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西部地區高校“國際會計”課程雙語教學改革分析
程燕 楊蜜
論文摘要: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度發展和國際經濟一體化,西部地區對適應會計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逐步增多,西部地區高校需要通過加強“國際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材建設和課程考核方面的雙語教學改革,培養更多具有高素質的國際化會計人才。
論文關鍵詞:國際會計;雙語教學;西部地區;教學改革
21世紀以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西部地區的地方高校會計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采用雙語教學是適應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如何培養適應會計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提高西部地區基礎較為薄弱的會計雙語教學質量,是許多西部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以“國際會計”課程為例,對西部地方高校會計專業雙語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開展“國際會計”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1.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國際化的需要
2000年,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始全面實施,西部地區通過國家的支持、自身努力和開展對外合作,經濟發展實現較快的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到11.7%,超過全國同期的經濟增長水平。而2001年中國加入WTO,給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添加了新的機會,許多外資企業加大了在西部地區的投資度,尤其是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許多境外企業更加看好中國西部的投資前景。同時西部地區的企業也逐步的走出國門,融入國際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需要會計人才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內外的會計準則,這為處在西部的地方高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教高[2001]4號文件中就指出,要積極推動使用外語進行教學。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教育部在教高[2011]6號提出在“十二五”期間繼續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要求高校應該主動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強化教學關鍵環節,加大教學投入,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師隊伍、課程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影響本科專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進行綜合改革,強化內涵建設,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因此,西部地區高校對國際會計實施雙語教學是響應了教育部對高校的要求。
3.“國際會計”課程自身特點的需要
雖然全球經濟處在一體化的進程中,但是由于世界各國因為歷史的原因,經濟文化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各國的會計準則體系也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國際會計的協調愈發重要,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能夠熟悉世界主要國家的會計體系,并能用外語進行口頭和文字的交流。而“國際會計”課程本身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對理論和實務都要重視;二是與會計學其他的分支有很多重合,是很多會計概念和實務的延伸;三是對外語要求較高,一方面國際上代表性的教材也多是英文版的,另外,一些主要國家的會計準則與實務也是用英語撰寫。因此為了能培養具有不同國家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模式方面的知識,并可以承擔國際化業務的會計人才,在“國際會計”課程上采用雙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二、“國際會計”課程面臨的一些問題
1.教學方法落后
長期以來,不僅僅是“國際會計”課程,在其他會計類課程上都存在著以課堂教學為主,同時課堂上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一現象在高校擴招以后更為突出,班級的人數增多,使得教師無法與每一個學生實現對話式的交流,而且隨著手機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多,有些學生不用逃課也能通過手機上網和玩游戲,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使他們無法融入教師的教學。教學變得只有“教”,缺乏學生的“學”。而在課下,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會受到更多的因素干擾,其預習復習的工作教師就更加難以掌控。
2.教學手段陳舊
雖然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西部地區高校的電教化設備在中央與地方共建等項目的支持下迅速發展,但是相對于東部發達地區,其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絡、電子資源等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國際會計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如無法全部采用PPT、財務軟件使用有限,語音教室缺乏,很多文獻尤其是外文的電子文獻購買不起等等,這些使得教師不得不延續黑板板書,使得上課的信息量大打折扣。
3.教學模式單一
雙語教學雖然在西部地區高校陸續開展,但是受到教師雙語授課能力和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影響,很多時候雙語教學變成了教師按照教材逐章逐節的講解,在PPT或者板書采用英語的形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雙語教學變成了專業英語的學習,學生只是把學習重點放在了專業詞匯的學習,容易忽略專業學科知識點,沒有起到雙語教學應有的效果。
4.教材內容滯后
