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麻醉
鹽酸納美芬用于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手術麻醉復蘇的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 觀察鹽酸納美芬在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治療手術麻醉復蘇時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我院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治療病人5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病人均采用全憑靜脈全身麻醉,手術結束后2min給予實驗藥物,當患者Steward蘇醒評分達到5分時拔除氣管導管,記錄患者給予試驗藥物至拔除氣管導管所用的時間。結果 治療組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 鹽酸納美芬用于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手術的麻醉復蘇安全有效,可明顯縮短拔管時間。關鍵詞:納美芬;血管內治療;拔管時間 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手術日漸增多,特殊的手術方式和環境,要求麻醉手術后病人意識恢復,可配合做指令性動作,增加術后轉運的安全性。鹽酸納美芬注射液作為一種新型的阿片受體拮抗劑[1],可有效的拮抗阿片類藥物過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應[2],靜脈注射納美芬 2min即可產生受體拮抗作用,5min便達到血藥濃度峰值[3][4]。為了解鹽酸納美芬在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治療手術麻醉復蘇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如下臨床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選取我院神經外科血管介入治療病人
關于25例小兒房間隔、室間隔缺損胸腔鏡手術麻醉處理
【摘要】 目的 探討2~10歲兒童房室缺修補胸腔鏡手術麻醉處理方法。方法 采用單腔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麻醉維持采用異丙酚3~6mg/(kg·h),持續輸注,分次給予芬太尼鎮痛,微泵輸注維庫溴銨維持肌松。術中行上下腔套帶及主動脈灌注插管時,對心率、氧飽和度、平均動脈壓、二氧化碳分壓進行觀察。結果 全組手術均獲得成功,無死亡。 結論 術中改良雙肺肺通氣、加強呼吸管理和肺保護是麻醉管理的關鍵。 【關鍵詞】 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胸腔鏡手術;麻醉;小兒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roaches of anesthesia management of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children (aged 2 to 10) suffering from atrioventricularis communis. Methods Intravenous combined anesthesia was performed by single lume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during oper
關于顱底外科手術麻醉及圍術期處理86例
作者:陳紹洋,王強,熊利澤,胡勝,李樹志,張英民,曾毅【關鍵詞】 ,顱底/外科學 【Abstract】 AI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and anesthesia for skull base surgery in 86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METHODS: According to preoperative general conditions of patients, nasogastric tube feed and 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 (n=21), tracheotomy (n=13) or cardiovascular drugs therapy (n=46) were implemented.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4 categories b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uch as with or without intracranial pressu
