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宋代文學


關于論田錫與宋初的文學批評

在《答胡旦書》中田錫說: 君欲以文采聲稱,與之相較勝。亦猶洞庭震澤,幅員千里,吞納江漢。雖飛濤駭湍,浮天沃日,得不謂之壯哉!真場籍中燕魏豪俠也。君既不以余鄙陋淺近,許與為交游。若使各言其志,則余嘗聞孟軻稱仲尼日.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也,又日,至仁無敵,禮稱顏子,得一善,必拳拳服膺。語日,德不孤必有鄰。設使至藝如至仁,自然無敵;德茍修而眾善必為己鄰,名栽德而行。故君子金玉其名,砥礪其行,行茂而榮名,人莫得而勝之也他要求文學家要有一定的道德修養,應嚴格遵守儒家的道德規范。因此,他非常強調“君子之行”和“君子之文”。“夫有君子行不有君子之文者,漢申屠嘉、周勃也;有君子之文不有君子之行者,唐元稹、陸摯也。”他用傳統的儒家思想來認識并評價元稹與陸摯,在今天看來,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其中又確實包含著藝術真實性的深刻涵義,那就是行文合一。田錫已明確表示,如果他在“君子之行”和“君子之文”中作出選擇,那么,“與其有文也,寧有行也。”這正準確把握了文學與人的關系,把握了文章和道德的關系,同時,又涉及到了文學藝術真實性等一系列創作原則。這當然也不是田錫的發明。在宋初,柳開也曾經表

2011-11-30

淺議《古詩十九首》對唐宋文學的影響

摘要:《古詩十九首》以其豐富的內涵和純熟的藝術手法受到后代的高度贊譽,尤其影響了唐宋文學的發展。它的抒情藝術。比如善用比興、情景交融、意象選擇。以及曲筆傳情等,這些都為唐宋抒情詩詞藝術發展帶來諸多啟迪,影響深遠。 關鍵詞:《古詩十九首》;唐詩宋詞;抒情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詩歌一直占據著主流地位,我國號稱“詩之國”,而唐詩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最終創下了雙峰并峙的歷史輝煌。究其原因,唐詩宋詞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逐步達到藝術的“盡善盡美”的。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古詩十九首》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所謂“古詩”,一般指漢代樂府中未曾入樂,或原曾入樂而失去標題,并脫離了音樂的歌辭,在社會上流傳已久,無專門名詞,因此泛稱為“古詩”,《古詩十九首》就是如此。《古詩十九首》是由無名詩人創作的五言抒情短詩,最早見于《文選》,因其年代久遠,大都散佚,具體篇數不能詳考,人世難詳,蕭統《文選》只著錄了十九首,后人便以十九首稱之。其作者與所作時代為西漢還是東漢,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此處不作詳述。這十九首無名氏短詩自問世以后,就一直備受詩論家推崇,鐘蠑的《詩品》稱其“文溫而麗,意悲而遠,驚心

2011-11-29

關于從論爭看唐宋派的文學思想建設和文派要求

[摘要]茅坤在文學思想的建設進程中,曾與派內的唐順之、蔡汝楠和派外的徐中行等人發生爭論。正是在爭論中,茅坤不僅擺脫了前七子派的古文宗法,而且成功超越了以唐宋文代替或包容秦漢文的思維局限,以地理喻文,提出神理說,建立了古文正統論。在將詩歌正統讓與七子派的同時,茅坤又代表唐宋派堅決捍衛其古文正統地位。 [關鍵詞]唐宋文派;七子派;古文正統;詩歌正統;文派爭論對明代唐宋派的文學思想,21世紀前的研究重點大抵是放在對其成員主要是唐順之和茅坤的文學主張進行論點抽繹和定性評價上,進入新世紀,則似有了兩個研究路向:一,以前一時期提出的相關命題為話域,以更細致的材料梳理為基礎,以更準確的流派關系認識為理據,進行新的哲學思想、文化藝術精神的辨析、闡釋和理解;二,對前一時期習以為常、幾乎不加討論的成員構成及稱名緣由,進行新的梳理、厘定和闡說。對第二點,筆者以為,唐宋派是一個活動于前后七子派之間,且大部分文學主張與之針鋒相對,在客觀事實上存在的文學流派,只是其成員當以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人為代表,歸有光則不能算。對第一點,筆者以為尚須闡明這樣兩條認識:一,三人的文學思想各有相當復雜之發

