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現代音樂


關于對笛子與交響樂隊作品《蒼》中現代音樂元素的理解及演繹

摘 要:楊青創作的笛子與交響樂隊作品《蒼》是近年來在笛子作品中最具影響力的現代作品之一,它在現代作曲技法的運用以及現代與傳統的契合等方面都有著較為成功的筆觸。文章闡述了該作品在現代音樂元素運用方面的個人理解以及它們在演奏作品中發揮的重要指導作用。 關鍵詞:楊青;笛子與交響樂隊作品《蒼》;調式構成;調的布局;音域;音區;長短結合;現代音樂元素笛子與交響樂隊作品《蒼》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楊青①創作的作品,也是近年來涌現的現代竹笛作品之成功典范,由此得到了許多演奏家的青睞,筆者也將此作品作為保留曲目之一在各式的舞臺上多次演繹。它的成功來源于其植根于民族音樂的語言;來源于其深邃難尋的意境;來源于作為現代作品的良好可聽性;更來源于其傳統與現代技法的最佳契合。但作為從事民族音樂演奏的我們來講,對現代音樂的了解尚知之甚少,試想如對作品沒有深入的理解,又何來演繹?如何演繹?因而對于這類作品我們必須秉承悉心鉆研的態度,從研究作品入手,深入剖析其現代音樂語言的精妙之所在,以此輔助我們更好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完美的演繹作品。 一、調式構成及調性布局 1.調式構成 作品《蒼》的音高材料取材

2012-01-16

試談孔子樂教思想與現代音樂教育的傳承關系

【論文關鍵詞】孔子教育思想 審美教育 傳承意義【論文摘要】孔子是先秦樂教的提倡者,更是實踐者。他在當時樂教領域中做出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對現代音樂教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本文試著對照現代音樂教育思想從孔子的樂教思想中選擇了三點進行淺顯的論述,旨在揭示孔子的樂教思想與現代音樂教育之間的傳承關系。先秦時期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進人了一個新的歷史轉型時期,而與這一時期經濟特點相應的樂教文化也發生了變化,“禮崩樂壞”的出現使得音樂活動擺脫禮樂制的束縛而成為聲色娛樂的工具。因此,先秦的教育思想家將言樂的問題和社會政治問題作為一個共生的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音樂教學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孔子的樂教思想。這些思想傳承至今,現代音樂教育的許多重要教學論點或多或少受其影響。本文就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樂教思想試談其對于現代音樂教育的意義。1提高樂教的地位從孔子的教學內容來看,他所施教的“六藝”科目,“樂”僅次于“禮”居第二位。在施教的基本教材“六書”中“詩”、 “樂”分別處于重要地位。孔子

2010-10-28

民族打擊樂器在現代音樂中的編配

摘要:隨著現代音樂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增強,特別是新民樂的興起發展,對民族打擊樂器編配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民族打擊樂器在現代音樂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中國音樂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民族打擊樂器;現代音樂;介紹;編配 在當代音樂中,打擊樂使用越來越多,地位也日漸提高。這也就意味著現代音樂對民族打擊樂器編配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民族打擊樂的編配做以下論述。 一、民族打擊樂器介紹 中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繁多,形制不一,一直未有公認的分類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見的分類方法。 根據打擊樂器形制:常見有分為鼓類、鑼類、鈸類、板類、鐘類、石片類等。 根據打擊樂器發音方式:常見有分為體鳴類、膜鳴類等。 根據打擊樂器發音體的材質:常見有分為響銅類、響木類、響革類、響石類等。根據打擊樂器是否有固定音高:分為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和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 這些分類方法都各有道理,但又不夠全面,所以民族打擊樂的分類至今仍在研究、總結和完善中。在這里采用根據發音體材質分類的方法介紹各種樂器。 響銅類:指所有用銅制作的打擊樂器,包括大小鈸、大小鑼、云鑼、碰鈴、編鐘等。 鈸:也被稱作“镲”,圓片式打擊樂器。鈸分為

2010-07-23

淺談西方現代音樂個性的傳統溯源

論文關鍵詞:西方現代音樂個性創新論文摘要:現代西方音樂文化的個性張揚已達極致,出現了紛繁多變的各種音樂表現形式。從表面來看,這種個性化與傳統的音樂相比已面目全非。但從歷史的角度審視,現代西方音樂的個性發展和西方音樂的傳統歷史有著必然的聯系。20世紀的西方音樂在不同思想文化背景和不同音樂觀念的支配下,出現了流派紛呈、風格各異的現象。一些作曲家出于對舊世界的反叛和對新音樂的探索,在旋律、調性、節奏、配器、曲式等方面創立了與傳統手法有天壤之別的新樣式,形成了新古典主義、表現主義及微分音樂、噪音音樂、序列音樂、電子音樂、偶然音樂、拼貼音樂、新調性音樂等形式。這些紛呈各異的音樂形式之產生,與具有創造才能的音樂家是分不開的。意大利作曲家、鋼琴家布索尼宣稱:“有創造力的藝術家的職責始終是創造規則,而不是沿用已有的規則。只會沿用舊規則的人決不能成為一個創造者。”法國作曲家瓦萊斯終身只追求兩件事:一是解放聲音和音響;二是尋找新的聲源。表現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勛伯格提出“作曲家力求達到的唯一的、最大的目標就是表現他自己”的觀念。正因為音樂家有求異的觀念,才有創

