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
社區門診老年輸液患者心理護理的應用
【摘要】 探討心理護理在門診輸液過程中對老年患者的影響,保證門診老年患者輸液的安全、有效的進行治療,創建一個和諧的就醫環境。 【關鍵詞】 老年患者 心理問題 心理護理 有效溝通 目前,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及生育率的下降,我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隨年齡增長,老年人組織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加,修復能力下降,老年病人的發病率、門診或住院治療率比其他年齡組高, 在門診輸液治療的老年患者越來越多.老年心理問題已成為輸液室護士必須面對且要處理好的重要問題 現將我們的做法介紹如下。 1 門診臨時靜脈輸液老年患者的常見心理問題 1.1恐懼緊張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對醫療知識比較缺乏,對所患的疾病以及接受的治療不了解,加之老年患者理解及記憶能力下降,對醫生及護士的解釋不能明白,故在輸液中易出現恐懼緊張的不良心理問題。另外,還有許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當其身體又出現其他的疾病時,就愈發恐懼緊張,擔心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 1.2焦慮憂慮 由于多數老年患者的經濟條件不充裕,而所患的疾病多為慢性疾病,因而經濟負擔較重,思想顧慮較多,思想存在著不小的壓力,出現焦慮不良心理問
消化性潰瘍患者心理社會狀態分析及護理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針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心理社會狀態做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護理方法。方法:選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一般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則采取心理干預護理手段。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理評估情況,以及疾病恢復情況。結果:患者在治療后的心理情況評估均有明顯的改善,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的評分明顯較對照組患者要低,在隨訪的6個月內,對照組患者的潰瘍復發率為21%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的3%(P<0.01)。結論:消化性潰瘍患者采取心理干預護理手段能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幫助疾病的痊愈降低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有一定的臨床作用。關鍵詞:消化性潰瘍;心理社會狀態; 護理消化性潰瘍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常見病之一。本文主要是針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心理社會狀態做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護理方法。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消化道潰瘍患者共175例,所有患者均經過胃鏡確診為消化性潰瘍?;颊吣挲g在36歲到54歲之間,其中男性患者共84例,女性患者共91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
心理護理在82例自然分娩中的臨床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產婦的影響。方法:將2011年2月-2011年11月入我院自然分娩的82例產婦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將兩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分娩結束后,觀察組疼痛良好率高達6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心理護理干預能減輕自然分娩產婦的恐懼焦慮心理,減輕分娩過程的疼痛,并能加快分娩過程的時間,明顯提高了護理質量。關鍵詞:心理護理;自然分娩分娩是女性特殊時期的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臨床顯示,絕大多數婦女分娩前會出現焦慮,恐懼的心理,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況會引起產婦的應急反應,會引起產婦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影響分娩過程和產后恢復[1]。心理干預在產婦分娩前可以幫助其消除或減輕焦慮恐懼心理,順利安全的度過分娩期[2]。近年來心理護理干預日益被婦產科醫生和護理人員所重視,筆者對2011年2月-2011年11月入我院自然分娩的產婦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
心理護理在尿毒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摘要:目的 觀察心理護理對尿毒癥患者的作用,評價其臨床效果。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36例來我院住院的尿毒癥患者進行心理狀態評估,隨后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組1)與實驗組(組2),組1行常規護理,組2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另加心理護理。分別于護理前后使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和焦慮量(tIAMA)進行療效評定。結果 組2心理狀態護理后優于護理前,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組1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2組1護理后心理狀態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心理護理在緩解尿毒癥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關鍵詞:尿毒癥 護理 心理護理 尿毒癥腦病是指在慢性腎衰竭病人尿毒癥晚期,由于尿毒癥毒素、缺氧、酸中毒及血漿滲透壓改變所致腦部病變。臨床上除出現明顯的貧血、嚴重的惡心、嘔吐,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外,還常出現一系列神經精神癥狀[1]。尿毒癥起病隱匿,病程長,全身損害范圍廣,程度重,臨床治療相當困難?;颊呱钯|量低,加之病情漫長,受病情的長期折磨,大多數患者的精神都處于低落狀態。因此,心理護
兒童齲齒治療的心理護理
摘要:目的:探索心理護理在兒童齲齒治療中的作用。方法:統計分析收治的130例齲病患兒的臨床資料。結果:通過加強心理護理,65例齲病患兒臨床操作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配合治療及護理的總配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加強兒童齲齒治療的心理護理,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醫療質量。該護理方法安全、可靠,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關鍵詞:兒童;齲齒;心理護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結構由粗糙到精細的變化,兒童患齲率出現不斷增高的趨勢。全國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5歲年齡組可高達66.0%,可見重視幼兒乳牙齲齒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兒童時期不僅身體處于發育階段,智力也在不斷發展,其心理狀態也有其特殊性,表現為自制能力和判決能力差,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產生畏懼心理,這種心理反應在臨床齲齒診治過程中會表現出極端不配合的行動,給治療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和干擾,導致診療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針對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加強心理護理,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