關于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麻醉70例
作者:段愛萍,蒯建科,姚立農,王剛【關鍵詞】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麻醉 0引言 近年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OPCAB)由于減少住院和ICU停留時間,避免了體外循環的不良影響及相關并發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醫療費用等諸多優點而倍受關注. OPCAB手術的麻醉對于保證手術的成功實施至關重要,現將我院200401/200510完成OPCAB手術70例的麻醉過程和效果進行總結. 1臨床資料 需冠脈搭橋患者70(男45,女25)例,年齡47~78歲,體質量55~98 kg. 心功能NYHAI Ⅰ~Ⅱ48例,Ⅲ級22例. 搭橋數1~5(2.6±1.3)支/患者. 術前30 min肌注嗎啡10 mg,東莨菪堿0.3 mg. 入室后監測ECG, SPO2, BP,面罩吸氧. 靜脈咪唑安定0.05~0.07 mg/Kg,氯胺酮0.4~0.5 mg/kg,芬太尼1.5~30 μg/kg及維庫溴銨0.15 mg/kg麻醉誘導. 持續泵入丙泊酚1~3 mg/(kg?h)輔助異氟醚低濃度吸入維持麻醉,間斷追加維庫溴銨. 麻醉誘導至手術開始期間,中心靜脈持續泵入硝酸甘油0.5~0
關于異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聯合應用門診短小手術麻醉的效果觀察
【關鍵詞】 異丙酚 芬太尼 咪唑安定 門診 小手術1臨床資料200501/200612選擇我院ASAⅠ~Ⅱ級門診短小手術160例,年齡18~67(平均33.4±15.7)歲,體質量40~85(平均65.4±11.7) kg. 手術種類:人工流產術113例、關節脫位及骨折復位外固定術16例、診斷性刮宮15例、美容整形14例. 隨機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無嚴重心、肺疾患,術前常規檢查正常,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手術方式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術前禁食4 h以上,建立靜脈通道,面罩吸氧2~3 L/min,接監測儀,監測血壓(BP),心率(HR),呼吸頻率(RR),血氧飽和度(SPO2). 對照組靜注芬太尼0.5 μg/kg,異丙酚2.0 mg/kg. 觀察組靜注咪唑安定0.06 mg/kg,芬太尼0.5 μg/kg,異丙酚1.5 mg/kg. 兩組手術術中根據患者反應情況適當追加異丙酚用量. 觀察指標: ① 麻醉前(基礎值)和給藥(異丙酚)后平均動脈壓(MAP),HR,SPO2,RR均值. ② 異丙酚用量、操作時間、入睡時間[1](
老年患者創傷手術麻醉的研討
【摘 要】 目的 探討老年患者創傷患者手術麻醉后的影響。方法 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以及老年創傷的臨床特點以及麻醉對于老年人的影響。結論 老年患者創傷術后易發生感染,麻醉時應注意無菌操作。【關鍵詞】 老年患者創傷;手術;麻醉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方法我科2006 年1 月~2010 年2 月對308 例65 歲以上老年創傷患者實施麻醉,其中全身麻醉123例,全身麻醉復合連續硬膜外麻醉16 例,連續硬膜外麻醉11 例,單側腰麻89 例,頸、臂叢神經阻滯71 例。結果術中無死率為0,有3 例顱腦創傷患者因合并腦干傷腦疝形成于術后2~3 d死于呼吸衰竭,2 例胸腹腔臟器損傷患者術后3~5 d死于感染或多臟器功能衰竭。結論對老年創傷患者實施手術麻醉,應當準備充分,合理選擇,正確操作,妥善處理,確保安全。1.2 老年人創傷的臨床特點1.2.1 老年人隱匿性疾病多、除外科一般的并發癥外,并發癥發生率高,老年人幾乎各重要系統都可能出現并發癥。如心肺功能不良,肺栓塞,胃腸道淤血、下肢深靜脈血栓,以及傷口感染,
關于48例顱腦外傷手術麻醉處理的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顱腦外傷手術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對48例顱腦外傷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和靜脈復合麻醉的方式。結果:本組48例患者麻醉平穩,完成預期目標返回病房,術后回訪:3例因其它原因死亡,有效率93.75%,死亡率6.25%。