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發展論文
關于中國民主發展的文化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體制構成的一個整體。民主體制的建設在當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并在沿著正常的軌道勢如破竹,而民主文化卻還遲遲沒有形成,這對中國民主的實現是很不利的。如何突破制約民主文化形成的瓶頸,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建設道路,是今后一段時期內亟待解決的問題。促進民主文化與傳統政治文化的有益部分融合,科學吸收和借鑒西方民主文化的優秀成果,以民主體制的健全來帶動民主文化的發展等方法,可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不斷地推向前進。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民主文化 社會主義民主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是中國民主發展的文化方向民主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正像中央編譯局俞可平先生所言:“政治哲學中最古老而又最新穎的話題無疑是民主,談論最多分歧最大的話題無疑也是民主,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話題還是民主”。【1】民主的最初解釋是由“人民”和“統治”兩層意思的組合。民主文化即民主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內容。民主文化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對民主政治
關于中國民主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與民主運行結構的調整
完善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恢復和加強了各級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的組織與活動,明確提出了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是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強調發揮民主黨派的參政作用和監督作用。這樣,逐步建構起我國政黨制度權威。“中國政黨制度權威不等于中國共產黨的權威,它還包含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建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是一個整體。”〔7〕加強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這兩方面是中國民主質量提升以及與西方民主不同的顯著標志。 加強了立法和司法制度建設,一大批與現代民主制度相關的法律已經建立,基本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法律規范。重建了各級檢察機關,恢復了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制度,建立了行政訴訟制度,恢復了律師、公證與仲裁制度,這是中國民主質量提升并與現代民主制度接軌的標志。加強了基層民主建設,推廣了企業職代會制度,建立了村民委員會制度,這是最有特色的中國式民主之一。發展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創建了特別行政區制度。這是中國民主制度的偉大創造,使民主的范圍和質量都得到了提升。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民主制度質
試析馬克思的民主觀對中國民主發展的啟示
論文關鍵字:馬克思民主中國論文摘 要:在馬克思民主理論中,民主的基本含義是指人民權利和國家制度;民主理論的哲學基礎是社會決定國家的哲學觀及唯物史觀,民主就是人民主權和意志的實現,就是人民自己創造、自己建立和規定國家制度,并運用這種國家制度決定自身的事務。馬克思民主思想讓我們重新審視今天我們的民主發展,并分析其在我國的實踐中,哪些內容得到重視,哪些內容被忽視、被弱化,以便在新形勢下更好的推動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我國的民主發展。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和意義來進行探討研究的。馬克思通過對人類民主實踐的深入分析,尤其是通過對資產階級的人民主權理論的批判,而形成了獨特的民主觀,這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指出了根本價值目標和價值定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馬克思民主的思想馬克思在不同歷史時期針對不同問題,對于民主的含義、階級性、形式、實現條件、運行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刻的論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民主的基本含義是人民權利和國家制度。馬克思認為,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它作為政治上層建筑,是由一定生產力水平上的經濟基礎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是中國民主發展的文化方向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體制構成的一個整體。民主體制的建設在當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并在沿著正常的軌道勢如破竹,而民主文化卻還遲遲沒有形成,這對中國民主的實現是很不利的。如何突破制約民主文化形成的瓶頸,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建設道路,是今后一段時期內亟待解決的問題。促進民主文化與傳統政治文化的有益部分融合,科學吸收和借鑒西方民主文化的優秀成果,以民主體制的健全來帶動民主文化的發展等方法,可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不斷地推向前進。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是中國民主發展的文化方向 民主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正像中央編譯局俞可平先生所言:“政治哲學中最古老而又最新穎的話題無疑是民主,談論最多分歧最大的話題無疑也是民主,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話題還是民主”。【1】民主的最初解釋是由“人民”和“統治”兩層意思的組合。民主文化即民主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內容。民主文化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對民主政治的情感、態度、信仰等精神層面的一種政治意識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顧名思義,它
協商政治: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一種思考
【摘要】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條件、承擔的歷史責任和基本政治理念,決定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程序選擇必須以協商為價值偏好。因此,借助統一戰線提供的政治資源、社會資源和制度資源在中國發展協商政治,應該成為中國新世紀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與目標。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黨的領導體制與執政方式的變革與發展至關重要?!娟P鍵詞】協商政治/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作為一種政治形式,民主政治實際上由三大要素構成,即價值、制度與程序。價值決定民主政治的目標取向與合法性基礎;制度決定民主政治的結構與功能;程序決定民主政治的運行方式與手段。對于民主政治的建設和發展來說,這三個要素辯證統一,相互決定,缺一不可,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在價值與制度基本確定的情況下,程序的選擇就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直接決定著價值與制度的實現程度,因為程序的要求必然體現在價值與制度之中,使其在民主政治的實際展開中獲得豐富和發展。經驗表明,沒有合理的程序選擇,再好的民主制度也難以在實際運行中實現,更不用談價值的實現問題。程序的選擇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程序的價值偏好選擇,二是程序的技術過程選擇。程序的價值偏好
