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歐元


關于歐債危機引致的歐元匯率風險

論文摘要:始于美國的次級債券危機,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希臘等歐元區國家爆發主權債務危機。歐債危機核心是歐元區治理機制的缺陷和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文章著重探討了歐債危機產生的各種原因以及對歐元匯率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歐債危機 歐元 匯率風險 最優貨幣區 2007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針對2007—2008年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在2007年至2008年,世界經濟仍然看好并能繼續強勁增長”,“未來的總體風險看來要比6個月前來得低”(IMF,2007)。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經濟未來的發展是相當的樂觀。然而,緊隨而來的一系列危機似乎超出人們的預期。這使得世界經濟遭受空前的沖擊。Mundell(2011)認為這一系列危機包括四個階段:(1)美國次級債券危機;(2)美元的升值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3)美國和全球經濟衰退;(4)歐洲債務危機。 從2001年開始,美國的低稅率、低利率和低匯率使得美國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本市場過度繁榮。信用評級低于正常水平的高風險次

2012-05-23

歐元區主權債務市場的特征淺析及啟示

摘要:長久以來,歐元區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貨幣經濟一體化的典范。然而,歐盟統一大市場一直存在著由于成員國經濟差異而造成的不對稱沖擊。此次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發生也從另一個側面提出了重新審視歐元區金融市場一體化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歐元區主權債務市場的特征和不對稱沖擊對歐元區主權債務市場的影響,為解讀當前發生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提供了一個更為全面的視野,并指出市場特征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或轉軌經濟國家主權債務管理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主權債務市場;不對稱沖擊;金融市場一體化歐洲主權債務市場在使用統一貨幣后,出現了債券發行成本(收益率)和期限的收斂特征。這種收斂特征在此次由希臘開始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中又有了一定程度的發散。這是由于歐元區統一貨幣政策的外生性與各成員國經濟結構差異內生性之間的矛盾和不對稱沖擊效應所致。研究歐洲主權債務市場的特征及其不對稱沖擊的影響,對于新興經濟體強化財政紀律,優化主權債務結構管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歐元區統一政府債券市場的形成 1999年1月1日歐元的誕生和歐元區的建立,一直被認為是歐洲金融市場一體化過程中最具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2011-08-25

明基兵敗西門子:一堂價值逾8億歐元的品牌課

近些年亞洲的新興品牌中BenQ是十分值得推重的一個,其夢想、激情是很多亞洲品牌所缺少的,其感性激進的品牌經營思維,在很多方面都為亞洲與中國企業做品牌提供了借鑒——成功如是,失敗尤是,包括如今兵敗西門子這樁具有全球效應的事件。一年前,為了讓BenQ品牌邁上全新的發展平臺,明基上演蛇吞象的“大片”,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這一并購案,明基不僅未花一毛錢,還得到西門子奉送的2.5億歐元嫁妝。市場為明基掌門人李焜耀過人的膽識與談判能力大開眼的同時,也以樂觀其成的心態期待BenQ能為亞洲品牌寫下新的史詩。冉冉上升的BenQ與百年老店西門子攜手所能產生的“1+1>2”的效應,讓人們有理由看好這次并購。很多人也拿聯想并IBM個人電腦、索尼與愛立信合并手機業務的案例,來與這次明基的購并做比較。一年后,為了保住BenQ這一年僅5歲的品牌,明基不得不壯士斷腕以免西門子手機業務的虧損殃及母體,宣布放棄西門子手機。合作一年零一個季度,虧損八億歐元,一天幾乎虧掉新臺幣一億元。不僅預想中“1+1>2”的效應未出現, BenQ-Siemens品牌手機的市場占有率也從一年前的4.8%滑落

2007-02-06

當前歐元的不穩定性(jjx36)

摘要:近期歐元對美元的匯率走高,并不是由于歐元區自身的,而是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國)造成的。外部因素的作用要大于內部因素,且在短期外部因素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因此歐元匯率才會表現出穩定。同時,由于的歐元單一貨幣區并不是真正的最適貨幣區,它沒有滿足最適貨幣區所要求的標準。另外,一國由于貨幣政策的統一,在經濟調節過程中,出現了統一貨幣政策與分散財政政策的矛盾;而歐洲央行統一貨幣政策本身在實施中存在很多;一國的財政政策更是被削弱,因此歐元目前自身的問題也會導致歐元匯率不穩定。關鍵詞:歐元 匯率 穩定性 最適貨幣區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付費論文:6800多字 有中摘要、 300元