結論:采用適當麻醉方法和管理是顱腦外傷手術的關鍵之一,采用快速插管,選用合理藥物維持麻醉效果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關鍵詞】顱腦外傷;麻醉 顱腦外傷手術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診手術之一,由于該疾病往往起病突然、病情危重而且復雜多變等諸多因素,往往是在術前準備不充分的前提下進入手術室,這就對麻醉方式和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對48例顱腦外傷手術患者的麻醉方式和管理進行回顧性分析,現作如下報道。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48例患者性別: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齡8~67歲,平均年齡41歲,10歲以下7例,60歲以上3例;損傷部位:額部15例,顳部18例,顱底7例,多處損傷8例;CT顯示:硬腦膜外血腫12例,硬腦膜下血腫、腦內血腫25例,開放性顱腦損傷11例;術前合
淺議剖宮產手術麻醉體會
【關鍵詞】麻醉學;產科;經驗/總結筆者自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開始用腰硬聯合阻滯麻醉法用于剖宮產手術的麻醉,體會如下。1方法1.1 采用一點穿刺法針內針技術。麻醉藥注入蛛網膜下腔后,一般應在短時間內調整和控制麻醉平面達到手術需要范圍。1.2影響平面調節的因素。1.2.1穿刺部位。1.2.2患者體位和局麻藥比重:采用左側傾斜30度體位或墊高產婦右髖部,使之左側傾斜20-30度。1.2.3注藥速度:速度越快范圍越廣。1.2.4穿刺針斜口方向。1.2.5麻醉藥性能,劑量,濃度,容積:一般常用0·5-0·75%布比卡因7-9毫克+10%葡萄糖共2毫升注入。2麻醉管理蛛網膜下腔阻滯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擾亂,其程度與平面高低密切相關。2.1低血壓: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回心血量下降,易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脊椎神經叢血流增加,硬膜外間隙和蛛網膜下隙因靜脈叢擴張而容積下降,因此注入較少量局麻藥即可得到較廣泛的阻滯范圍[1
關于胸科手術麻醉中的單肺通氣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摘要】 為防止血液、膿液由病側肺進人健側肺是雙腔支氣管插管、單肺通氣的絕對指征。雙肺交叉感染后可能造成廣泛肺不張、膿毒血癥和肺炎。支氣管胸膜漏或氣管皮膚漏則表現為正壓通氣時氣道阻力下降,不能產生足夠的肺泡通氣;而巨大肺泡在正壓通氣時可能發生肺泡破裂。目的 討論胸科手術麻醉中的單肺通氣。方法 對該類病人應給予雙腔插管,兩肺分別選擇性通氣。結論 行胸腔鏡檢查時,如不是保留自主呼吸,在肋間神經阻滯下操作,全麻時單肺通氣更有助于病側肺檢查。【關鍵詞】 胸科手術 麻醉 單肺通氣一 單肺通氣的絕對指征為防止血液、膿液由病側肺進人健側肺是雙腔支氣管插管、單肺通氣的絕對指征。雙肺交叉感染后可能造成廣泛肺不張、膿毒血癥和肺炎。支氣管胸膜漏或氣管皮膚漏則表現為正壓通氣時氣道阻力下降,不能產生足夠的肺泡通氣;而巨大肺泡在正壓通氣時可能發生肺泡破裂。對該類病人應給予雙腔插管,兩肺分別選擇性通氣。二 單肺通氣的相對指征在臨床實踐中,雙腔支氣管插管常用于肺葉或肺切除,以及胸主動脈瘤手術,由于這些手術相對比較困難,良
關于35例老年婦科腹腔鏡手術麻醉處理體會
腹腔鏡外科作為微創外科的主題,是醫學領域中的一門新的分支學科,腹腔鏡手術已成功地替代了許多傳統的開腹手術,也將會擴大適應證,拓寬范圍至某些更高難度的手術,是近20年婦科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重大發展之一。婦科腹腔鏡在是現代先進科技與臨床醫學完美結合的技術,腹腔鏡技術給病人的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治療效果好。現將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老年婦科腹腔鏡手術35例患者的麻醉處理體會報告如下。1材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2月-2010年10月來我院婦科門診就診老年患者35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8.5±3.5)歲。體重45-72kg,ASAⅠ或II級。1.2臨床診斷:所有患者均行陰道、肛門檢查及B超檢查。21例診斷為卵巢囊腫,14例診斷為子宮肌瘤。其中有23例合并有呼吸、心血管、內分泌等系統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心電圖異常、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1.3治療方法: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1.4麻醉方法:全部病例采用氣管插管加靜脈全身麻醉。麻醉前,應充分了解病史,根據臨床癥狀和婦科檢查作出
