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成本
淺議逐層成本管理法對政府行政成本管理的啟示
摘要:政府行政成本與企業生產成本的不同之處在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是壟斷性的;政府并非盈利性組織,經費來源是國家財政直接撥款。這使得它具備兩大特征:權力不對等,行政收入來源無須經過市場這一關卡的檢驗,直接入賬;時間不對應,行政成本與行政收入的時間邏輯關系與企業生產成本和收入的時間邏輯關系正好相反。 關鍵詞:行政成本成本管理逐層成本管理法 一、 逐層成本管理內容及方法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職能。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系統而全面、科學和合理,它對于促進增產節支、加強經濟核算,改進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整體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逐層成本管理方法是一種新型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由杜勇、陳建英首先在《新型成本管理方法——逐層成本管理法》一文中提出,他們將日常管理中出現的成本詳細的劃分為表皮成本、內層成本和蔥心成本三個層次,利用蔥心成本模型(圖1)形象的表達出來。它是一種綜合多種成本核算方法,分析各自特征
試議全項目預算:一種控制行政成本的全新財政支出管理模式
摘要:目前對財政支出所通行的按“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分類管理的模式存在許多弊端,主要的問題是財政支出分配被編制因素束縛,在機構膨脹的帶動下行政支出被動擴張,用于社會公共服務的的專項資金則受到擠壓,公共財政目標難以實現。為此,應當改革現行模式,轉向一種“全項目化”的財政支出管理模式,擺脫按照編制養人養機構的窠臼,實現“以事定編”。關鍵詞:基本支出;項目支出;行政成本膨脹;全項目預算目前,我國各級財政部門對財政支出管理的通行做法是,采取“資金功能”加“資金性質”兩條線并行分類管理,即:在資金功能上,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的功能科目分類管理,解決資金“做什么”的問題;在資金性質上,將資金按使用渠道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兩大類,區分“養人錢”和“辦事錢”,解決資金“怎么用”的問題。以2010年向社會公開的財政部部門預算為例①,部門預算支出按照下列方式編列(見表1)。然而,上述國內通行的做法在國際上卻并不常見,如果參考世界銀行、各主要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的支出預算,就會發現,國際通行的做法是,預算支出都只按功能分類“一條線”分類,沒有按照資金性質的“第二
關于逐層成本管理法對政府行政成本管理的啟示
摘要:政府行政成本與企業生產成本的不同之處在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是壟斷性的;政府并非盈利性組織,經費來源是國家財政直接撥款。這使得它具備兩大特征:權力不對等,行政收入來源無須經過市場這一關卡的檢驗,直接入賬;時間不對應,行政成本與行政收入的時間邏輯關系與企業生產成本和收入的時間邏輯關系正好相反。 關鍵詞:行政成本成本管理逐層成本管理法 一、 逐層成本管理內容及方法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職能。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系統而全面、科學和合理,它對于促進增產節支、加強經濟核算,改進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整體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逐層成本管理方法是一種新型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由杜勇、陳建英首先在《新型成本管理方法——逐層成本管理法》一文中提出,他們將日常管理中出現的成本詳細的劃分為表皮成本、內層成本和蔥心成本三個層次,利用蔥心成本模型(圖1)形象的表達出來。它是一種綜合多種成本核算方法,分析各自特
淺析對行政成本增加的倫理思考
論文關鍵詞:行政成本行政道德行政制度倫理治理論文摘要:行政成本增大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倫理問題。行政成本增大從倫理角度來說,至少可以是由行政道德失范,行政制度不完善,社會道德調拉力度弱化造成的。由此,本文從倫理學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建議。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帶有舊體制慣性的行政管理,必然顯現出許多不適應性和弊端,它們和不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相互作用,并且通過行政過程中行政行為的人力、物力、財力耗費的增加即行政成本升高表現出來,行政成本一旦超越社會所能承受的范圍,必然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1,行政成本增加的道德內涵行政成本,從行政管理主客體來說,可以分為決策成本、執行成本、溝通成本、監控成本等。從行政環境來說,又可分為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心理成本、結構成本。無論主體之間,主客體之間倫理狀況怎樣,還是時間、資金等資源分割的公正性如何,都和行政成本有關。因此,行政成本的升高不僅有著政治、經濟、行政科學化程度的原因,同樣也有著道德的影響。行政管理的權力是人民給予的,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