250例患兒輸液心理護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患兒輸液心理的心理特征,加強心理護理。方法:采取調查、心理詢問、表情觀測等方法,對250例患兒進行心理特征分析,并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對不同的情況分別處理。結果:護理組患兒輸液合作率為87.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患兒輸液時,應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可提高患兒配合治療的成功率。關鍵詞:輸液療法;方法;心理護理 隨著我國醫學環境的不斷改善,心理護理已經成為醫院護理環節中的重要部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患兒輸液心理護理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安撫家長的情緒及護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患兒輸液的心理護理有不可忽視的作用[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抽取本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在門診部首次進行靜脈輸液的急診患兒250例,年齡2~9歲。研究中,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對照組125例,男66例,女59例,年齡(5.90±1.12)歲;護理組125例,男61例,女64例,年齡(5.40±1.54)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使用調查法,護理人員向患兒家
荔波煤礦瓦斯突出事故幸存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及預后
【摘要】目的 觀察采用非布索坦聯合戴芬治療痛風性關節炎120例的臨床療效,并加以分析。方法 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1例與對照組59例,對照組行戴芬合別嘌呤醇治療,治療組行戴芬合非布索坦治療,兩組療程均為14天。結果 治療組較對照組療效更為顯著,61例患者中32例顯效,26例有效,總有效率95%。結論 非布索坦聯合戴芬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非布索坦 戴芬 痛風性關節炎 療效觀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mbined use of non-Busuo Tan Tai-fen treatment of 120 cases of gouty arthritis clinical efficacy, and analyzed. Methods 1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1 cases, 59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wearing fun
關于心理干預與飲食護理在骨折病人的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 探討實施心理干預與飲食對骨折病人的心理狀況及骨折愈合情況的應用。方法 將120名骨折前健康的患者隨機分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特殊飲食,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八周后拍攝x片觀察骨折愈合情況,骨折線是否消失或近似消失。結論 心理干預與飲食能促進骨折的提早愈合并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娟P鍵詞】 骨折 心理干預 飲食指導 職稱論文1一般資料本組資料為2009年4月~2009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骨折患者,實驗組60人,對照組60人,年齡20~55歲,小學文化有15人,初中文化有55人,高中及以上有50人。2 背景及意義根據國內外一些骨折病例,會發現關于一些因心理因素或飲食不當而造成患者會留下許多骨折后遺癥,骨折后病人機體處于高代謝狀態,會出現負氮平衡和鉀、磷、鈣丟失。尤其長期臥床的病人,此現象愈加明顯,所以盡早對患者實施最有效的心理護理和飲食指導,具有重要意義。3文獻回顧3.1全身因素(1)年齡:小兒因其組織再生和塑形能力強,因此,骨折愈合速度較成人快,
中醫“治未病”理論與心理、膳食護理在亞健康人群中的作用分析
資料與方法經自覺癥狀及臨床理化檢查后確診為亞健康狀態“患者”198例,從男、女及各年齡段證型比較如下。男、女及各年齡段比較,見表1。各證型發病例數比較,見表2。診斷標準:參照2004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①通過系統檢查,無明顯的器質性病理損害證據和實驗室檢查指標的陽性改變。②無重要器官的器質性疾病,或原有疾病在康復過程中的病理損害和實驗檢查指標改變與現有的臨床表現無明顯內在聯系。③具有疲勞為主的各種軀體不適癥狀,且癥狀持續超過半年以上。④具有急躁、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不適癥狀,且癥狀持續超過半年以上。⑤具有人際交往頻率下降,人際關系緊張的社會適應能力下降,且癥狀持續超過半年以上。⑥在世界觀、價值觀上和社會道德方面存在著不利自己和社會的偏差,且癥狀持續超過半年以上。判斷:必備①、②項,加上③、④、⑤、⑥任1項即可判斷為亞健康及其類別。對第③、④、⑤、⑥項,可依據量表進行量化評析,劃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治療方法:詳細采集與亞健康狀態“患者”198例相關資料,仔細觀察舌象、脈象,運用中醫理論
關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圍手術期心理健康教育及護理對策
【關鍵詞】 心臟瓣膜置換術 健康教育 護理心臟瓣膜置換術是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手術的危險性較大,術后恢復緩慢,患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護理效果。我們對108例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以掌握其心理狀態,提供適當的護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報道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5年1月—2007年4月行心臟瓣膜置換術122例,男56例,女66例,年齡15~70歲。其中文盲21人,高中以下學歷74人,高中以上學歷27人。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問卷由作者1.3 護理措施1.3.1 術前階段 ①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要加強入院宣教,使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病區環境,耐心與患者交談,鼓勵患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適時給患者講同類患者的成功案例、恢復情況,簡要介紹此類疾病的手術治療過程,滿足患者認知的需求。指導家屬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對于擔心經濟問題者,在心理暗示作用明顯的患者面前盡量避免提及經濟問題。②健康教育。發放自行設計的疾病健康