中國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的正確選擇
【內容提要】中國民主政治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地位、中國的歷史特點及現實 發展水平,決定了黨內民主建設在整個中國民主政治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決定了中國 共產黨必須以黨內民主建設為首要條件,以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為發展戰略,以社會 全面進步為重要保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娟P 鍵 詞】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正確選擇【 正 文】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期 求日益迫切,政治民主化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內容。作為執政黨, 從哪里入手推進我國的民主化進程,如何在民主改革的實踐中處理好政治穩定和政治發 展的關系,走出一條適合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 大課題。黨的十六大總結了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經驗,順應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要 求,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提出了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原則,再次強調和確認了以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的發 展戰略,為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確定了正確道路。
利益集團理論與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
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利益分化,引起了人們對利益集團問題的關注。在中國當下的語境中,利益集團一詞是作為貶義出現的。從學理的角度來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偏頗?,F代社會是由各種利益集團組成的,他們有著自己的利益考慮,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通過相關訴求渠道向政府決策施加影響,以實現自己的利益,而政府的主要責任就是平衡各集團之間的利益關系。經濟學中的制度學派認為,制度是調節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社會契約。制度變遷就是各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重新簽約,是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所謂重新簽約,也就是利益集團對利益的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國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進而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制度變遷之大,必然改變中國的社會利益結構,從而對政治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在梳理利益集團理論的基礎上,說明制度變遷中的利益集團現象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一、利益集團的含義及其基本理論當某個群體提出一項政治要求時,政治過程就開始了。這種提出要求的過程稱為利益表達,利益表達的主體稱為利益集團。按美國前政治學會會長阿爾蒙德給出的定義,所謂利益集團
對中國民主發展的思考
近百年以來,“民主”這個詞兒在世界上出現的頻率算是最高的了,它也是在國內外的各種媒體上叫喊得最響亮的了。認真研究一下,在各個地方,各種思想里對于民主的理解卻是很不相同的。在世界意義上不斷掀起的民主潮流來看,好象有它們的共識之處,但往往在許多具體事情上它們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一般說來,西方的文化習慣和價值觀念所解釋是民主是一大塊。咱們中國人所理解的民主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的。中國國內的各種思想流派對于民主的理解也不相同的。盡管中國現在也有許多人比較認同來自西方的民主理念,在實際操作起來卻并非是容易的事情。但對于大多數中國來說,民主到底的如何理解的?目前還沒有多少共同的看法。很多人都知道這句來自西方人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個著名的詩句曾經影響了不少中國人為之而努力奮斗。它說明了渴望自由的寶貴,自己當家做主人的難得。人們也往往喜歡把民主與自由比較自然的連在一起。其實,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文化習慣,生命,愛情與民主,自由并不應該相互矛盾的。那是因為在沒有民主和自由的社會環境里不得已而進行取舍的無奈之舉罷了。中國的民主希望“天人合一”,希望自然和諧
“一國兩制”與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
“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和平統一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大創新,它充分體現了民主的原則和精神,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國家的統一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愿望;堅持大陸社會主義的主體地位,表現了中國多數人的意志;允許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保留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有力地保護了少數的特殊利益;單一制國家內,兩種制度相容相處,表現了中國人的政治勇氣和政治寬容;“一國兩制”的逐步實施,中國的民主政治必有新的發展。隨著香港、澳門的即將回歸,“一國兩制”已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現實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耙粐鴥芍啤辈粌H是我國實現和平統一的基本國策,同時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創新,它充分體現了民主的原則和精神,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一國兩制”為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而提出來的,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工作,已經產生實際性的成就,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制訂通過,香港、澳門的主權即將回歸,“一國兩制”已經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現實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縱觀古今中外的民主政治模式,“一國兩制”的確立已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