2011-09-03

關于《古詩十九首》對唐宋文學的影響

摘要:《古詩十九首》以其豐富的內涵和純熟的藝術手法受到后代的高度贊譽,尤其影響了唐宋文學的發展。它的抒情藝術。比如善用比興、情景交融、意象選擇。以及曲筆傳情等,這些都為唐宋抒情詩詞藝術發展帶來諸多啟迪,影響深遠。 關鍵詞:《古詩十九首》;唐詩宋詞;抒情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詩歌一直占據著主流地位,我國號稱“詩之國”,而唐詩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最終創下了雙峰并峙的歷史輝煌。究其原因,唐詩宋詞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逐步達到藝術的“盡善盡美”的。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古詩十九首》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所謂“古詩”,一般指漢代樂府中未曾入樂,或原曾入樂而失去標題,并脫離了音樂的歌辭,在社會上流傳已久,無專門名詞,因此泛稱為“古詩”,《古詩十九首》就是如此。《古詩十九首》是由無名詩人創作的五言抒情短詩,最早見于《文選》,因其年代久遠,大都散佚,具體篇數不能詳考,人世難詳,蕭統《文選》只著錄了十九首,后人便以十九首稱之。其作者與所作時代為西漢還是東漢,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此處不作詳述。這十九首無名氏短詩自問世以后,就一直備受詩論家推崇,鐘蠑的《詩品》稱其“文溫而麗,意悲而遠,驚心動

2011-09-03

唐宋文學中文體意識之分析

關鍵詞:唐宋文學 文體意識 文學史 辨析 摘 要:本文以文體意識為角度,對文學發展史的思路進行了探索研究。先是闡述了文體意識的定義與我國古代文體研究的現狀,提出了文體意識研究要與具體的歷史背景結合,并分析了唐宋時期文體的存在的狀況和五大主要文體;然后通過唐宋時期文體意識的辨析,提出了古代文體研究應注意的問題;最后重點闡述了文體研究的多面性和文體研究的作用。 文體是指獨立成篇的文本體制,是文本構成的規格和模式,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也是某種歷史內容長期積淀的產物。中國文學在唐宋時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且其文體形式也極為豐富。而以往對于唐宋時期文化的研究,則呈現出了一種重內容輕文體的傾向。本文就從文體的角度出發,對唐宋文學中的文體意識,進行探討。 一、文體意識的定義與研究現狀 (一)文體意識的定義 所謂文體意識,按照陶東風先生的解釋,即“一個人在長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對于文體特征的或明確或朦朧的心理把握”。一般而言,文體意識比較強的人們最熱衷于確證規范、辨析源流。 (二)文體發展史與文體意識的研究現狀 談文體意識研究離不開文體發展史的研究,兩者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包含與滲透的關

2011-09-03

論田錫與宋初的文學批評

論文摘要:田錫推崇自然、尊重個性的文學批評觀,為活躍宋初的古文觀念,豐富宋代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宋代文學批評史上應享有一席之地。論文關鍵詞:田錫;宋代;文學批評田錫,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屬四川)人,生于后晉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卒于北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進士及第,官至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宋史》卷二百九十三有傳,著有《咸平集》五十卷,今傳世。在宋初,田錫是作為一位政治家出現的,然而.他的文學批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對活躍宋初的古文觀念,豐富整個有宋一代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宋代的文學批評格局中應該有一席之地。宋初的古文觀念雖然是唐代古文觀念的延續,但是,在延續的過程中也顯示出自己不同的氣象。宋初的古文家們繼承了唐代古文“文以明道”的理論宗旨,韓愈、柳宗元幾乎毫無爭議地成為他們摹仿和學習的范本,成為他們的精神偶像。在對古文進行具體批評的過程中,宋初的古文家們提倡文道合一,為文平易,反對艱澀,其目的在于糾正晚唐五代以來的頹靡文風,引導整個宋代的文風,使之向雅正