關于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
: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為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質量和生活質量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將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4組,即心理干預組、臨床路徑組、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組、對照組,每組30人,對各組的預后進行比較研究。結果 心理干預組、臨床路徑組、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恐懼、焦慮發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 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能明顯提高對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質量,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關鍵詞】 心肌梗死 心理干預 臨床路徑 護理質量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冠狀動脈供血嚴重不足或中斷,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而且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1]。隨著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轉變,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正日益受到重視。新的護理模式必然對護理方法、護理程序和護理理念提出新的要求[2]。鑒于此,我們結合多年的臨床護理實踐,研究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肌梗死患
關于多媒體教學在《心理與精神護理》課程教學中的優勢與應用
摘要: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它對提高教學效果和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心理與精神護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其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優勢主要是直觀性和圖文聲像并茂。多媒體課件的功能及應用主要體現在課堂演示、實踐操作、協作學習環境設計、信息資源獲取等方面。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心理與精神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具有其他媒體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特性與功能,對提高教學效果和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它對教育、教學的過程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在心理與精神護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其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一、多媒體教學設計的基本宗旨1.轉變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
關于心理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
【摘 要】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本世紀的護理工作更加重視“生理—心理—社會”的整體性,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對疾病轉歸的影響,通過加強心理護理工作,給病人的創造一個康復的良好的心理環境,調動病人戰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促使病人達到最好的康復狀態。【關鍵詞】 醫學模式;心理護理21 世紀是護理學全面發展的時期,護理活動將更能體現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逐步確立了“以病人為中心”整體護理的理想觀念,強調了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的整體性,注重患者適應環境的能力,應用心理學知識與患者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幫助適應和建立對疾病的正常反應性,是提高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每個護士的責任。1 病人的心理變化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一方面,心理功能的改變可以導致身體功能的變化;另一方面,身體的損傷或疾病也可間接地造成心理上的變化。疾病對于病人來說是個大的應激原,病人會隨之產生多種心理反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1 病人常見的情緒反
淺議老年人的心理淺析及心理護理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識不斷增強,人類的平均壽命日見增長;隨著老年人在社會人口中的比例不斷增加,老年心里護理及老年慢性病護理的需求大大增加;人們醫療環境的改善,軀體疾病得到了良好的救治,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階段,也是人類生活價值的最后時期,這一時期隨著生活適應能力的下降,身體狀況的減退,及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1 老年人的特點1.1 老年人認知變化隨著年齡增長,感知的適應性變化最明顯。表現為視力明顯減退,出現所謂的“老花眼”;聽力下降,尤以70 歲以后明顯;味覺、嗅覺、皮膚覺在60 歲以后都有明顯下降;記憶力下降表現為記憶廣度、機械識記,再認和回憶等均減退;思維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組織質量和腦細胞數減少,萎縮,思維遲緩。1.2 老年人的社會變化由社會人變成自由人,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短期內可能不適應,隨之而帶來情緒上的變化,表現為消沉、郁悶、煩躁等。1.3 人格的
關于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與社會支持
