為,培養目標是指:“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所要達到的目的或規格,是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教育目標的落腳點,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影響著課程的構建、實施和評價,從而將影響著本專業學生的長遠發展。

我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設置始于20世紀50年代,1952年7月教育部規定,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師范學校學齡前教育學及心理學教員 ”。后來教育部在一些文件中把培養幼教管理人員和幼教科研人員作為兩項新的內容納入到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體系中。至20世紀末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一直沿用這些培養目標,未有較大改動。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和迅速發展,學前教育本科專業也不斷面臨著挑戰。舊的培養目標指導下的學前教育專業逐漸顯現出不適應性,以及發展中的不合理性,具體表現為:首先,我國現行的師范教育模式正在由三級向二級轉化,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中等幼兒師范教育或升為大專學校或并入其他高等院校,并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學前教育內部結構的這一突破性進展沖擊著高等學前教育畢業生的社會需求。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為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的同時也提高了對人才需求的規格。原有的培養目標若沒有做出適時的調整,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將受到挑戰,難以勝任這些不斷變化的學前教育領域的工作。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原有的培養目標所面臨的這些挑戰已經引起了重視,許多學者都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同時,全國各地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也相繼作了一些調整。

事實上,本科學前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盲點,不僅影響著學前教育的應有發展和良性運行的形成,也極大影響著在學學生的專業發展和報考學生的專業認識,以及本科學前教育的市場形成,并強烈地反映在近些年的招生中。如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本科學前教育專業03級的38名學生中僅有2名同學是以第一志愿錄取的,而剩下的36名同學都是從其它專業調劑的。這使得她們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識從一開始就處于空白的狀態,對學前教育專業有一個艱難的認識過程。因此,筆者設計了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調查問卷,試圖通過她們的體驗,客觀反映和了解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和看法,希望能為學前教育培養目標的改革提供學生的意見和觀點。本調查以筆者所在校學前教育專業2003-2006級在學的全體學生為主要問卷調查對象,共發放104份問卷,回收9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3.27%。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認同以培養幼兒園教師為本科學前教育的主要任務

在回答“許多幼教學者認為,學前教育培養目標應該主要為:幼兒園教師。您認同這一觀點嗎?”這一問題,選擇同意的同學占總數的60.82%,選擇不同意的占39.18%,而且各個年級的選擇比率差異不大。

(二)入學前與入學后對培養目標的看法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筆者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入學前,您認為學前教育本科的培養目標是什么?”這一問題時,43%左右的學生都選擇了“幼兒師范院校教育學科的教師”,另外各有20%左右的學生入學前認為本專業是培養幼兒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人員和幼教方面的科研人員,選擇培養合格幼兒教師的僅占8%。由此可見,學生們入學前對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與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偏差,入學前學生對中等學前教育的變化及其對本科畢業生就業所造成的沖擊不清楚,對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正面臨的改革也不太了解。

入學后學生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在現實情況下需要轉化的意識比較強,其中大一的學生中認為本科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幼兒師范院校教育學科的教師的占全班總數的23.52%,大二的占全班總數的14.28%,大三的占全班的11.11%,大四的學生中僅有一名。從側面顯見年級越往上,學生對本專業培養目標改革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認識越清晰,對專業目標改革的意識越強。

學生入學前與入學后對培養目標的看法表現出很大的差異的原因在于:首先,專業目標的轉化對學生的就業和將來的社會適應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容易成為學生的關注焦點;其次,由于專業培養目標的特殊重要性,本專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經常提到相關問題;再者,同專業前幾屆畢業生就業的實際情況也會影響著學生對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

(三)大部分學生愿意畢業后去幼兒園任教,而幼兒教師待遇低則是影響另一部分學生做出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前很多學者認為,本科學前教育目前的培養目標應該調整為培養幼兒園一線教師,那學前教育本科學生他們是怎么認為的呢?她們是否愿意去幼兒園任教?筆者的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四個年級中有67.5%的學生愿意在本科畢業以后去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32.5%的學生不愿意去幼兒園任教,其中畢業班的學生不愿意去幼兒園任教的比例相對比較高。但是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學生愿意在畢業后從事幼兒教師的工作。

調查結果也表明,不愿意去幼兒園任教的學生仍然占有相當一部份的比例。這些學生不愿意去幼兒園任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55%左右認為幼兒教師的待遇低、自身的社會地位不高是影響自己做出選擇的重要因素,25%的學生認為幼兒教師自身的發展空間有局限性是主要原因。另外有些學生認為普通的幼兒教師平時的工作量較大,事情比較瑣碎,保育成分高,她們認為幼兒教師實際上是不需要高學歷的。