2004-10-05

2003年一季度歐元區的經濟形勢分析

[摘要]受伊拉克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影響,2003年第一季度,歐元區私人消費增長勢頭減緩,投資徘徊不定,對外貿易處境艱難,但核心通貨膨脹率走低,歐元升值基本受到歡迎。實際GDP按季度計算今年一季度為-0.1-0.3%,二季度為0.2%-0.5%,2003年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3%左右,低于歐盟委員會2002年秋季預測的1.8%的水平。2002年,歐元區從2001年第四季度短暫的經濟衰退中走了出來,出現復蘇,但回升速度不快,并從2002年夏季開始再次走緩,第四季度GDP按季度計算僅增0.2%,低于前三個季度0.4%的水平,全年實際GDP增長0.8%,比上年降低0.7個百分點。進入2003年,伊拉克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短期經濟前景不明朗。歐盟委員會編制的綜合反映工業、建筑業、消費信心、零售業的經濟信心指數從去年5月的高點99.5開始不斷下降,今年1、2月份分別為98.2。經濟信心指數低于100就意味著第二產業仍會出現負增長。歐盟委員會預測實際GDP按季度計算今年一季度為-0.1-0.3%,二季度為0.2%-0.5%,2003年全年經濟增長率

2006-01-02

2002年歐元區經濟發展和2003年經濟前景

[摘要] 2002年,由于歐元區宏觀經濟政策缺乏靈活性以及美公司假賬丑聞、股市下跌和對伊拉克軍事威脅等不確定性因素,歐元區經濟回升步履維艱,凈出口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物價居高不下,財政狀況惡化,股市下跌,但歐元出現升值,就業改善,失業率基本穩定。2003年,歐元區經濟復蘇力度將逐步增強,有可能在2003年底達到潛在經濟增長率,歐元兌美元等主要貨幣穩中走高,內需替代出口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2002年,世界經濟從2001年“新經濟”泡沫破滅帶來的衰退陰霾中走了出來,出現了復蘇勢頭,但美大公司相繼爆發會計丑聞,國際金融市場跌宕起伏,拉美國家經濟和金融出現動蕩,地緣政治危機使石油價格再次上升等因素使世界經濟回升步履蹣跚,,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預計為2.6%,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如果把經濟增長率2.5%作為全球經濟是否進入衰退的門檻的化,世界經濟仍處于衰退的邊緣。三大經濟體之一的歐元區經濟處境艱難,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0.8%,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大大低于年初普遍預計的1.4%的增長速度。明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預計為1.8%,仍低于其2-2.5%的潛在經濟增長水平。<

2006-01-02

當前歐元區經濟形勢、問題及前景分析

[摘要] 就總體而言,歐元區十二國經濟雖已步入復蘇軌道,但經濟回升狀況遠不如預期。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是:增長依然乏力,失業狀況改善不明顯,股市跌宕起伏幾個大國的財政狀況有所惡化。導致經濟復蘇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尤其是德國、意大利和法國更為明顯,表現在私人消費信心和支出雙雙不振,開工率不足,企業設備投資和盈利狀況甚至不如上年。經濟運行中較樂觀的是:歐元匯價自春季以來一路上揚且保持較高價位,出口繼續保持4.2%的增長,物價水平尚在正常區間。偏向于樂觀的權威研究機構預測,考慮到年末可能出現的國際反恐戰爭和油價變動等影響,加上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的影響,歐元區經濟復蘇雖不會出現停頓,但回升力度有限,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在0.8%左右。從歐盟財政貨幣政策方面看,各項宏觀指標變化及政策選擇依然受到《增長公約》的制約,今后一段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調節空間也相對有限。一、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在經歷了去年“9.11”和一場輕度經濟衰退之后,歐元區經濟步入了一條并不樂觀的復蘇軌道。2002年頭兩個季度,歐元區經濟保持一種相對平緩、但起色不大的回升態勢。根據歐盟公布的統計數