2011-03-04

試析北宋詞壇“柳永熱及其對后世文學創作的影響

論文摘要:柳永是北宋初期詞壇一名著名庶族詞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深得廣大市民喜愛、在市井歌樓廣為傳唱的詞作。他大量吸收蘊藏在民間的藝術養分,創新詞曲。他的詞作語言通俗、曲調流暢,瑯瑯上口,在當時民間廣為流傳,在那個時代形成一股強勁的“柳永熱”。這股“熱旋風”的形成是宋初社會文化轉型的產物,和柳永自身一生的境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同時是他適應文化市場的需求,重視市民文化消費水平及其心理對詞傳播影響的結果。“柳永熱”對后世文學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論文關鍵詞:北宋詞壇;柳永;柳永熱;文化消費柳永(約987一約1053),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個專業寫詞的人。柳永詞作自問世以來,即打破隋唐以來詞創作蕭條沉寂的局面,使得詞作從只有王公貴族士大夫欣賞的陽春白雪走向民間,成為當時最受廣大底層普通百姓喜聞樂見和歡迎的“流行歌曲”,也因此使得柳永成為北宋時期最受推崇的詞壇偶像和最具影響力的詞人。我們把北宋詞壇這種現象稱為“柳永熱”現象。筆者不揣鄙陋,擬對“柳永熱”現象作分析,并探討北宋詞壇出現“柳永熱”的成因及其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的啟迪。關于“柳永熱”現象,在

2010-11-12

淺析北宋詞壇¨柳永熱及其對后世文學創作的啟迪

[論文摘要]柳永是北宋初期詞壇一名著名庶族詞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深得廣大市民喜愛、在市井歌樓廣為傳唱的詞作。他大量吸收蘊藏在民間的藝術養分,創新詞曲。他的詞作語言通俗、曲調流暢,瑯瑯上口,在當時民間廣為流傳,在那個時代形成一股強勁的“柳永熱”。這股“熱旋風”的形成是宋初社會文化轉型的產物,和柳永自身一生的境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同時是他適應文化市場的需求,重視市民文化消費水平及其心理對詞傳播影響的結果。“柳永熱”對后世文學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論文關鍵詞]北宋詞壇;柳永;柳永熱;文化消費關于“柳永熱”現象,在相關典籍中均有記載,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柳詞受追捧者眾多,層次廣泛。追捧柳詞的有皇帝、宰相、和尚,那些歌妓和普通老百姓就不用說了。據陳師道《后山詩話》記載:“柳三變游東都南北二巷,作新樂府,從俗,天下詠之,遂傳禁中。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宋哲宗宰相韓維也是“柳永迷”。韓維“每酒后好謳柳三變一曲。”邢州開元寺和尚法明更是超級“柳永迷”。他“每飲至大醉,維唱柳詞”,“或有召齋者則不赴;有召飲者欣然從。酒

2010-11-12

試論宋夏戰爭對范仲淹文學創作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范仲淹 宋夏戰爭 邊塞詞 詩史性質論文摘要: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其文學創作深受束夏戰爭的影響,并呈現出兩大特點:其一是以詩文記吏,再現戰爭場面;其二是以邊塞生活入詞,首創豪放詞風,擴大了詞體的表現范圍其作品使我進一.步認識了文學與歷史之間的互動關系。范仲淹(989一l052),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軍事家。作為一名在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文人.范仲淹一生共創作了詩歌300多首,散文160多篇,詞5首。范仲淹所生活的北宋中期,正值與西夏關系最為緊張的時期,作為一名儒家士子,他始終為西北戰事而擔心,并由此“痛心疾首,日夜悲憂,發變成絲,血化為淚”。此后他擔當將帥,親自走向西北邊塞守邊御夏。長達四年的戰地經歷,使得范仲淹對宋夏戰爭有著更加真切的體驗,其文學創作風貌也因此深受影響,并呈現出兩大特點:其一是以詩文記史,再現戰爭場面;其二是首倡豪放詞風,擴大了詞體的表現范圍。目前學術界對范仲淹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政治革新、教育貢獻、學術成就、軍事外交才能等方面,卻忽視了宋夏戰爭對其文學創作的影響。有鑒于此,本文將對此