(四)學生認為能夠進行教育科研是本科、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區別要素之一

隨著原來幼兒師范學校的不斷升格,由原來的中專層次提高為現在的大專層次,專科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得以提高,那么學前教育本科的目標定位與普通幼師(大專)是否應該有區別,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哪里?學前教育本科的優勢在什么地方?對待這一問題,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其調查結果如下表:

表3:對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與大專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主要區別的認識統計

年級

更傾向于從事學前教育科研(%)

更傾向于從事學前教育行政(%)

更有利于學前教育學生的深造(如:讀研)(%)

沒什么不同。(%)

其他如________(%)

03級

72

8

16

4

0

04級

40.8

14.8

37

3.7

3.7(應該會更愛孩子)

05級

63.3

13.3

16.7

3.3

3.3(應該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06級

66.6

11.1

22.2

0

0

總計

60.7

11.8

22.9

2.8

1.8

從調查可見,學生認為本科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與普通大專幼師的主要區別在于本科層次更傾向于從事學前教育科研,其次是更有利于本專業學生進一步的深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發展需求的變化,以及目前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和就業狀況,根據對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調查結果分析,針對目前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狀況,筆者認為在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改革中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一)加強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宣傳與教育

通過調查可以看到入學前很多學生對本科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缺乏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專業認識和學習。筆者建議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在招生之前就應加強本專業的宣傳力度,一方面,讓學生在入學前就充分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一些對本專業有濃厚興趣或者有一定音樂、美術、舞蹈基礎的高中畢業生,加入學前教育專業的隊伍。同時,調查數據也充分表明,學生的年級越高,對本專業培養目標改革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認識越清晰,對專業目標改革的意識越強。可見,入學后,學生接受專業培養目標的教育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的認識,進而達到認同狀態。筆者認為學生對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越早,認識的越充分,越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學習與成長。所以,建議在招生前,就應對高中畢業班的學生開展專業介紹工作,宣傳專業的特點和發展需求,學生一入學后,就應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培養目標的全面教育,讓學生對專業的培養目標有明確的認識。

(二)培養目標應兼顧繼續深造與直接輸送幼教工作者的需求

調查數據顯示,在調查的對象中有49%的學生有繼續深造的愿望,其中畢業班的學生與大學一年級學生中有意愿深造的人數所占的比例更高,分別達到56%和58.3%。從這些年畢業生的去向來看,以筆者所在校學前教育專業為例,每年都有若干名學生獲得了繼續深造的機會。通過實際訪談,筆者了解到許多學生是迫于就業壓力,其中主要以畢業班的學生為主,在尋找就業崗位的過程中,由于本專業就業的行業局限性,認為自己需要進一步的深造。另外一些學生希望自己能夠從事學前教育科研工作,科研是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的,而本科的學前教育理論學習相對膚淺,直接從事學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她們也有繼續深造的愿望。總之,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希望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在為直接輸送幼兒教育工作者做準備的同時,也能夠考慮到學生繼續深造的需求,為學生未來的深造做準備,從而有利于提供給學生多方面的選擇。

(三)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研能力

幼兒教育科研人員與一般的幼兒園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普通的幼兒教師的主要是有一定理論基礎的操作型教師,對實踐的要求比較高,而幼兒教育科研人員則對理論的要求比較高。在實際工作中,普通幼兒教師平常的工作量很大,對科研的興趣相對較低,難以真正地從事科研活動。但是,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科研的積極支持,所以,幼教機構需要有兼任從事幼兒教育科研的人才。而這部分人才的最佳來源渠道即是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

實際上,培養能夠從事幼兒教育科研的人才,一直以來也是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幼兒園的教師,學生在專業學習中也主要是以實踐學習為主,對理論的學習積累不夠,難以直接勝任學前教育科研。但從我國幼兒園的發展來看,急需能進行科學研究的幼教工作者。因此,有必要把培養學前教育科研人才作為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一個比較重要的培養目標內容。筆者的調查也表明,大部分的學生們都認為能夠進行教育科研是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與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區別要素之一。所以,如果把高師的培養目標僅僅定位在培養普通幼兒園教師的話,那么在課程設置上,就會更傾向于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技能技巧,忽略一些理論知識的養成。學生畢業后,即使從事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也很難將實踐中獲得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不會獨自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因此,筆者建議在高師學前教育培養目標紛紛轉向定位服務于幼兒園的改革中,仍然要重視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四)形成符合培養目標的課程設置