2006-01-02

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元的前景

貨幣聯盟是指使用一種具有計價單位、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三大職能的貨幣的地理區域。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的建立和歐元的誕生是一個歷史性的創舉。世界上還從未出現過獨立國家放棄本國貨幣組成基于同一個貨幣當局領導下的使用同一貨幣的貨幣聯盟,同時,各國在政治上保持各自的獨立性,根據自己的國情制定除貨幣政策外的經濟政策并通過磋商、談判等協調各國的經濟政策。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將給歐盟乃至世界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面帶來深刻地變化。它不僅影響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和經濟增長,而且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的市場體系,并改變歐盟的經濟與政治格局。同時,歐元的啟動也是國際金融領域自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以來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但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也面臨諸多挑戰,歐洲經濟貨幣聯盟能否重蹈歷史上失敗的貨幣聯盟的覆轍,人們正拭目以待。一、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的建設的三大階段從1958年《羅馬條約》確定建立歐洲共同市場到2002年1月1日歐元正式進入流通領域,歐元從理想成為現實。1、歐盟經濟一體化建設經過兩次世界

2006-01-02

歐元區泰勒規則和最優貨幣政策實證研究

【內容摘要】本文從歐元啟動后歐元區金融體系的變遷及歐元區泰勒規則的運用對歐洲央行的決策制定,通過詳細深入的剖析泰勒規則在歐元區的應用——統一貨幣政策決策(含歐盟之初的貨幣政策背景,運用“泰勒法則”分析1970-2006年初歐洲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決策傾向,指出隨著金融體系走向證券化,國際化,制定與時局相適應的貨幣政策是必然的。然后理論聯系實際,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重點研究,并采用最新的計量經濟技術,應用新凱恩斯模型對經過修正后的泰勒規則進行了基于歐元區數據的實證研究,認為歐元區金融體系的統一和結構性變革與歐元區泰勒規則的實施創造了宏觀金融條件,并從微觀上對最優貨幣政策進行論證。研究泰勒規則和最優貨幣政策帶來的啟迪是,歐洲貨幣政策的改變具有其規律,并受到宏觀金融條件的制約且需要微觀金融戰略的支持。最后,木文以最優貨幣政策實證為基礎,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結合我國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下探討我國貨幣政策的發展及對策。【關鍵字】歐元 泰勒規則 最優貨幣政策 新凱恩斯模型 發展及對策【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an euro

2008-03-06

歐元區經濟繼續較快增長,但低于預期

摘要:歐元區經濟自上年強勁復蘇以來,2007年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但是第二季度出現了明顯減速。雖然歐元區經濟減速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但目前體現歐元區13國生產者和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樂觀程度的經濟敏感指數連續下滑,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有所下降,預示歐元區經濟可能已經到達周期的頂點。2007、2008年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水平,2007年可能增長2.5%,2008年則略降至2.4%。關鍵詞:歐元區經濟 投資減速 歐元升值歐元區經濟自2006年強勁復蘇以來,2007年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2007年前兩個季度,歐元區經濟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2%和2.5%。但是,歐元區經濟在第二季度出現了明顯減速,比第一季度僅增長0.3%,是自2005年初以來的最低增速。盡管歐元區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放慢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但這也可能預示歐元區本輪經濟增長周期已經達到頂點。歐盟委員會最新發布的歐元區季度經濟報告European Commission,Quarterly Report on the Euro Area,Volume 6 No.3 (