2010-07-08

現代音樂美學思想探微

摘要:西方的現當代藝術種類繁多 ,錯綜復雜 ,晦澀難懂。凱奇則更是把非音樂因素介入音樂 ,以“無聲之樂”的形式來表現音樂,從而達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以此來表達“藝術即生活 ,生活即藝術”的美學思想。然而,這種美學思想是值得商榷的,無聲音樂嚴重的影響了音樂的發展,甚至改變了藝術的發展軌跡,本文通過對音樂本質的研究,來重新詮釋無聲音樂。 關鍵詞:現代音樂美學;4分33秒;無聲之樂 在20世紀這個新的音樂思潮競相涌現的年代里,音樂美學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音樂的自律和他律依然是美學界議論的焦點。音樂自律論也被稱之為形式主義音樂理論,它是18世紀和19世紀西方音樂美學理論中的兩大流派之一。這一流派以奧地利音樂理論家愛德華?漢斯立克為代表,他在《論音樂的美》一書中認為:音樂的美是一種不依附、不需要外來內容的美,音樂只是樂音的運動形式,情感的表現不是音樂的內容,音樂也不是必須以情感為對象,音樂不描寫任何情感。實際上,漢斯立克主張音樂的美來自于音樂本身,與其表達的情感和內容無關。音樂的原始要素是和諧的聲音,它的本質是節奏。音樂他律論也可以稱作音樂的情感論,這一流派認為:音樂是人類情感的表現,它受

2010-06-24

建構現代音樂節奏訓練的數理思維

摘要:音樂節奏的現代性為視唱練耳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大量現代音樂作品的節奏創作思維遵循一定數理邏輯關系,從此關系入手展開教學,建構現代音樂節奏訓練的新思維是本文的寫作主旨與中心內容。關鍵詞:現代音樂;節奏訓練;數理思維;節奏感;“中介聲部”一、 數理邏輯在現代音樂中的突顯節奏因素的巨變是現代音樂區別于調性時期音樂的一個顯著特征, 在20世紀音樂作品中,節奏從節拍與小節線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第一次以其個體、獨立的特征,推動音樂線條向前發展,節奏的結構力作用得以施展,作曲家們推出全新的節奏構思或在根本上用節奏去主導音樂結構的全部,為音樂燃起了全新的魅力。20世紀作曲家通過對節奏細胞的應用使作品的總體由一種具有內在聯系的數理因素構成,在音像上有很強的感染力。例如:變拍子的“節拍數遞增、遞減”。①斯特拉文斯基《誘拐的游戲》中的定音鼓片段:可見,以八分音符為基本單位,換置規律為三種形態:其一為奇數列:“3-5-5-3”,(1-4小節)其二為遞增、遞減數列:“3-4-5-6-5”,(4-8小節)其三為偶數列:“2-6-6-6-6-2-6-

2009-10-26

提介使用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培養現代音樂教育人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開始在我國音樂教學中運用,隨著電子工業的迅猛發展以及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這一輔助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教學中,尤其是在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中,人們充分利用了它的省時、節資、實時便捷等特點,建立了數碼音樂教室,實行部分課程的集體授課,大大緩解了我國師范院校普遍存在的師資不足的狀況,深受人們的歡迎。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應根據未來音樂教學的需要,在師范教學中提倡使用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它的優勢,更好地培養音樂教育人才。一、 數碼音樂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對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著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我國師范院校主要是為基層教育培養師資。在音樂教育中,九年制義務教育除了要讓中、小學生學習掌握部分音樂技能外,更重要是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音樂審美感,而這道德要求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審美感以及音樂表達力。長期以來,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及師資不足等問題對師生間的音樂語言溝通影響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師生間“教”與“學”的能動性,例如在“一對一”的鋼琴

2006-12-04

淺論中小學現代音樂電子教材的整體框架

在參與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面向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研究”子課題“中小學電子教材建設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的《基于信息資源的中小學電子教材的理論與實踐》的開發研究過程中,深深體會到了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沖擊和推動作用,傳統的課程教材和教學模式正在逐步受到沖擊和發生裂變,一場新的教育變革已經到來。特別是在全教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把藝術教育提到了是一種人格教育的高度,更是給廣大藝術教育工作者增加了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心。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促使我們對音樂教育的現狀和未來作出理性的思考,對音樂教材和教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本文擬就參與《基于信息資源的中小學電子教材的理論與實踐》開發與研究過程中對音樂電子教材引發的思考談一些自己的體會,誠與同行們商榷、探討。一、 音樂教育電子化勢在必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子計算機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方便和效率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標準化帶來的革命,使得音樂也可以用統一的語言進行數據交流,這