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是“源”和“流”的關系,培養目標的更動,必然會引起課程設置的一系列變化,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傳統培養目標向現代培養目標的轉化的過程中,要形成符合培養目標的課程設置。“一般來說,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課程包括三大類:專業基礎課、技能技巧課、教育調查和教育實習。”

首先,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本專業理論類課程設置的數量比較多,但是理論體系建構似乎又顯得不夠完善和深入,難以形成深厚的理論素養,畢業后從事學前教育科研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認為為了培養研究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有必要提高學前師范教育領域的理論深度和層次,重視學前教育的專業基礎課,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同時理論應該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建構起較為合理的個人理論素養的框架體系。

其次,在學前教育行業的工作人員沒有一些彈、唱、跳、畫、寫、說的基本功和活動技能,要做好幼兒教育行業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難。本科學前教育學生大都來自應屆高中畢業生,彈琴、舞蹈等技能水平幾乎是零,而本科階段的琴法等技能課開設的時間普遍較短。在大多數學生沒有任何技能基礎的情況下,僅僅依靠短時間的訓練顯然無法滿足實際的技能需求,而且,就目前的訓練內容而言,讓人覺得過于寬泛不深入,傳遞的知識不夠系統,很難使學生全面掌握應有的技能水平,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對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缺乏自信。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加強技能課的培訓,建議在大學一年級就開始開設技能課,讓學生盡早接觸并培養良好的興趣;適當增加一些技能課的課時,專業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進行課后的練習;技能課的設置和內容選擇應該與幼教工作緊密聯系;另外,加強本專業音樂、舞蹈、美術等方面師資的建設和教材的開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實踐方面,希望能夠注重提升教育實踐的地位,尤其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理念應用于兒童教育教學實踐;建立常設的實習基地,分階段、有步驟地提供實際鍛煉的機會,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實踐能力和內在的自信走進課堂。

(五)拓寬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口徑

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領域有很大的發展,除了托幼機構外,幼兒社區教育以及幼兒大眾傳媒教育如電視廣播、圖書、雜志,等都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所以在拓寬學前教育本科培養目標的時候,除了面向幼教科研人員、管理人員與幼兒教師外,學前教育本科的畢業生還“可以是在社區、少年宮的兒童教育工作者,可以是與學前教育有關的文化產業如:影視、報刊、網絡、出版、圖書館等的從業者” 。兼顧這些相近相關行業,可以使專業口徑相對較寬,從而使學前教育專業有相對較強的適應性。

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歷史的和動態的,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原有的培養目標是幼師教育學和心理學教師、學前教育部門的管理及科研人員,在高等教育逐步大眾化的背景下,這一目標定向應積極地進行調整。從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角度而言,希望本專業能夠主動地與社會的變遷相接軌,拓寬專業培養目標,使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不僅是可以服務于幼兒教育部門的實踐型的人才,也要具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的科研人才,擴大該專業學生的就業空間及社會適應性。在課程設置上,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在增強專業技能技巧課程的同時,應注重學生教育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應有的培養目標。

注釋:

[1] 段成榮、周福林 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 周宗奎、孫曉軍等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71—79.

[3] 吳承紅、蔡澄、邵啟揚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74):100-101.

[4] 張國舉、王彬竹 新農村建設中的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健康教育問題初探[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 (1):131-134.

[5] 堪海燕 透析農村外出務工家庭“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問題[J].2005,(6):399-401.

[1] 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 于慎鴻.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析[J].中州學刊,2006,(3):128-130.

[3] 梁嶺、鄭麗.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⑺:84-86.

[4] 林燕華.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5):121-124.

[5] 吳承紅、蔡澄、邵啟揚.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74):100-101.

[6] 陳少華、馬勇瓊.農村“留守兒童”心里問題探析[J]. 玉林師范學院報,2006,(4):177-180.

[7] 堪海燕.透析農村外出務工家庭“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問題[J].2005,(6):399-401.

[8] 厲育綱.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新農村建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EB/OL].

http://www.cycrc.org/Article.asp? Category=1&Column=64&ID=4806,2006-11-29.

[9] 張國舉、王彬竹.新農村建設中的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健康教育問題初探[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 (1):131-134.

[10]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428.

[11] 李曉麗.試析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心理援助[J].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55—59.

[12] 焦榮華.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及教育策略.學術論文[D].2007,(1):196-197.

[13] 陸春燕、張威林.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1):35-37.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