2008-03-19

伊拉克戰爭——美元與歐元的新一輪較量

一、歐元的崛起對美元形成挑戰經過第五次擴大的歐盟駛入了快車道,中東歐和地中海地區的10個國家將加入歐盟。一個人口將超過5億,國內生產總值達8萬億美元,以歐盟價值觀擴展為全歐洲價值觀,面積遍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大歐洲”雛形出現。歐元的誕生和正式流通,則極大地促進歐盟在政治、經濟、外交以及社會生活的加速一體化進程,增強了歐盟的實力和地位。歐盟的經濟實力緊逼頭號強國美國。歐盟正逐漸走向政治聯盟。為了迎接挑戰,提高歐盟的決策能力、辦事效率和適應能力,歐盟正在進行艱難的改革,以期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在加強防務和安全上,歐盟已完成了與西歐聯盟的合并,政治與安全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以及軍事參謀部相繼成立并正式運轉,歐洲公眾對獨立防務的認可度也不斷上升。隨著歐盟不斷擴大和總體實力的不斷增強,擺脫美國政治和軍事控制的欲望越來越強,歐美之間的矛盾與摩擦此起彼伏,從貿易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軍事領域,矛盾的性質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被成為歐洲一體化“發動機”的法國和德國在歐盟發揮著主導作用,都希望把歐盟建成為世界強大一極,在國際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歐盟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而

2006-07-14

金融新寵——歐元匯率變動探析

一、歐元匯率持續下跌原因探析歐元作為記賬貨幣運行兩年多以來,最受人們關注的是其兌美元匯率的持續低迷,從面市時1歐元兌換1.18美元到現在只能兌換不到90美分,而且1999 年、2000年和2001年,歐元都是在年初達到最高,之后便開始了漫漫的下跌歷程,并把弱勢一直持續到年底。一直被看好的歐元為什么總是在匯率走勢上令市場失望?我們由淺入深從三個層次上找一下原因。1.層次一:資金流動歐元弱勢當然可以從資金流動這一客觀方面找到表層原因。資金流動是貨幣匯率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國金融市場資金的凈流入會推高該國貨幣匯率,反之,則拖低該國貨幣匯率。歐元誕生以來,在資金流動方面處于不利地位,即使在“9.11事件”后,這種形勢也未改變。以美國共同基金組織2001年10月29日公布的數據為例,投資者9月從美國股票基金中撤出了295億美元的資金,但此數據僅占基金資產的不到1%,遠低于1987年股市崩盤時的3.1%,說明市場對“9.11事件”并未發生恐慌。而且,9月債券基金流入76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流入531億美元,說明資金從股票基金流出后,部

2006-08-14

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家都認為只有黃金才能作為世界貨幣,紙幣不能成為世界貨幣。但是,1971年8月15日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以后,美元紙幣成為國際貨幣,成為世界貨幣。這打破了傳統的國際貨幣理論。嚴格說來,國際貨幣體系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從美元強制成為國際貨幣開始的。但其他國家的紙幣則沒有這樣的幸運。因此,談論國際貨幣體系,實際上是說美元體系。當今的國際貨幣體系實際是以美元為主導、為核心的體系。2.匯率的本義區分了國際貨幣體系與非國際貨幣體系在黃金與紙幣掛鉤的金匯兌或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基本定義是各國紙幣與黃金的兌換比率,各國紙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是由此轉換而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才有了意義上的匯率各國紙幣與國際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不同貨幣之間的比率對于匯率來說,并不重要。正因為劃分了國際貨幣與非國際貨幣之間的差別,因此,在世界范圍內劃分了國際貨幣體系與非國際貨幣體系。長期以來,歐洲貨幣一直爭取獲得如同美元一樣的地位,在固定匯率制度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這并不緊迫,但70年代以后,這個逐漸重要起來,紙幣成為世界貨幣,不僅可以解決黃金

2006-08-14

歐元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

在國際日益多樣化的今天,歐元的推出強烈地影響著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份額面臨重新調整和分配,歐元正不失時機地擴大其在國際交易和結算貨幣中的作用。在國際貿易方面,在歐元區國家對區外國家的商品與服務進出口貿易中,歐元的使用量大幅上升,大約50%的歐元區對外貿易使用歐元結算。在歐元現金使用方面,歐元在歐盟的一些鄰近國家已經順利地取代了原歐盟各成員國貨幣。有資料顯示,歐元區外的歐元現金流通量大約在200億~250億歐元之間,占歐元總流通量的8%。此外,在歐元現金轉換過程中,歐盟鄰近國家的歐元存款從380億歐元增加到520億歐元。雖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美元仍將是外匯市場、石油和飛機等交易的主要國際結算貨幣,但一些石油生產國也開始嘗試改用歐元進行石油交易,如伊拉克已改用歐元,伊朗由于近半數進口產品來自歐元區國家,也希望用石油來換歐元。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國際借款人使用歐元來進行融資。歐元問世前,只有8%的貨幣市場工具以歐元區內國家貨幣定價,歐元問世后,歐元區外的居民發行的交易工具中,約25%是以歐元定價的。,由歐元區外居民發行的國際債券中,30%左右以歐元定價,而在199