關于并存呼吸系統疾病病人的急癥手術麻醉
【摘要】 呼吸系統疾病病人多存在呼吸功能下降或代償不足,急癥手術時應在了解病情的基礎上利用有限的時間充分準備,選擇恰當的麻醉方法,術中嚴密監護,并做好術后鎮痛。【關鍵詞】 呼吸系統 急癥手術 麻醉1 術前準備急癥手術病人多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改善呼吸功能,術前準備的目的是提高呼吸系統對麻醉的耐受性,減少麻醉和手術對呼吸系統的影響以及減少術后呼吸衰竭的幾率。1.1 解痙平喘COPD病人伴哮喘發作或支氣管痙攣是急癥手術最常見的呼吸系統并存癥。麻醉前利用快速有效的藥物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氣道阻力是首要任務。在對哮喘已有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手術麻醉前可使用以下藥物治療。1.1.1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最經典的藥物,可以從多方面抑制哮喘發作。臨床觀察顯示麻醉前靜脈給予甲基強地松龍可有效預防或緩解哮喘發作,該藥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優點,適合急癥使用。除靜脈外還可通過吸入給藥,常用藥物為二丙酸氯的米松(declome thasone dipropinate)和布的松(b,udesonide)。麻醉前,尤其是全
關于老年重度高血壓伴心肌缺血患者行婦科手術麻醉的體會
作者:徐俊黃少玲黃宛文梁葉艷【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重度高血壓伴心肌缺血患者行婦科手術時應用尼卡地平、艾司洛爾及硝酸甘油圍術期臨床效果。方法 患者24例,圍術期靜脈泵注艾司洛爾、尼卡地平、硝酸甘油,分別觀察靜注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心電圖的變化。結果 24例女性患者圍術期生命體征平穩,術畢可喚醒,術后鎮痛效果滿意,婦科臨床其他治療順利。結論 圍術期尼卡地平、艾司洛爾及硝酸甘油綜合應用能顯著降低高血壓及心率增快,維持圍術期血壓、心率的平穩,且能減少各自用藥量及其毒副反應。【關鍵詞】老年 重度高血壓伴心肌缺血 麻醉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24例女性患者,年齡61~76歲,體量42~84kg,術前經心內科診斷患重度高血壓病伴心肌缺血。擬診子宮肌瘤13例,子宮脫垂8例,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脫垂3例,要求行腹式全子宮切除術或曼市改良術,或陰式全子宮切除+陰道前后壁修補術。術前30min東莨菪堿0.3mg,魯米那0.1g肌注。1.2方法 入室后靜脈輸液、接多參數邁瑞MET—PM9000監護儀監
老年人創傷的手術麻醉探討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人創傷后手術麻醉的安全性。 研究麻醉方法對老年創傷患者手術影響。方法 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以及老年創傷的臨床特點以及麻醉對于老年人的影響。結論 老年人已發生感染,一次在麻醉時注意無菌操作。【關鍵詞】 老年人創傷 手術 麻醉1 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 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對456例60歲以上老年創傷患者實施麻醉,其中全身麻醉147例,全身麻醉復合連續硬膜外麻醉48例,連續硬膜外麻醉18例,單側腰麻156例,頸、臂叢神經阻滯87例。結果術中無死亡,有6例顱腦創傷患者因合并腦干傷或胸腹部臟器傷于術后3~7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8例胸腹腔臟器損傷患者術后2~7d死于感染或多臟器功能衰竭。結論對老年創傷患者實施麻醉,應在充分術前準備的基礎上,合理選擇麻醉方法,正確處理麻醉操作,加強術中及術后監測,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妥善處理,確保安全。1.2老年人創傷的臨床特點1.2.1 并存病多、并發癥發生率高 除外科一般的并發癥外,老年人幾乎各重要系統都可能出現并發癥。如心臟并發癥
80例頸椎外傷手術麻醉處理分析