2006-12-05

中國近現代音樂課程觀之探討

中國近現代向西方乞靈的經歷是從純技術的學習發展到理論文化的借鑒,體現在音樂教育上便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參照和學習。這段時期出現了很多教育家、美學家、音樂教育家,他們緊跟時代變化的趨勢,立足于中國的音樂教育現狀,結合我國的音樂課程發展實際,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意義的想法并進行了探索性的嘗試。可以說近現代的音樂課程在這些教育家的努力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文便是梳理20世紀上半葉,在西方教育模式影響下他們的音樂課程觀,對其中存在的差異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1.因地制宜進行音樂教學蔡元培在音樂教育的方法上主張靈活自然,不要機械刻板。他說:“兒童本喜自由嬉唱,現在的學校內,卻多照日本式用1234567等,填了譜,不管有無意義,教兒童去唱。這樣完全和兒童天真天籟相反。……實則我們中國,也有簫、笛等簡單的樂器,何嘗不可用?不要事事模仿人家,終不免帶著機械性質,于美育上,就不可算是真美。”也就是要求搞音樂教育的人,要從兒童的天性出發,遵循音樂教育的規律,根據我國自己的國情,因地制宜地用民族樂器代替西洋樂器進行音樂教學。2.力求音樂課程體現出是培養聽覺的音

2009-01-08

現代音樂的美學價值

內容摘要:現代音樂創作中,作曲家對作品自我感性認識后產生的靈感和真實流露、未經過理性思考而編織的旋律,才是現代音樂中真實的美。當今,作品的理性創作手法遠遠高過人們對作品的感性認知。持有傳統的音樂審美觀念,很難對現代音樂作品產生美感。理性思考設計作主導的音樂構成方式,不能完全保證聽覺效果的完整,想通過理性的嚴謹帶來成功的現代音樂作品是不切實際的,現代音樂的美學價值則無從體現。關 鍵 詞:現代音樂理性思考美學價值現代音樂自20世紀產生以來,對普遍認同傳統音樂的人們產生了不小的沖擊,種種陌生、刺激,甚至沒有任何可聽性的聲響效果不斷拷問著人們對音樂的最初理解——音樂是美妙、動聽、愉悅于人的。斯特拉文斯基認為:“音樂從它的本質來說,根本不能表現任何東西,不管是一種感情、一種精神狀態、一種心理情緒、一種自然現象……從來不是音樂的本性。表現絕不是音樂存在的目的。”①但漢斯立克認為:“空間的運動和時間的運動,以及對象的色彩、纖麗、大小,與樂音的高低、音色、強弱之間存在著有事實根據的類似性,因此我們確實能用音樂來描繪事物。”②音樂是給人聽的,本質就是使人快

2009-01-09

淺談中國現代音樂的風格與特色

[摘要]歷史發展到21世紀,為世人展現出一幅多元的文化圖景。很多原有的文化局面在新世紀新觀念的沖擊下重組再生;同時,隨著這一文化格局的改變,人們對多元文化現象的思考日趨深入。[關鍵詞]中國現代音樂 音樂風格 音樂特色上海是我國最早的現代音樂文化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專業音樂教育就從這里開始的。在當前世界文化趨于多元化發展的重大變革的環境下,中國的作曲家在時代的呼喚中,將古老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創作出了各種新體裁、新風格、新品種的現代音樂作品,他們同樣為中國的現代音樂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中國的現代音樂由于歷史的各方面復雜原因,起步較晚,發展也比較緩慢。因此,在當代中國現代音樂的創作領域里,特別是交響音樂的創作還需要得到社會更加廣泛地關注與重視。20世紀后期以來,中國的音樂創作領域里不斷地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作曲家在具體的創作實踐當中,從作品的題材內容到音樂的表現手段上,從寫作的藝術觀念到創作技法上,出現了全方位的“躍動”和“追尋”。無論是音樂創作中的個性和思想,都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銳氣和活力。香港作曲家曾葉發