腫瘤病人的心理變化過程往往比較復雜,且波動較大,極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極其重要,可以提高療效,幫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療,還可以改善人體的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的發展。腫瘤患者的心理反應與自身個體特征,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對癌癥認識程度有關,因此應根據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行為指導,逐步減輕癌癥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同時腫瘤患者還需要得到社會支持,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提供有力的社會支持活動,讓患者感受到社會支持的正向力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 臨床資料2008~2010 年我科收治腫瘤病人98 例,男54 例,女44例,年齡7~92 歲,25 例未施行手術,其余均進行了手術。2 腫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2.1 懷疑否認期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癥時,都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實,往往認為醫生是不是搞錯了,表現為不安,煩躁,煩悶,反復去大醫院復查,極力否認這個事實,因此懷疑否認期對患者來說,可以緩和沉重的打擊以減
關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
【摘 要】 目的 分析和解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問題,以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收治的 98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結果 98 例患者中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通過針對性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獲得了較好的透析療效。結論 做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具有重要意義?!娟P鍵詞】 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問題;護理對策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腎病尿毒癥期患者的有效替代療法之一,在臨床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隨著血液靜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日益增多,維持性血液透析人群呈遂年遞增趨勢。然而,由于疾病的困擾、長期透析產生的并發癥以及來自社會、家庭的影響等等,都會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負性情緒可引發機休免疫力下降,從而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影響生活質量。因此,做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1 臨床資料本組98 例患者
關于腦出血術后恢復期心理護理及康復治療的重要性
【摘 要】 腦出血是我國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手術治療可挽救患者生命但多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出現各種心理變化。本文對100 例腦出血術后恢復期的患者心理及康復過程調查,幫助患者及家屬樹立正確的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于腦出血術后患者的康復十分有利?!娟P鍵詞】 腦出血術后;情感護理;傳統康復療法一般我們所說的腦出血是一種起病急,病程長,發病后病情都特別嚴重的疾病。這類疾病多見于中年40 歲以上人群的突然急性發病,治療時間長,恢復緩慢,病情遷延,目前是危及人類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目前我國腦出血疾病的發病率為110~180/10萬,年病死率為80~120/10 萬[1]為探討腦出血疾病術后恢復期的影響因素,研究者應用日常生活量表及生存質量量表對100 例腦出血術后患者進行了評估,應用了情志護理配合康復療法。研究表明,患者的致殘率明顯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均比原來傳統方法有了顯著提高,。1 對象和方法1.1 研究對象選擇2009 年5 月
腦卒中后并發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研討
【摘 要】 目的 通過對腦卒中患者致殘后發生的抑郁癥或抑郁癥狀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效果觀察,探討腦卒中后并發抑郁癥患者的綜合心理護理。方法 根據對35 例腦卒中后并發抑郁癥狀的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觀察治療效果,探討有效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結果 35 例腦卒中后并發抑郁癥狀的患者治療和護理后,30 例患者睡眠質量、少言寡語、食欲下降均有明顯改善,抑郁分值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結論 針對腦卒中后并發抑郁癥狀的病理特征,引導患者進行認知的改變和生活信心的重建,對患者進行綜合心理護理,對減輕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有明顯效果?!娟P鍵詞】 腦卒中; 抑郁癥; 心理護理腦卒中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致死性疾病,又稱腦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腦出血、腦梗死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僅次于心臟病和腫瘤,我國腦卒中患病率為(400~700)/10 萬人,每年新發病例大于200萬,卒中后生存者中85%留有不同程度殘疾。40%以上為重傷殘,患者往往因為生活質量、社會地位的下降以及失去工作機會等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癥狀,有的甚至發生抑郁癥,表現為精神不振、言語減
災后青少年心理淺析及護理對策
【摘 要】 本文綜述了近年來關于災后心理護理等相關文獻,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高危因素,指出災后青少年容易因為強烈而持續的癥狀,影響到未來情緒、認知以及人格結構的發展??偨Y出了一系列心理護理對策,以期對日后臨床心理護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關鍵詞】 地震災害 青少年 心理護理[Abstract] In this paper, authors searched Psychology Nursing on post-disaster and other 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risk factors of young people ,which indicates that strong and persistent abnormal symptom surely affect the future emotional,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stru
淺議急診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
作者:毛麗麗 魏靜茹 劉永梅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社會節奏加快,護理工作面臨著與國際接軌的挑戰,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和社會上受到的壓力也必然增加,因此,急診科護士面對持久的護理工作應激,如能采取積極應對方式如主動與人溝通,積極解決問題,保持樂觀心態等,工作應激水平就低;反之采用消極應對方式如自責、回避、否認、發脾氣、悲觀,工作應激水平就高。所以對于搞好護理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必須從管理和個人角度注意消除護理工作壓力源,減輕護理工作壓力,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急診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1 急診護理人員心里壓力的種類:1.1 工作壓力在護理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原因引起的壓力,例如,緊急搶救病人時、搶救群體中毒事件、新技術引進時、新崗位工作壓力和護理人際關系壓力等1.2 家庭壓力護理人員多數為女性,很多的壓力也來自于家庭,他們還要擔負著家庭的重要角色,既是一個妻子的角色,也是一個母親的角色,甚至于年長的護士還是一個奶奶的角色,家庭中的各種事物也依然牽著她們的心,事事都要他們擔心,操心,因此家庭的壓力也很大。</