作者:王慧明,麻偉青,封亞平【摘要】 目的 探討頸椎外傷手術的麻醉處理經驗。方法 80例頸椎外傷手術患者采用靜吸復合全麻,用纖支鏡引導下經鼻氣管插管,38例在顱骨牽引下進行。結果 所有病人插管順利,插管過程中及圍術期限生命征平穩。結論 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前充分的評估和處理,麻醉誘導插管時力求頸椎穩定是麻醉手術病人安全的關鍵。【關鍵詞】 頸椎 麻醉 纖維支氣管鏡近年來,隨著道路交通傷明顯的升高,醫學技術的發展,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頸椎創傷的病人明顯增加,頸椎手術已日趨普遍,手術治療頸椎外傷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這類病人常因頸椎外傷導致脊髓受壓,該部位又涉及頸髓、延髓等重要區域,特別是對頸椎穩定性差、頭頸活動受限、脊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及壓迫病人,麻醉和手術操作稍有不慎均可引發嚴重并發癥,甚者危及病人生命。這對麻醉醫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所以頸椎手術圍術期的麻醉處理對圍術期病人的安全至關重要。現把我們近期所做的80例頸椎手術,手術圍術期麻醉的特點綜合分析如下,供同仁參考。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80例患者中男性5
丙泊酚靶控輸注對創傷患者二期手術麻醉誘導的影響
作者:鄒偉偉,劉志群,郭能起,戚志超【摘要】 目的 觀察重度創傷患者二期手術時丙泊酚誘導過程中腦電雙頻指數(BIS)及血液動力學的變化。方法 選擇重度創傷后7~14天,擬行二期手術的患者19例為創傷組,19例無創傷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入室后行BIS及常規心電圖、有創動脈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以丙泊酚效應室濃度靶控輸注進行誘導,靶控濃度從0.5μg/ml開始,每3min增加0.5μg/ml,直到3.5μg/ml,記錄誘導前及每個濃度下的BIS值、HR及收縮壓。結果 對照組靶控濃度≥3.0μg/ml及創傷組靶控濃度≥2.0μg/ml時的SBP與誘導前比較,差異有高度顯著性;兩組間靶控濃度為3.0μg/ml及3.5μg/ml時BIS及SBP差異有高度顯著性。結論 初期復蘇后的重度創傷患者對丙泊酚的藥效學有很大改變,丙泊酚靶控輸注在這類患者應更加慎重。【關鍵詞】 麻醉 二異丙酚 創傷和損傷 外科手術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bispectral index (BIS) and hemodyna
咪達唑侖、氟哌利多復合芬太尼用于剖宮產手術麻醉鎮靜效果比較
作者:牛富國 任煒 崔峰 趙馨【摘要】 目的:比較咪達唑侖于氟哌利多復合芬太尼用于婦科手術區域阻滯麻醉鎮靜的臨床效應。方法:200例擬施剖腹產手術的患者,ASAⅠ~Ⅱ級,年齡18~45歲。隨機均分為A組和B組,手術均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術中A組靜脈給予0.05mg/kg咪達唑侖+0.75ug/kg芬太尼(咪達唑侖組)鎮靜止痛;B組靜脈給予0.05mg/kg氟哌利多+0.75μg/kg芬太尼(氟哌利多組)鎮靜止痛。觀察兩患者術中鎮靜的OAA/S評分,記錄術中煩躁、知曉等不良反應。結果:A組(咪達唑侖組)有確切的鎮靜作用,有顯著的順行性遺忘的優點。結論:咪達唑侖復合芬太尼用于產科手術區域阻滯麻醉鎮靜止痛效果好,患者術中無知曉,麻醉過程更順利。【關鍵詞】 咪達唑侖;氟哌利多;麻醉咪達唑侖是目前臨床應用的惟一的水溶性苯二氮卓類,與苯二氮卓受體可高度結合,其于苯二氮卓受體的親合力為安定的3倍,故其效價約為安定的2~3倍。咪達唑侖與苯二氮卓受體結合后增強GABA與GABA10受體結合,使神經元上氯離子通道開放,促使氯離子進入細胞內,形成神經細胞內膜
長托寧于腹腔鏡手術麻醉前用藥抑制唾液分泌的臨床觀察
【摘要】 目的 觀察長托寧、阿托品用于腹腔鏡手術麻醉前用藥時對患者的唾液分泌、VAS評分及血液動力學的影響。方法 選擇40例婦科擇期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單側卵巢囊腫20例,宮外孕20例),隨機分為長托寧組(Ⅰ組,n=20)、阿托品組(Ⅱ組,n=20)。在麻醉方法相同、腹腔鏡CO2氣腹壓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觀察兩組在用藥前和用藥后15 min時的唾液分泌及VAS評分情況,觀察用藥前和用藥后15、25、35、60 min時的HR的變化。結果 Ⅰ、Ⅱ組給藥后15 min時唾液分泌明顯減少,與用藥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Ⅰ、Ⅱ組VAS評分給藥后15 min時明顯高于給藥前(P<0.05),兩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Ⅰ組HR給藥后15、25、35、60 min各點與給藥前相比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Ⅱ組HR給藥后15、25、35 min時與給藥前相比有極顯著意義(P<0.01),給藥后60 min,HR逐漸恢復到術前水平與給藥前相比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術后拔氣管導管時間(分鐘),Ⅰ組 (18.12±4.