2009-05-20

淺談現代音樂的音樂存在方式問題

[內容摘要]在對音樂的研究中,存在方式問題,往往是沒有被重視的,對現代音樂的研究尤為如此。本文從音樂的存在方式問題角度,對現代音樂中的代表流派及其作品、音樂理論進行了淺要的分析和總結,并對其以后的研究發展作出展望。[關鍵詞]現代音樂;后現代音樂;音樂存在方式 音樂的存在方式問題,是音樂美學研究中第一性的問題,應從音樂在形態、意識、行為三方面構成的完整存在來全面認識。奧地利音樂家漢斯立克曾在《論音樂的美》一書中提出:“情感表現完全不是音樂的職能,音樂的美是一種不依附、不需要外來內容的美,音樂同音樂之外的思想范圍無關。”他得出了“音樂的內容只是樂音運動的形式”這一最終結論。的確,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是以音響及其運動形式作為音樂的存在方式,這是一種強調“音本體”的“自律論”的音樂美學思想,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研究方法的片面性,從而使對音樂存在方式問題的研究重新得到了重視。 “現代音樂”是對19世紀末到21世紀音樂藝術中各種新興音樂流派的一個總稱。在這一階段,西方音樂經歷了一個質的變化,產生了眾多的音樂流派及音樂理論體系。其中,代表著各個時期專

2009-07-01

感悟中國現代音樂的真諦

上海是我國最早的現代音樂文化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專業音樂教育就從這里開始。自20世紀初期以來,中國早期許多著名教育家、音樂家,如蔡元培、李叔同、蕭友梅、聶耳、冼星海、黃自、賀綠汀、丁善德等老前輩,他們都在這里留下了開創中國音樂道路的辛勤汗水和足跡,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們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綜觀中國現代音樂的歷史,中國的現代音樂發展也就是沿著這一歷史的軌跡,在不斷向前發展和不斷地創新。在當前世界文化趨于多元化發展的重大變革的環境下,中國的作曲家們在時代的呼喚中,將古老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創作出了各種新體裁、新風格、新品種的現代音樂作品,他們同樣為中國的現代音樂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中國的現代音樂由于歷史的各方面復雜原因,起步較晚,發展也比較緩慢。因此,在當代中國現代音樂的創作領域里,特別是交響音樂的創作還需要得到社會更加廣泛的關注與重視。20世紀后期以來,中國的音樂創作領域里不斷地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作曲家們在具體的創作實踐當中,從作品的題材內容到音樂的表現手段上,從寫作的藝術觀念到創作技法上,出現了全方位的“躍動”和“追尋”。無

2006-06-19

從媒體關于現代音樂之爭論所引發的思考

本來媒體關注現代音樂是件好事,讓他們二位在一起相互交流也是很有意義的。但現場卻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形:當卞祖善批評了譚盾的《樂隊劇場》和《鬼戲》等作品,并評價在這次上演的《永恒的水》中“沒有聽到暴風雨的力量,沒有聽到搖籃曲的純真,也沒有聽到眼淚般的悲哀,聽到的只是很一般的水、很自然的水的聲音,這種水的聲音應該是很簡單的……”后,譚盾回了一句“因為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是完全不可能去溝通的”后就起身離開了演播室。盡管后來在主持人的堅持下節目還是繼續進行下去,但此事掀起的軒然大波則不久后就拉開了帷幕。在此期節目播出前后曾有一些媒體對潭盾作品音樂會發表了看法,在這些評論中似乎批評的聲音占了上風,比較典型的是2001年10月30日曹利群在《北京青年報》發表的《譚盾的水把戲》一文,認為“陶樂也好,紙樂也好,水樂也好,說觀念變化都有些勉強,因為真正變化的是‘發聲’的媒介,如果說只要是你先玩的而別人沒有玩過的你就是創新,那標準是不是有點兒太低了”;2001年11月12日鮑昆在《北京青年報》發表《音樂與雜耍——評譚盾帶來的兩部新作品》一文,指出“音樂就是音樂,在音樂之外的東西是最終無法

2006-06-19

論現代音樂

(一)音樂教育擔負有傳授知識的任務,學生必須具有多方面的廣博的知識,包括對具有混亂思想的現代主義音樂的知識也應有所了解。當然,學習知識也應采取批判的態度,而不了解當然也就無法批判。在音樂藝術問題上,特別還有個流派、風格、體裁等問題,學生對歷史上的和當代的一些流派、風格、體裁等必須有所了解。(注:《音樂教育事業的勝利》,寫于20世紀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見《音樂與音樂家》第225~226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1988年11月第一版。)(二)有人說音樂也要“現代化”。說真話,我弄不清這是指的什么?音樂要表現“現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美學趣味?這是無可非議的,自古以來的音樂大多如此。因為“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就要改變音樂題材、體裁、樣式……?這就要分析一下了。音樂要按照“先鋒派”路子走?這問題更復雜了,“先鋒派”不是一家,哪一種是“真正老王麻子”?在金錢至上、競爭第一的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作曲者處于一種前所未有的社會動蕩中,“宮廷樂隊”沒有了,“仆從制服”和“年金”也沒有了,任何樂隊都要靠各種各樣贊助人,期望更多的“基金會”來捐助,作曲家較

200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