關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摘 要】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在臨床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將2009 年8 月至2010 年9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 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 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有征對性的加強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健康知識得分、焦慮程度及患者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的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術前的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的健康知識得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注重心理護理的實施可有效消除或緩解冠心病患者術前焦慮狀況,能顯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理能力,縮短住院時間?!娟P鍵詞】 冠心?。恍睦碜o理;體會大多數冠心病患者因為患病需住院治療,易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的應激反應,易引起患者精神緊張和情緒反應,這種反應能引起機體免疫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使機體對各種細菌的易感性增強,從而增加了感染機會,而且會影響麻醉與手術的安全性 [1]。我院從2009 年起特別重視心理護理在臨床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自從加強心理護理以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
關于青海玉樹地震藏族患兒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護理
作者:馬婷 李果萍 孟四清 王歸真【摘要】目的:關注青海玉樹地震藏族患兒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護理。方法:分析2010年4月我們共接收的8名受傷兒童特點。結果:患兒心理特征主要表現為:恐懼、焦慮、注意力不集中、依賴心理增強及孤獨等。心理護理主要給與:建立安全感、積極引導、不要強迫患兒回憶災難場景、尊重民族習俗、滿足患兒心理需求、加強溝通技巧、加強與患兒家長的溝通、減少約束、減少身體損傷及疼痛等。結論:針對不同民族患兒及時的救治和精心全面的護理,有利于獲得更佳的臨床效果?!娟P鍵詞】心理特征;心理護理;兒童;地震;藏族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在重大自然災害中容易受到更大的心理創傷。與成人相比,兒童傷害后的心理變化卻難以覺察,更需要用心去體會和發現。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樹地震后,我們接收了8名藏族受傷兒童,由于民族習俗和語言的巨大差異,遠離家鄉和喪失親人的痛苦,加之醫院陌生的環境、有創操作和身體的病痛,使這批患兒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針對這些心理特征和患兒所處的年齡層次,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使患兒和家庭接受現實,配合治療和護理,早日康復,重
研討門診肺結核病人心理護理的問題
作者:李廣珍 宋金德 黃春英 廖菊花【摘要】目的:了解門診肺結核病人的心理狀況,旨在提高其心理護理的作用。方法:回顧本院2006年至2009年實施門診結核病心理護理的效應。 結果:心理護理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對各種不同心態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心理護理措施,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結論:消除對肺結核患者可能存在的岐視,提高肺結核患者自信心與治愈率。【關鍵詞】結核病;心理護理;心理問題據文獻報道[1]:當前全球三分之一人群已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每年有800多萬新發結核病患者,約300萬人死于結核病。全球有80%的結核患者生活在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國是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結核患者數居世界第二位。由于該病治療具有長期性、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的特點,于是病人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許多心理上的問題,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很容易使患者產生喪失治愈的信心,結核病人在心理上會產生各種心態。因此,開展結核病心理護理是結核病控制工作一項戰略措施。我院結合實際采取以下形式對200例門診肺結核病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主要心理問題的產生原
關于老年惡性腫瘤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及分階段護理對策
: 我國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惡性腫瘤患者有增多趨勢,徹底治愈惡性腫瘤還是一個沒有攻克的問題。根據筆者長期的護理觀察,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活動比一般患者復雜,而且會隨著病情的不同階段而發生心理變化,存在著明顯的特點。通過認真分析總結,針對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不同階段心理變化進行評估,總結出患者的不同階段心理特點,提供相應的分階段及個性化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心理承受明顯增強,大多數患者能接受、配合治療護理,保持了樂觀的精神,獲得最佳醫療護理服務質量。對減輕患者病痛,延長生存期,配合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在臨床上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筆者對近4年來本科室收治的102例住院治療不同階段老年惡性腫瘤患心理特點,提供分階段及個性化的心理護理體會總結如下。1臨床資料本科室2005年1月-2009年2月老年惡性腫瘤患者102例,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齡60~89歲,平均72.5歲。均經臨床和病理證實為惡性腫瘤。平均住院時間32天。2老年惡性腫瘤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2.1住院早期:住院早期為住院的第1-7天,多數患者處在疾病的診斷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