2006-08-14

歐洲貨幣聯盟發展與歐元回顧

2003年初,歐元度過了四年,歐元現金的引入也已經一年。在回顧歐元時,我們應考慮到歐洲貨幣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是一項長期工程,它在成功建立后正處在鞏固階段;特別在穩定公約方面,聯盟的管理仍不容忽視。本文詳細回顧和闡述了歐元1999年引入至2002年底聯盟的發展及歐元引入對區內經濟穩定與增長的作用、歐元對金融市場的以及歐元的匯率、國際地位等,并得出了比較樂觀的結論。一、聯盟順利啟動及歐元現金的優勢根據1995年馬德里歐盟首腦會議決議,向歐元的過渡分階段進行。兩個最重要的階段是聯盟于1999年1月1日由11個成員國正式啟動并引入歐元為記賬貨幣,以及2002年初發行歐元現金。所以歐元最初只是在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方面的引入。由于準備工作充分,1999年初金融市場的技術轉換得以完成,歐元順利登臺,僅幾天后,歐元在外匯、貨幣、債券和股票市場的交易清算就順利進行。在歐元誕生前三年的過渡階段,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方面對歐元的原則是“不禁止、不強制”,即不是義務而是采取自愿原則交易歐元。這種政策對成員國居民生活影響并不大,因為合同、標價、收入、租金、貨幣

2006-08-15

歐元全面流通后的匯率趨勢

一、歐元面世以來的匯率表現歐元面世以來匯價疲弱,與1999年初歐元面世時兌美元的匯率相比,2001年底歐元的下跌幅度約為24%,而在3年內的最大跌幅則接近30%。歐元在其面世后弱勢明顯加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統計,按過往美元兌歐元成員國原有貨幣的匯率折算(以權重調整),歐元(成員國貨幣)兌美元匯價在1990-1992年兌美元的折算匯率大體在1.2-1.4之間上落;但其后開始趨跌,1993-1998年間的主要波幅回落到1.05-1.3之間。1999年歐元面世后進一步轉弱,波幅在0.82-1.17之間,2000年初后大部分時間低于1.0.雖然未下試八十年代中期接近0.70的低位,但比九十年代初期在1.40以上的高位已大幅回落。歐洲央行編制的歐元名義匯率指數(包括12種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其中美元權重占25.05%、英鎊占24.26%、日圓占15.01%;2001年以前包括希臘貨幣,即共13種貨幣),自1999年初面世以來的跌幅則約15%。這反映過去三年歐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的跌幅較小,如兌日圓下跌約12%,兌英鎊下跌約13%。可見,

2006-08-16

《歐元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歐洲貨幣聯盟的建立是迄今為止區域貨幣合作中最令人矚目的成果,是區域一體化的必然產物,特別是歐元的實施為區域經濟的和貨幣合作提供了典范。我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已經走向世界,與歐洲經濟、合作日益密切,歐元的實施必將給我國金融業帶來一定的挑戰。一、歐元實施對我國金融業的歐元的實施在使歐洲金融市場擴張與發展,對全球金融業產生較大影響的同時,也使我國的金融業面臨著新的國際環境的考驗和新的競爭壓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直接導致新型歐洲金融機構的產生,為了效益和競爭,德國的全能型銀行制度將流行于歐洲市場,能夠全面提供銀行、保險、證券服務的金融機構將大大增強歐盟成員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而歐洲又是我國金融跨國經營的中心區域,這對我國稚幼的金融業的沖擊將在三層次展開:在歐盟內的經營,金融競爭日趨激烈;在歐盟外部,例如在東南亞、北美、東歐或中東,歐盟金融機構都將增強業務開拓的力度;在我國國內,必然進一步要求開放金融市場,外資金融機構將作為一個集合體,對我國金融業提出更大的挑戰。二是影響我國銀行業現有歐幣的資產和負債業務,外匯業務面臨著調整,銀行的貨幣兌換收益受到影響,