高海拔地區老年病人手術麻醉17例臨床觀察
作者:李延濤 姜燦紅 張艷春 趙成文 次仁塔確 次央【關鍵詞】 高原;麻醉 西藏定結縣海拔4 300多米,自然環境惡劣,加之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醫療條件十分艱苦,手術麻醉具有特殊性,有別于平原地區。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共做老年急診外科手術17例,男10例,女7例,年齡60~65〔平均(62.1±2.4)〕歲。其中膽囊結石2例,闌尾炎8例,腸梗阻1例,子宮肌瘤2例,斜疝4例。實施全麻2例,高位硬膜外1例,余為腰段硬膜外麻醉。患者均居住高原,但無急性高原病。紅細胞3.21×1012/L,血紅蛋白93~160 g/L,血細胞比容27.9%~48.9%。1.2 術前準備 術前30 min肌注地西泮8~10 mg、阿托品0.5 mg。入室開通靜脈,心電監護(吉林省援助)血氧飽和度(SpO2)82%~85%,鼻導管吸氧(制氧機自制)5 min SpO2升至98%~99%。1.3 麻醉處理 全麻2例,靜注苯磺阿曲庫銨注射液(卡肌寧)0.06 mg/kg、咪達唑倫注射液(力月西)0.1 mg/kg、
輕比重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單側肢體手術麻醉的觀察
【摘要】 目的 觀察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聯合麻醉下單側肢體手術的麻醉效果。方法 選擇ASA1~3級,行單側肢體手術的病人100例,其中含40例為髖關節置換手術,30例為單側大隱靜脈曲張手術,20例為單側腘窩囊腫手術,10例為脛腓骨骨折固定手術。腰麻藥物為10mg左旋布比卡因加麻黃堿15mg,共2.5ml。根據病人身體狀況給予1.8~2.2ml,觀察感覺阻滯起效時間、維持時間、最高感覺阻滯平面、運動神經阻滯程度、手術中生命體征變化程度和麻醉不良反應。結果 輕比重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單側肢體手術阻滯起效時間快、維持時間長、阻滯平面固定、運動神經阻滯好、循環、呼吸系統穩定、麻醉中、后不良反應少。結論 輕比重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單側肢體手術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關鍵詞】 左旋布比卡因;肢體手術;麻醉左旋布比卡因 (Levobupivacaine)的商標名為Chirocaine。CAS:027262-47,是酰胺類局部麻醉藥。一種被廣泛用于脊髓麻醉的持久局麻劑布比卡因(bupivacaine)的左旋體。作用持續時間長、高效的局部麻醉劑,局部麻醉藥通過增加神經電刺激的閾值
急診膽道手術麻醉處理的探討
【關鍵詞】 膽道 麻醉我院共施行急診膽道手術126例,其麻醉處理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全組126例,全部為急診手術病人,包括急性膽囊炎、膽石癥、化膿性膽管炎、膽囊壞疽、穿孔、急性胰腺炎并膽囊炎等。其中男41例,女85例,年齡介于19-92歲,60歲以者占55%。合并高血壓、冠心病者占25%,慢性支氣管炎者占12%,糖尿病者占2.5%,內環境失衡中毒性休克者占21%,具有上述兩種以上疾病者占9.5%。本組中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和靜脈芬太尼+卡肌寧+異氟醚復合維持的為89例,(占71%),采用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的為37例,(占29%)。術前用藥均為苯巴妥鈉2mg/kg,東莨菪堿0.06mg/kg肌注,并于術前常規置胃管和留置導尿管,麻醉前淺靜脈穿刺置管二條以上,同時進行BP、P、R、SPO2、ECG等監測。2 結果在采用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的患者,出現血壓下降,緩脈者為19例(占51.4%);心律紊亂者為5例(占13.5%);呼吸抑制者為3例(占8.1%);心跳停者為2例(占5.4%);術后死亡1例(
異丙酚用于人工流產手術麻醉的臨床觀察
