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招以后云南普通高中教育典型案例述評
楊蒙 李燦舉
摘要:本文依據相關的教育改革原理,從各個側面對擴招以后云南省為改變普通高中教育相對落后的局面,教育政策、人事制度、發展模式等幾個方面進行的7個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述評,對這些教育典型案例對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所產生的作用、重要意義等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擴招 普通高中 典型案例 述評
一、 引言
1995年以來,全國各地為了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突破普通高中教育的“瓶頸”問題,紛紛擴大招生規模,進行各種試探性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云南省的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水平與全國相比,普遍落后于全國發展水平,尤其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表現在教育方面是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進一步接受教育的需求,尤其是接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云南省加大了改革措施,在教育政策、人事制度、發展模式等幾方面對普通高中教育進行大力改革,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擴招以來對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影響較為深遠的是7個較為典型的案例,這些教育改革案例的實施促進了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但同時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遺留了許多問題,普通高中發展仍面臨著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探討。
二、 擴招以來對云南影響深遠的教育典型案例
云南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起步較晚,然而勤奮的云南人為改變落后于全國的局面,從教育政策、人事制度、發展模式等各方面采取措施改變云南高中教育狀況。以下是筆者總結的關于1995年擴招以來,云南省普通高中較為典型的7個教育改革案例:
(1)1995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擴招
隨著云南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高中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已成為制約云南省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瓶頸”之一。特別是近年來“普九”的推進和高校的大幅度擴招,云南高中教育,特別是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與教育資源供給的矛盾日益突出,高中教育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在全國擴大普通招生規模的大背景下,云南于1995年逐步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以解決人們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與教育資源供給的矛盾日益突出問題。云南。經過擴招,截至2008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達59.47萬人,比1995年的高中在校生人數177827人增加了416873人,普通高中學校為465所,比1999年的407所增加了58所。
高中教育擴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中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初步滿足了云南人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
(2)1996年云南省普通高中畢業會考方案出臺
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協調發展,克服偏科現象,使學生在全面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發展興趣和特長;也為了加強教學管理,推動教學改革,進一步調動每一所高中的辦學積極性,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給高中學校教學以正確的導向。云南省自1989年開始試行高中畢業會考制度,至2004年經歷了四次比較重要的改革,即“一二四二”方案(試行會考)(1989年-1990年);“一五三”方案(1991年-1995年);云南《云南省普通高中畢業會考考試改革方案》(1996年-2003年),在此次改革方案中提出的“會考向社會開放,允許非普通高中學生參加會考”等方案,在全國全國影響很大,得到了充分肯定;云南高中會考大改革(2004年—現在),在此次會考改革中非普通高中生、社會青年只要通過會考科目考核合格,即可獲發高中畢業證書,更是擴大了參加會考的范圍。
會考范圍的擴大有利于社會人員通過自學也可以取得高中文憑,為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3)2003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
云南省集邊疆、民族、貧困、山區為一體,云南高中教育的發展面臨著許多難點如:教育資源短缺,教育供需矛盾突出;布局不合理,發展不協調;投入嚴重不足,投資渠道單一;教師素質不高,教育教學質量偏低;辦學體制單一;優質高中資源匱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高中教育的發展。為了改變云南教育體制和機制不適應高中教育發展的需求,2003年通過實施實施名校發展戰略;堅持“內涵發展”與“外延擴張”并重;實施“學校貸款、財政貼息、學校還本”的資金籌措機制,拓寬高中教育投資來源;改革學校的用人制度,教師自由流動,校長實施聘任制,提高學校辦學積極性等教育改革措施為云南高中教育發展尋找出路。
通過改革學校具有了用人權、事權與財權,學校間教師可以自由流動,改變了教師用人制度的僵化,教師之間形成了有效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
(4)2003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試點學校文山州一中
由于受歷史因素的影響,受現實因素的制約,文山教育基礎十分薄弱,到2003年底,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5.8年,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只有77.3%,校舍危房率高達12.7%。云南高中教育改革以文山州一中為試點,進行了改革辦學體制,創多元融資、多模式辦學特色;利用杠桿原理,實現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最佳效率;創新黨建特色,強化執政本領,保證改革順利推進;上下聯動、全面滲透、充分發揮執政著力點的作用等一系列的改革。
對校文山州一中的改革取得豐富的成效,尤其是解決了優秀教師流動的問題,有利于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通過努力向更好地方向反戰,但是對于那些不優秀的教師“去”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好,形成了好的學校集中了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而差的學校素質不高的教師也越來越集中的局面,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的問題。
(5)2005年云南省高考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