2004-04-06

歐元持續疲軟的原因及影響

摘要:今年上半年,歐元區和美國的基本面相比明顯對歐元有利,但歐元區的資本依然大量流出,導致歐元不斷貶值。其原因在于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明顯下降,市場對歐洲中央銀行和歐元缺乏信心,歐元不是一種真實貨幣而帶來的資產調整等。歐元疲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有利于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一面,但也帶來了諸如通貨膨脹、產業結構失衡、長期競爭力和活力不足、歐元資本外流、作為國際儲備和結算貨幣的特權受到侵蝕等阻礙經濟的隱患。歐元成為和美元平起平坐的國際貨幣以及歐洲形成與美國相抗衡的另一個全球中心任重道遠。今年以來,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利率水平、通貨膨脹率和經常項目狀況等綜合決定匯率水平的基本經濟指標和美國相比明顯對歐元有利,然而,歐元兌美元的比價卻在跌宕起伏中一路走低,到今年6月,歐元兌美元匯率跌至1歐元兌0.85美元以下,比年初的1歐元兌0.96美元下跌了10%,比1999年初歐元正式啟動時貶值了25%,歐元似乎成了捧不起的阿斗。前兩年,歐元疲軟的主要原因是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和利率水平低于美國近兩個百分點,美強歐弱,歐元不敵美元順理成章,但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歐元區經濟增長速度明

2006-01-06

歐元為何不斷下跌

摘要:今年以來,美國迅速減慢、股市急挫、利率下調,經常項目依然出現赤字,相對而言,歐元區經濟表現良好,但歐元兌美元匯率依然不斷下滑,成為一個難解之謎。對此,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格魯克曼和德國伊福經濟所所長汗·瓦納·森認為,歐元不斷下跌在于歐元沒有流通,導致一些從事非法地下經濟活動的不法分子和歐元區以外持有歐元區成員國貨幣的人們,把歐元換成美元。因此,歐元疲軟是暫時的,這也說明歐元區對歐元啟動設置3年過渡期是一個錯誤的政策。一、歐元在歐強美弱中不斷走低自2000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開始迅速減慢,今年第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預計為0--1%,為過去10年來的最低增幅。高利潤減少導致股市暴跌,到4月初,納斯達克和道&#0;瓊斯指數已跌至1650點和9600點以下,和去年的高點相比分別下跌了近70%和30%。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下滑,會議委員會編制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連續5個月下跌,到今年2月份降到4年來的最低點,其中消費者對近期經濟前景預測指數已經降到通常在衰退前才能見到的水平。消費開支和企業投資疲軟導致商品積壓增加,制造商們被迫大幅削減產量和裁減員工,對

2006-01-06

歐元如何影響中國?

從2002年1月1日起,歐元就將作為12個成員國的唯一合法貨幣正式進入市場流通領域。事實上,歐元的范圍將遠遠超出這12個成員國,僅歐元發揮直接決定性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就約有40多個。有些國家或地區已單方面宣布以歐元為法定貨幣,如歐洲的3個獨立國家圣馬力諾、梵蒂岡和摩納哥以及安道爾和南聯盟的科索沃與黑山共和國,還有涉及14個非洲國家的法非合作區將直接與歐元掛鉤。就歐元的影響程度而言,歐元誕生的意義也許在歐元剛啟動之初尚未充分體現出來,但歐元的實際流通將會使其得到充分體現。正如意大利前總理阿馬托曾經說過的那樣,歐元的價值只有在進入流通后才能定論。歐元的啟用是國際金融史上重要的一頁,對貿易和金融的具有重要意義,亞洲需要借鑒,中國應該積極應對。歐元啟動與流通對中國貿易和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999年,歐盟在里斯本承諾要使“歐洲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最有實力的知識經濟”,歐元的啟用無疑是歐盟做出該承諾的最大信心保證。歐元的啟用對區內各經濟體來說,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同樣,歐元的誕生與流通對中國貿易金融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歐元誕生后改

200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