在使用的教材方面,國內雖然已經出版了許多國際會計的教材,但一方面這些教材良莠不齊,另一個原因是由于現在國內外會計準則更新較快,而許多教材出版后不再更新內容,諸如新的各國會計準則、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處理國際間企業并購等問題往往沒有涉及,這使得教材內容滯后。外文原版教材雖然質量上更適合國際會計的課程教學,但是其較高的價格會使學生無法承擔。
5.考核方式簡單
傳統的考核方式方法操作簡單,一般課程綜合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給出。平時成績多是由出勤、作業完成質量評定,而期末卷面常常是閉卷考試,并且能占到綜合成績的70%~80%,這種成績評定結果使得學生往往只重視期末考試,忽視平時學習,在期末突擊一下,雖然短期的突擊復習能提供記憶,但是這種學習形式使得學生沒有在長期學習中得到訓練,其結果就是考完就忘,失去了學習課程的意義。
上述的這些問題在許多開設了“國際會計”教學的高校中在某些方面存在。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進行“國際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尤為關鍵。 三、“國際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1.教學方法更新
“國際會計”課程課時一般較少,為了能更加體現教學中的“學”,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合作學習是興起于美國,備受美國中小學推崇的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同,合作學習主張學習的基本單位為小組,通常是由4~6人組成異質小組,分組的方法通常考慮到小組組員之間學習成績、性格等因素,組員之間通過分工與合作,互助式的共同學習,面對問題并將之解決。在合作的氛圍下,每個組員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這種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老師傳授得到的,“授人魚不如授人漁”,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或者社會背景下,通過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一些學習資料,通過主觀上的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因此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基本要素,其中合作是貫穿于學習的始終。
一項在“財務會計”課程上的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上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習成績出現顯著差別,這證實了會計學的課程中采用合作學習是成功的。因此在國際會計課程中采用合作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基本可以實現與每一個小組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根據高校的特點,在課下,通過教師的引導性內容,學生同樣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國際會計”課程進行預習和復習,提高學習效果。
2.教學手段更新
課堂教學方面,首先是采用多媒體教室,滿足基本的PPT教學。根據雙語課程的特點,在語音教室完成部分聽力和口語的課程,這主要是檢驗學生課下練習的結果。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學生都擁有了電腦,因此,一部分作業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可進入國外的一些會計官方網站,了解最新的國際會計動向,例如美國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官方網站www.fasb.org。另外,逐步建立和完善“國際會計”雙語教學的學習網站,實現遠程教育,這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突破時空限制,方便學生課下學習。
3.教學模式改革
雙語教學應同時具有三個目標:語言目標,雙語教學旨在提高學生運用兩種或更多語言的熟練程度;學術目標,無論語言目標如何重要,雙語教學首先屬于教育系統,它和單語的教學活動一樣,要以促進學生的學術表現為目標;社會目標,雙語教育系統要滿足社會和文化要求,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在這個目標下,再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通常在我國比較完善的雙語教學模式采用三種模式:一種稱為浸入式,即全部外語教學;第二種是混合式,采用外語教材,使用中英文交替授課;第三種則是半外語式,采用外語教材,基本完全中文授課。結合西部地區高校的實際情況,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雙語教學的學術目標,讓學生掌握國際會計專業知識同時提高其專業交流的能力,可以采用“半外語—混合式”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即在課程的開始階段,采用半外語式,然后逐步過渡到混合式,可以讓學生逐步適應教學模式的變化,實現專業知識和交流技能的提高。
4.合理選擇教材
很多雙語課程往往是只有英文版的教材,而根據“國際會計”實際教學中的學生反饋和咨詢專家,對“國際會計”雙語課程的教材選取中英文兩種教材,一本是《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 user perspective》(第二版),這本由美國學者Shahrokh M. Saudagaran編著,作者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待問題,較為簡明地介紹了國際會計,同時該教材在國內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英文影印版,價格相對低。中文教材選用的是常勛編著的《國際會計》,現在已經是第八版,常勛教授是我國國際會計教學和研究的開拓者,因此這本教材是非常適合中國學生。
5.考核綜合評定
過去的考核主要是劃分指標過于簡單,因此,可以在學生學習的全部過程中給予賦分。如大的指標可以分成期末閉卷考核、期中開卷考核、小組合作學習考核和平時考勤抽查考核。對每一個大的指標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再分成若干小的指標,以小組合作學習考核為例,分成合作翻譯英文文獻考核、自學國外網站資源考核、小論文的撰寫、組長給組員評分考核等等小的指標。為了避免眾多考核的主觀性,可以通過層次分析法的形式對每一個指標賦權重,這樣能夠較為合理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同時也使他們更加注重平時的學習與積累,避免了過去期末一次考試定成績的弊端。
四、結束語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度發展和國際經濟一體化加強的趨勢,西部地區對具有國際會計知識的從業人員需求將會增大,而高校是培養會計人才的基地,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使會計教育與國際接軌,西部地區高校的會計教育隊伍應該加強“國際會計”雙語教學,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國際化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