2010-07-16

北宋詩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學史意義分析

分布地理研究是歷史文化地理研究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用來研究某種類型的人、事、物的地理分布,通過地理分布的分析,去發現事物背后某些帶有本質性或者規律性的東西。分布地理也是一種定量分析,但它又與純粹的定量分析有所不同,定量分析重在以數字說明問題,而分布地理則將數字與地理結合起來,通過地理分布上的數量、范圍以及結構、關系等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分析,去研究文化地理問題。本文嘗試用地理分布理論來研究北宋詩人,主要想解決如下一些問題:了解北宋詩人的地理分布狀況,并通過詩人地理分布的分析,了解北宋詩歌發展與地理之關系,研究北宋各地區文學之狀況,亦欲借此來研究宋代文學發展中的某些問題。 在分析之前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只是就詩人的占籍來進行統計,但占籍并非對所有詩人都具有同樣的意義,而且占籍本身就有許多難以確定處,比如依據慣例,“籍”是指祖居之地,但究竟某氏于某地居住幾代稱之為某籍才比較合適呢?是父、祖,還是曾祖、高祖?本文統計雖然以祖居之地為準,但考慮到地域文化對作家的影響,所以也兼顧到父輩的情況,比如韓淲(1159-1224),祖籍開封雍丘,其父韓元吉(1118-?)南渡后已徙居信州上饒,很顯然

2008-09-08

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學史》研討會綜述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遺產》編輯部、中國韻文學刊編輯部、湖北大學和中南民族學院聯合主辦的宋代文學研討會于1998年6月8日至12日在武漢湖北大學召開。會議集中討論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總纂的中國文學通史系列中孫望、常國武主編的《宋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的成就與不足,并對當前宋代文學研究的有關問題展開討論。南京師范大學常國武教授首先介紹了《宋代文學史》編撰的過程,并以“平”作為該書的總體評價。所謂“平”,即平穩、平實。具體地說,該書篇幅大,資料豐富,撰稿人多是某一領域的專家,他們對自己所論述的作家有深入的研究,不僅能夠提供可信的第一手資料,而且能夠提供新的材料、新的觀點和新的發現。特別是該書在作家論的基礎上增加總論,力求準確描繪出宋代文學發展的軌跡,在文學史的編寫體例上有所創新。當然,由于撰稿人多是年齡較大的老輩學者,未能擺脫傳統的文學史撰寫的模式;另外,總論的撰寫沒有經過集體討論,既不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不能統帥其他章節,雖然與具體各章節沒有太大的矛盾,但確有不能銜接的部分。與會專家認為:這部《宋代文學史》是目前最全面、最細致、最

2008-08-14

宋金遼文學研究綜述

據初步統計,1996—1997年兩年間發表的有關宋金遼文學研究的論文和著作(以大陸為主)共1200余篇(本),取得了豐碩成果。綜觀比較這些論著,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宋金遼文學受關注程度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宋代文學照例受到廣泛關注,研究人員隊伍穩步擴大,研究深度和廣度都較前幾年突出,發表、出版了一大批優秀論文和專著,呈現出一片喜人景象。與宋代文學研究相比,金代文學研究則沉寂得多,只有少數知名研究者在其中辛勤耕耘,論著成果也大大少于宋代文學研究成果。至于遼代文學研究,涉足問津者更為寥寥,論著亦屈指可數,顯得相當的滯后。二是研究格局的不合理。無論是已蔚然成風的宋代文學研究,還是初具規模亟待加強的金遼代文學研究,都存在著一個研究格局不合理的問題。以宋代文學研究為例,由于各種文體本身的特性、歷代研究成果的大小和當今研究風氣的影響以及研究者個人的文學觀念、審美傾向的差異等因素,使得學人們對各種文體的重視和研究實踐,呈現出了極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可避免地導致和造成了研究格局的差異和不合理。這兩年的宋代文學研究中,宋詩、宋詞、宋文等的受關注程度就明顯高于話本、戲曲、