行政法的成本與效益
[摘要]將成本———效益模型運用于行政法領域必須注意類似于制約因素、非必要成本地位及局限性等諸多問題;為達到以最少的成本支出獲取最佳的運行效果,還必須對行政法運行的最佳成本邊際問題進行研究。[關鍵詞]行政法成本;行政法效益;問題與對策一、行政法成本及行政法效益釋義現代西方制度學派的興起及經濟分析法學的產生,將效益導入法律,形成以效益為基點的法律分析。該學派的代表人物羅納德·科斯把經濟學的交易成本與社會成本理論運用到法律分析中,其中對法律所作的經濟分析,集中到一點就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取向在于效益。制度學派另一代表人物波斯納認為:“法律的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是否及在哪種情況下,非自愿性的交易(指法律強制下的交易———引者注)可能會提高效益。”〔1〕(P7)經濟分析法學認為,所有的法律活動和全部法律制度,都始終存在一個有效地利用資源,減少法律運作交易成本,從而獲得較大收益的問題。(一)行政法成本的涵義對于什么是行政法成本這一問題,目前,我國行政法學界還沒有明確的闡述,即使在西方法律的經濟分析學說那里,也找不到明
完善我國行政單位經費支出核算 增強成本效益意識
摘要:本文針對國行政單位會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建議,尤其是在經費支出的核算與控制上提出了具體措施。首先提出構建行政單位經費支出賬戶體系,增加反映經費支出的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其次提出了行政單位會計報表及報表分析的改進建議。使行政單位會計在控制經費支出、節約財政資金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問題的提出1、我國行政單位經費支出失控行政單位是指進行國家行政管理,組織經濟和文化建設,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單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政府機關。去年兩會期間,部分政協委員指出:我國的行政成本不但遠高于歐美發達國家,而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不僅加大了財政負擔,而且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國行政經費浪費嚴重的問題仍然是今年兩會期間的熱點問題。近來,關于政府公務人員一天耗電量是普通百姓的19倍,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至少在6萬元,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等,這些反映行政管理費用浪費的消息不斷的見諸于報端。此外,近幾年國家各級審計機關披露的信息顯示,我國行政單位(政府機關)財務管理很亂,會計違規現象十分普遍。像揮霍公款,貪污挪用公款
政府行政成本分析和控制
年份 (二) 政府規模龐大 1 政府層級過多、機構臃腫 當今世界200多個國家中,有8個小國僅設一級中央政府,有25個國家只設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有67個國家其中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只設三級政府,我國現在卻是中央、省、市、縣和鄉五級體制。每一級地方組織又層層設置了與上一級政府相對應的機構。正式、臨時機構繁雜,其中省一級平均超設機構25個,地區超設機構20多個,城市超設機構15個,縣超設機構10個。過多的政府層級和不斷膨脹的機構設置,使政府各項開支巨大,給財政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2 政府行政人員數額巨大 在我國,機構林立導致了政府行政人員的迅速增加,隨之而來的便是無法遏制的增長迅猛的巨額人員經費支出,這是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最大的一個成本項目。據統計,我國人口同行政事業單位由財政供養人數的比例,建國初期是600∶1 ,1978年為50∶1 ,2003年為28∶1。財政供養人員管理失控,增長迅猛,財政支出的大部分被“人頭費”吃掉了。現在許多行政機關雖然也強調要減員增效,但實踐中有時卻會逆向運行。如某省國土資源系統超員高達30 % ,個別縣國土局多達500 多人,超編好幾倍
論降低行政成本的前提
一、國家、政府與政府的職能從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來看,目前有關國家產生的各種政治學說都認為,國家起源于社會,國家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社會的需要,在二者的關系中,社會是第一性的,國家是第二性的。馬克思主義階級論認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剩余產品的積累,其直接后果是導致私有制的產生和階級的產生,階級利益沖突隨之發生。如果沒有一種控制機制來調解這種利益沖突,整個社會將會陷入混亂狀態。此時國家就作為一種超越社會的權威出現,來調解社會的對立與沖突,在這一過程中,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就會轉變為政治上的統治階級。契約論的觀點則認為,人們最初生活在沒有國家和法律的自然狀態之中,享受自然權力,人類行為受自然法的支配,但由于這種自然狀態存在很多不便、沖突和恐怖,人們就聯合起來,訂立契約,每一個人都讓度出一部分自己的自然權力給一個公共機構掌握,由這個公共機構來調解沖突和控制恐怖,以保障每個人的權力和安定的生活,這個公共機構就是國家。國家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政府是國家的具體化,國家產生的必然性也就體現了政府產生的必然性。從根本上說,政府的主要職能包括:(1)保護公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