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課改下化學課堂教學的啟示
李文榮
新課程改革體現了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教師的激勵與引導,提出課堂管理的目標:創設引導所有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提高學習效率;養成學生自律的心理,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了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研究提出課堂管理的新模式——互動教學模式。強調通過學生與學生小組內互動、學生小組間互動、教師和學生互動三層關系,為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創造有利環境。面對新課改的實施,作為化學教師,如何在新課程下,加強對課程的學習、理解,領悟新課程的要求,掌握其核心實質,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本人就化學課堂教學談點看法:
1. 學習新課程,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程的理念表明,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不斷豐富的過程,教材只是一個開放性載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應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并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對教材進行調整和重組。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發現、挖掘、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并且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充分開發旨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落實課改精神的現代教育背景下,學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理論和業務水平,從教學理念到課堂授課,都需要學科教師摒棄傳統觀念,破除陳舊授課方式,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作為基礎。
2.化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教育心理學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是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情感升華的鑰匙。課堂提問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增進師生情感的交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生疑、釋疑的過程。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曾提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
課堂教學的提問要掌握時機,選取最佳提問時機,既要教師敏于捕捉,善于把握,又要教師巧于引發,善于創設。在評價學生回答時,教師也要有民主作風,讓學生有插話、提問和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形成一種和諧的、寬松的教學氛圍。
3. 提高教師的修養,實施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體現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以“問題—探索—問題解決”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拔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質、大面積提高化學質量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包括創設問題情景、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教師點撥、變式訓練、歸納小結等環節。 自主學習既是一種教育理念的更新,又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進步。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調控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實現自我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自主性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自信和情趣,樹立積極主動、獨立思考、銳意進取的學習態度,提高自學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品質。
4.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由于實驗具有直觀性,符合中學生的認識特征,容易吸引學生;實驗要求嚴格,嚴謹求實,更容易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一是在實驗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從實驗現象的突發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敏捷性,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化學變化的復雜,不斷提高學生敏銳的、獨特的觀察能力。二是開展第二課堂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三是自學能力培養,讓學生做探索性實驗,寓教學于活動之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5.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顯示出強大的信息功能,為化學新課改提供了有利條件,展現出新的情景。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可以運用文字、圖像、聲音來刺激學生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多種方式、不同表現手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生動有趣地將教學內容展現于學生面前,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現象及其反應規律。實踐證明,摒棄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之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后,課堂教學的容量、教學的直觀性、教學手段的靈活多變性等都得到了有益提升,生動活潑的課堂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春意盎然。
總之,只有摒棄傳統觀念,破除陳舊的授課方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掌握科學的教法和學法才能適應新課改新形勢,化學課堂才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