2008-08-27

宋代女性文學與酒文化

[摘 要]宋代女性文學與酒文化的聯系得益于飲酒這一傳統在宋代的延續與普及,以及一定的社會背景、時代風尚,男性文化也同樣促使女性文學與酒交結。同時宋代女性寫酒之文也承載了女性的生命、靈魂與情感,于是便呈現出悲情、真情,也突顯理想和現實。[關鍵詞]酒 女性文學 宿緣 悲情宋代女性文學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繁盛時期,蔚為大觀的女性作家群,數量頗豐的詩詞文佳作,使得宋代成其為文學創作的輝煌時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此時的女性文學與酒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據不完全統計,宋代女性文學中寫酒的就有百來首,如此較大規模地與酒牽扯,卻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寫作的主體尤以青樓藝妓、閨閣女性和宮廷婦女為多。那么是何原因促使酒走近廣大女性并承載起宋代女性的美麗傾訴,是何原因使酒與宋代女性文學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開放一朵藝術奇葩?一、宋代女性文學與酒宿緣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宋代女性文學與酒文化的聯系得益于宋代這個特殊的歷史氛圍,一定的時代背景、社會風尚和男性文化造就了宋代女性文學,也使酒這一華夏民族綿延不絕的飲品成其作品中一道美麗而憂愁的風景線。

2009-01-23

從一首宋詞的英譯看文學翻譯中“信”與“美”的悖論

摘要:本文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對一首宋詞《鵲橋仙》的不同英譯本進行比較分析,探討中國詩詞翻譯中存在的“信”與“美”的悖論,認為評判譯文是否成功應以接受對象的期待視野和審美取向為前提。關鍵詞:接受理論;文學翻譯;“信”與“美”一、引言中國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獨具魅力的格律形式和瑰麗華美的文采風流亦使之成為世界文學之林中的奇株異葩。人們或為其“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空靈雅致的風韻而吟詠回味,或因其“一洗萬古凡馬空”的曠達雄渾的氣象而擊節贊嘆,這些千古吟誦的詩詞凝聚著中國文字的獨特意象,沉淀著厚重的中國文化的神秘氣韻。故而許多人感嘆,譯中國古詩詞之難,難于上青天。的確,古詩詞翻譯至少在兩個方面存在著比其他翻譯更大的挑戰:語言形式即格律的忠實再現,和文化神韻的美感傳遞。中國古詩詞的“詩為樂心,聲為樂體”、平仄相輔、韻律整齊的語言形式構成了特有的外在美,而用字精煉,講究用典,又使其蘊涵著幽深綺麗的內在美。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句子、詞形、聲音和表達方式上的截然不同,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異,譯者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中國古

2009-02-09

斷代文學全集的學術評價——《全宋詩》成就得失之我見

從學界已形成的共識來看,衡定大型斷代全書學術質量的準繩,似應包括以下八個方面:搜輯追求全備;注明文獻出處;講求用書及版本;錄文準確,備錄異文;甄別真偽互見之作;限定收錄范圍;作者小傳及考按;編次有序。《全宋詩》雖然有種種缺憾,但畢竟首次完成了全宋詩文的結集,對宋代文史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最近,《文匯報》先后發表方健《誰都該“求真務實,嚴格律己”——答傅璇琮先生》(9月5日本版)和張如安《如何看待<全宋詩>訂補中的問題——兼答方健先生》(10月17日本版),就《全宋詩》的學術評價等問題,表達了尖銳對立的意見。傅璇琮先生是我很尊重的學者,且多得其提攜;方健先生從事實務之暇,潛心學術,多有建樹,與我過從較多,足稱畏友;張如安先生不認識。師友之間的學術之爭是正常的,發展到激烈爭執則是我所不愿看到的。我始終堅持學術與友情分開的立場,且以為學術批評不應超越學術范圍。同時,我也覺得,有關討論不僅關涉著作者和批評、訂補者應有的立場,也涉及大型斷代分體文學全集的學術批評標準問題。從八十年代以來,全國高校古委會組織了一系列以“全”字領頭的大型著作編纂,現在已經陸續出書,學術界獲

200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