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研究綜述
吳三三 劉曉杰
[摘 要] 隨著社會和人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研究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很有必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內涵、特征、理論基礎、表現形式、領域發展、實現過程等方面來系統梳理近幾年的研究成果,并通過論爭的梳理,肯定其成績,斟酌其不足,進而提出一些新觀點,達到對深入研究有所裨益的效果。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個體價值;研究綜述
Abstract:With the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uman, the inpidual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by human beings.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the connotation,the characteristic,the rationale and reality basis,the manifestation,the domain development,the realization process and so 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ages of the inpidual valu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 study of argument, the author brings up some new ideas which come to a good effect and will be beneficial to a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pidual value;research summary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價值主體劃分,主要有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二者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但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片面強調其社會價值,忽視其個體價值,造成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認識的偏差。隨著社會和人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研究也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到目前為止,雖然沒有專著出版,但相關的研究常見于一些著作的章節中,內容涉及多個方面,現將學術界對該問題的研究作以綜述,以便對該問題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一、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內涵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內涵,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歸納起來有五種觀點:一為“屬性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價值是指它在促進受教育者的發展方面所構成的價值屬性。”[1]“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滿足個體成長、發展需要方面的重要功能屬性?!保?]二為“需要說”,“個人價值指它滿足處于一定教育環境中的受教育者的需要?!保?]“思想政治教育對個人及需要的適應和滿足程度形成了個體價值?!保?]三為“效應說”,“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是它對個體的內在價值,即它對個體存在和發展所具有的效用和意義?!?[5]四為“關系說”,“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即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動中合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發展的目的而呈現出的一種肯定意義關系?!保?]五為“作用說”,持此觀點的人很多,如劉建軍“即它在人的成長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保?]王勤“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個體生存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也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價值或人文關懷價值?!?[8]閔緒國“指思想政治教育對個體需要的滿足和對個體成長、發展所起的促進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對個體的內在價值。”[9] 綜合以上觀點,也可以根據價值主體的不同劃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價值主體僅包括受教育者,因為教育者雖是作為個體而存在,但他們往往代表社會的一方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主要是對受教育者而言。如,馬冬“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對象個體的有用性,反映著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對象主要是廣大官兵需要的滿足。”[10]另一派認為價值主體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如,陳華“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價值。” [11]通過以上概念的解析,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又稱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在價值或人文關懷價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對在這一環境中作為主體的個體生存發展需要的滿足,是其與個體主體之間的一種相接近、相符合的積極肯定關系,是對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價值實現所起的積極效用,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方面的價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特征 相關研究成果指出,其特征主要表現為:有效性與有限性、獨特性與多樣性、滯后性與超前性[9]。有效性,即客體對主體有用,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能滿足個體的需要。有限性指個體價值要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發展、受教育對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不能盡其施展。獨特性主要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個教育對象而言是特殊的。超前性指其不僅滿足教育對象現在的需要,還要滿足其未來發展的需要。但同時具體的價值關系和價值是多樣、多層次的,而教育對象受自身素質、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屬性和功能,進而會影響其個體價值的實現,造成個體價值呈現滯后性特征。此外,還有學者指出個體價值還存在客觀性、相對性、歷史性、實踐性等特征。 筆者認為有效性和有限性應是個體價值最顯著的特征,而且有限性主要表現在作用范圍上的有限性和應有價值實現的不完全性兩個方面。對于客觀性和實踐性,筆者認為他們只能是價值的一般屬性,是共有特征,不應該作為個體價值的獨特屬性。至于發展性和超越性, 應是我們以后要重視和發展的,我們要立足長遠,為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終極目標而奮斗, 但同時又要避開有限性、滯后性特點,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并與時俱進,實現人真正全面地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理論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三個方面: 1. 個人與社會的辯證關系。大多數學者都從哲學層面分析,認為馬克思通過對物質交往和生產關系的揭示,證明了個體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相互統一的。首先,要有人類的歷史必須先有個人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不論其性質如何,目的如何,采用的手段方法是什么,都是以個體為最終的工作對象。而從事實踐活動的個體又是一定社會關系的承載者,它也只有并且只能在社會中存在。另一方面,社會不是存在于個體之上的先驗抽象物,離開一個個具體的個體,社會也只能是空洞的抽象物。依據此觀點,可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是相輔相成的,社會價值是個體價值的基礎和源泉,而個體價值又是社會價值的具體體現。 2. 馬克思主義人本學思想。馬克思主義把勞動實踐作為自己思想體系的出發點,把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作為最終歸宿點,把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理想社會的重要特征和無產階級的最高價值追求。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以人為本,一切以人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就要突出人的發展。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也是其目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也是其歸宿點;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也是其根本。 3.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人的全面發展主要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個性的全面解放。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奮斗目標和最終歸宿。 此外,還有學者指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精神與物質轉化理論、學習化社會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等也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理論基礎。學習化社會理論主要通過激發和發揮教育對象的主體性來達到增強個體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理論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與環境協調,通過增強個體的環境意識與資源意識來增強人的可持續發展意識,進而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表現形式 理論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表現形式研究存在兩種不同的視角: 1.價值客體視角。從價值客體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主要表現在引導政治方向、激發精神動力、塑造個體人格和規范調控行為四個方面[12]。還有學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滿足個人的精神需求,建構精神家園[8]; 增強心理素質[2];促進思想觀念現代化、熔鑄新型的精神品質[13]。石書臣又在原有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深化和新發展: 內容方面由導向向主導、由激勵向轉化、由塑造向開發、由調控向協調等方面發展[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