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云南高中教育在突破高中教育瓶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高中教育質量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 。2003年高考成績總分6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數只有58人,2005年,云南省的高考成績明顯優于往年,首次打破歷史記錄,出現了高考成績700分以上的考生達16人;650分以上的從去年的34人增加至373人,增幅達997.06%;600分以上的從前年的58人,去年的422人上升到今年的2536人,增幅達500.9%;500分以上的從前年的3308人,去年的9923人增加至24410人,增幅達145.99%。
雖然分數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教育水平,但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進步,不能不說是教育改革措施取得功效的例證。
(6)云南省曲靖一中高分現象
從 2002年開始,曲靖一中高考成績在600分以上的人數,連續6年居全省單校第一。全校高中畢業生的上線率達到99%,重點大學上線率為74%。
(7)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辦學模式
依據2003年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云南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昆明市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多元辦學格局初步形成,突出表現為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通過銀行貼息貸款、自籌資金投入、私營企業投資、聯合社會辦學等形式異地建校,新建兩所國有民辦學?!颇蠋煼洞髮W附屬中學高新一中、大理新世紀中學。
擴大示范式窗口學校的辦學規模,探索新的辦學形式,有利于發揮重點學校的帶動作用,吸引優秀的師資,使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以上這些普通高中教育的典型案例表現了在突破高中教育瓶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高中教育質量等方面,云南省的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三、 對教育典型案例的思考
自1995年云南高中教育擴大招生規模迅速以來,招生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云南普通高中的擴招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進一步接受教育的需求,為高等學校輸送更多的人才,促進了云南教育的整體發展。在教育政策、人事制度、發展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促進了云南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人們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優質教育資源。但是從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普通高中規模的擴大、招生人數惡毒增加只是緩解了初中學生的就學壓力,使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享受更高一層的教育,然而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內部存在的問題,學校發展還存在很多障礙。
(1)教育目的的單一化,功能窄化
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存在一個較為顯著的問題就是,教育目的的單一化,功能窄化?,F代高中教育強調尊重作為個體的人的受教育權和發展權,強調人的發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強調人的各種潛能本質獲得開發的價值 。但在實際中,還存在著很多認識和行動的偏差。調查中發現,云南省的普通高中無論是學校管理者還是普通教師都已認識到在當今社會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學校生活中注重培養學生如何做人,但由于受當前考試制度和評價制度的影響,導致普通高中教育變成了“題海戰術教育”,他們仍更關注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考大學做準備,忽略了尊重和保障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全面發展的需要和基本權利。不應只關注學生的學習問題,需要強調高中教學對于個體人生幸福的價值。教學具有多維的價值,而隨著高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眾多的教師、學生參與到高中教學生活之中。對于每一位真實生活于教學之中的教師與學生來說,高中教學必須關注每一位個體的生命價值。但現實的高中教學對于這一價值的關注遠遠不夠,反而形成了為遙遠的“幸福”而犧牲當下幸福的現實狀態。
(2)評價機制的不合理性
具體到某個學校來說,外部評價機制是否合理也會影響到學校的發展。一個學校的發展受制于所處的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對學校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云南省每所普通高中的發展前景是與教育主管部門為普通高中創造什么樣的環境直接聯系在一起的。云南省教育主管部門把普通高中分為一級一等完中、一級二等完中、二級一等完中、二級二等完中、三級完中以及縣級高中等幾個級別,使得一級一等完中匯集了最優秀的學生,其他完中隨著級別的不同生源也逐級下降。學校級別不同,但是評價標準卻大同小異,高中教育大眾化面臨的學生知識基礎不同,學校生源不同,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學生與學校。
而一所學校內部的評價機制是否合理也會對教師產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注重的往往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將其作為重要的評價分值給教師分出若干等級,進而與升職、加薪、獎金、評優等掛鉤,這樣的終結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產生了很多負面效應。遭遇不公平評價的教師會失去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教育規模小,校點布局不合理
隨著“普九”的推進和近年來高校的大幅度擴招,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特別是優質高中教育發展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優質高中資源還是相對匱乏。一級高完中在校生不到普通高中在校生的四分之一,而且主要分布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另外云南85%以上的高中是一般和薄弱高中,存在教學手段和方法落后的問題,這就使云南高中教育質量長期上不去,應該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扶持,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以提高教學質量。另外云南高中教育改革重視機制與體制的創新,這種創新確實帶來了學校、教師的積極性,然而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帶來的結果是好的學校會聚集更多的優秀教師,差的學校不能平等的享有優質的師資,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種教育不公平。
所以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不僅僅要注重數量的增加,更要注重其教育改革措施實施的有效性。
[1]李黎明.云南教育改革參考資料(二)[M].云南教育科學研究院,2003.
[2]楊東平.中國教育的轉型與發展[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寒天.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全書[M].延邊人民出版社,1999(5).
[4]云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云南教育改革參考資料[N].云南教育科學研究院,2005(3).
[5]云南2005年高考實現歷史性突破[J].云南教育.視界,2006(2).
[6]高分的背后[J].云南教育.視界,2005(8).
[7]云南年鑒社,云南年鑒(1995—2007年).昆明:云南年鑒雜志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