異丙酚是一種新型短效靜脈全麻藥,具有高脂溶性,靜注后快速分布至組織中,應用于臨床10余年,其臨床特點是起效快。給藥后30秒即達到一定的麻醉深度,隨手術時間酌情給予補充劑量,此藥突出特點是作用時間短約4-6分鐘,恢復迅速而平穩,且幾乎不產生刺激。人工流產手術簡單,需時短暫,吸宮術順利時3-5分鐘即可結束操作。但術中擴張子宮頸和刮吸子宮內膜時可使病人感到極度疼痛和不適,強烈性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心率、血壓變化。雖然多數癥狀于病人休息后可自行緩解,但對原有心肺疾患病人也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如何采用適當方法使孕婦在安靜、平穩、無痛的狀態下平安完成手術,避免不良反應發生,近年來以受到普遍關注,對麻醉方法的要求:起效快、鎮痛效果好、手術后蘇醒快,病人離院時必須完全清醒,幾乎無麻醉藥的殘留和后遺作用。我們對一組人工流產手術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1 對象及方法30例早期妊娠患者,年齡在21-28歲,體重40-65kg,ASAI-II級,無麻醉前用藥。入室后常規聯接監測儀測量無創血壓、心率和血氧飽和度數值作為基礎值。建立靜脈通路。擺好體位并手術區消毒后,以異
小劑量氯胺酮輔助25G腰穿針腰麻用于小兒手術麻醉
作者:李爾昱 韓鳳玲 薛江 霍彥龍 劉艷娥 利霞【摘要】 目的 探討小劑量氯胺酮輔助25G腰穿針用于小兒手術麻醉的方法。方法 本文將20例患兒隨機分為A、B兩組,A組單獨采用氯胺酮進行麻醉,B組采用氯胺酮輔助骶管麻醉。結果 A、B兩組麻醉蘇醒時間(38.47±5.46)min和(16.62±6.38)min,P<0.01。麻醉效果:HR、RR、鎮靜均P<0.05;術中不自主肢動發生率A組高于B組(P<0.01)。術中B組低氧血癥發生率低,呼吸抑制輕。結論 B組麻醉方法對下腹和會陰部手術安全有效,操作簡單,采用長效局麻藥更有利于術后較長時間的鎮痛。但由于小兒不合作和本研究利用腰麻本身鎮痛不全,常需給予鎮靜、鎮痛藥輔助麻醉。【關鍵詞】 氯胺酮 25G腰穿針 腰麻 小兒麻醉氯胺酮是廣泛應用于小兒麻醉的全麻藥,但氯胺酮麻醉后引起的并發癥時有發生,本文采用小劑量氯胺酮輔助本研究利用25G腰穿針腰麻麻醉并與單獨采用氯胺酮進行比較,觀察其鎮靜鎮痛效果及對呼吸的影響。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手術種類隨機選擇ASAⅠ或
Spinocath導管連續蛛網膜下隙阻滯在老年婦科腫瘤手術麻醉中的應用
作者:方曼菁,羅力冰,常峻,李藝,劉海根,楊祖權【摘要】 目的 比較連續腰麻(CSA)、腰-硬聯合麻醉(CSEA)用于高齡婦科腫瘤手術患者的臨床效應。方法 擇期婦科惡性腫瘤實施開腹廣泛全子宮切除并盆腔淋巴清掃手術的患者60例,年齡70~78歲,ASAⅡ~ Ⅳ 級,分為CSA組(Ⅰ組,n=30)和CSEA(Ⅱ組,n=30)。CSEA組于L3~4間隙蛛網膜下腔注入0.5% 布比卡因5.5~7.5 mg,硬膜外用藥一次2% 利多卡因2~6 ml,麻醉平面不夠或時間超過60 min再追加2% 利多卡因2~4 ml。CSA組采用Spinocath導管針,于L3~4間隙穿刺,蛛網膜下腔置管2 cm,首次劑量0.5% 布比卡因5.0~6.5 mg,手術90 min后追加3.0~5.0 mg。比較兩組的阻滯平面、鎮痛效果、肌松程度,循環變化及術后并發癥等情況。結果 以上兩組在麻醉阻滯平面、鎮痛效果、肌松程度。循環變化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Spinocath連續腰麻用于老年患者,特別是施行婦科盆腔手術時,麻醉效果滿意,肌松完全,對呼吸、循環系統干擾小,麻醉并發
15例手術麻醉期間循環驟停的臨床分析
[論文關鍵詞] 循環驟停; 手術麻醉期[論文摘要] 目的 探究手術后麻醉期間出現循環驟停的原由及應付對策。方法 采用實例分析,對本院1989 年12 月~ 2008年12 月10年中,手術麻醉期間出現循環驟停17例原因進行探討與分析。結果 神經性反射引起的循環驟停死亡2例;麻醉失誤2例;急性大出血死亡4 例;肺動脈栓塞致呼吸心跳驟停死亡1 例;心臟因素引起的循環驟停死亡2 例;綜合因素引起循環驟停3 例,均搶救成功。結論 加強手術前評估,正確選擇手術麻醉方法,規范操作程序,提高醫生素質以及加強監護是預防手術麻醉期間循環驟停的關鍵。循環驟停是手術麻醉期后出現的一種危及生命的并發癥,發生率雖低,但病癥極其嚴重,死亡率高,即使搶救成功,但遺留并發癥,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質量。我院1989 年12 月~ 2007 年12 月共完成手術麻醉74700 例,其中發生循環驟停17 例,占整個手術總量2.3 / 10000。本文回顧性分析15 例患者發生循環驟停的原因,旨在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提高手術麻醉的安全性。現在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