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手術
比較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腸癌的效果
摘要::目的 觀察比較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腸癌的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結腸癌患者104 例分為對照組(n=52 )、研究組(n=52 )。對照組患者行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患者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淋巴結清掃數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7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手術時間及淋巴結清掃數量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與開腹手術比較,結腸癌患者施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更加顯著,值得臨床進行廣泛的推廣應用。[關鍵詞:]:結腸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開腹手術;臨床效果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y and lapar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14例結腸癌再手術臨床淺析
結腸癌是最常見的內臟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逐漸增高,其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根治性切除,然而復發和轉移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局部復發的腫瘤行切除術或根治性手術,由此探討結腸癌術后復發的原因及術后復發的治療效果。本文收集2003~2011年我院收治的14例結腸癌術后復發病例,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本組14例,男8例,女6例。年齡47~78歲。Dukes分期:B1期6例、B2期4例、C1期2例、C2期1例;D期1例。第2次手術距第1次手術時間為7個月至8年,平均19個月。腹部腫塊3例,腸梗阻6例,無癥狀復查5例。伴CEA升高9例,CA19-9 升高5例。<24個月8例,24~36個月3例,>36個月3例。吻合口復發5例,腹腔、盆腔廣泛種植復發2例,肝轉移6例,腹壁切口復發1例;本組病例均再次施行手術治療,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4例。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病人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36個月和7個月。2術后復發的診斷(1)原發腫瘤的特點起源于黏膜上皮的癌突破黏膜肌層進入黏膜下層,即有發生淋巴結或血行轉移的可能,并
結腸癌性梗阻急診手術35例淺析
我院自2003年1月-2010年5月共收治結腸癌98例,經手術病檢證實,其中有35例以腸梗阻急診收入院,現將35例病人急診手術情況進行如下分析。1 臨床資料1.1 性別與年齡,男21例,女14例,男女比例為1.5:1。年齡從21-78歲,平均年齡56.3歲, 60歲以上18例(51.4%),50歲以上26例(占74.2%)。1.2 癌腫部位,回盲部6例,升結腸1例,肝曲10例,脾 曲4例,降結腸3例,乙狀結腸7例。乙狀結腸、直腸交界部2例,升結腸與降結腸、乙狀結腸與直腸(相距20cm)多發癌各1例,有2例發生癌性腸套疊,均位于升結腸,1例回盲部腫瘤梗阻并發下消化道出血,有3例復發性癌梗阻。1.3 手術方式,35例均行急診手術,體質衰弱者稍加糾正 及早手術。手術行右半結腸1期切除吻合12例,左半結腸1期切除吻合9例,結腸次全切除1例,共22例占62.8%0 II期于 術行腫瘤切除結腸造口5例,剖腹控查取活檢2例,姑息切除,捷徑及造口術各2例,腸梗阻術中行回腸或/和結腸減壓術。3例復發性癌梗阻,僅作了剖腹控查和捷徑手術,肝多發轉
關于50例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手術治療的臨床觀察
【摘要】 目的 探討手術治療結腸癌合并腸梗阻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04年5月—2010年8月的50例結腸癌合并腸梗阻在我院實施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50例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經手術治療后,死亡2例,死于術后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術后發生術后共發生并發癥13例(26%),其中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裂開2例,結腸造瘺口脫垂3例,采用換藥、抗感染、重新縫合等對癥治療方法處理后均治愈。結論根據患者全身情況及病變部位、梗阻近端腸管病理狀況進行手術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療效。【關鍵詞】 結腸癌腸梗阻手術治療臨床心得結腸癌是消化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腸梗阻是結腸癌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約占15%左右。發生腸梗阻的結腸癌預后效果較差,手術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高[1]。結腸癌合并腸梗阻屬于低位腸梗阻,在病因、病理及臨床表現以及治療等各方面,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如何合理地選擇外科治療方案尤為重要[2]。提高結腸癌診斷率、選擇合理治療方案、加強術后輔助治療,是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癥的根本所在。為探討手術治療結腸癌合并腸梗阻的臨床
左半結腸癌并發腸梗阻的手術討論
【關鍵詞】 左半結腸癌并發腸梗阻 手術討論結腸癌并發梗阻是臨床較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約占結腸急癥手術的85%。對于梗阻性左半結腸癌,由于其臨床特點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臨床處理的分歧較多,尤其是手術方式的選擇。我院自2001至2007年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結腸癌62例,現將其外科治療情況分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62例病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齡26~81 歲,其中60 歲以上42例,占全組的67.7%。其中56例患者有便血及粘液便史(90.3%),27例患者體重明顯減輕、消瘦(43.5%)。19例在3個月內有誤診為痔瘡的病史(30.6%),17例發生急性梗阻前有口服瀉藥病史(30.7%)。1.2 腫瘤部位及臨床分期結腸脾曲11例(17.7%),降結腸29例(46.7%),乙狀結腸22例(35.4%)。按lukes分期:B期12例(19.3%),C期34例(54.8%),D期16例(25.8%)。1.3 手術方法腫瘤切除+近端結腸造瘺,Ⅱ期消化道重建術16例
可切除結腸癌急性腸梗阻急診手術治療分析
作者:李德福,唐云波,岳現文,高炳玉【摘要】 目的:探討可切除結腸癌急性腸梗阻的急診手術治療,促進手術療效的提高。方法:根據腫瘤的部位、吻合的時期不同分為右半結腸癌組、左半結腸癌1期吻合組以及左半結腸癌2期吻合組,比較各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對并發癥吻合口瘺、術區感染、死亡的危險因素作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較不同組患者的生存情況。結果: 左半結腸癌1期吻合組的術區感染率、死亡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P<0.05)。作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提示腫瘤部位、吻合時期、合并癥是結腸癌腸梗阻急診手術出現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左半結腸癌與右半結腸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別是92.9%、60.7%、19.0%和96.7%、73.3%、27.2%,兩生存曲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1.212, P=0.271)。左半結腸癌1期與2期吻合的1、3、5年生存率分別是90.0%、40.0%、26.7%和94.4%、72.2%、16.7%,兩生存曲線比較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χ2 =0.122, P=0.726)。結論:結腸癌急性腸梗阻急診手術行1期吻合的并發癥機率較高;腫瘤部位
腹腔鏡結腸癌手術體位的探討
作者:黎金環,易亞玲,葉鳳清,黃俊卿,邱雪梅【摘要】 目的:探討改良手術體位對腹腔鏡結腸癌手術術野暴露、肢體受壓、穩定性及對術者和洗手護士操作的影響。方法:選擇行腹腔鏡結腸癌手術病人104例 ,隨機分成改良組和傳統組各52例。傳統組采用傳統的手術體位:仰臥頭低10~15度,向左或右側15~20度;改良組采用在傳統體位的基礎上把雙下肢水平分開90~100度,比較兩組在體位固定的穩定性、肢體受壓情況及對術者和洗手護士操作的影響情況。結果:“人”字形手術體位在體位固定的穩定性、肢體受壓情況及對術者和洗手護士操作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形手術體位應用于腹腔鏡結腸癌手術有利于暴露術野、提高穩定性,減少并發癥、方便操作,提高了手術效率。【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體位;護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tatus of field exposure, physical pressure, body stability and convenience for surgeon and nu
無瘤操作在結腸癌手術中的護理配合
【關鍵詞】 無瘤操作 結腸癌手術 護理配合“無瘤操作”是指應用各種措施防止手術及診療操作過程中離散的癌細胞直接種植或播散。在腫瘤疾病的診治過程中,“無瘤操作”越來越得到臨床外科醫師的重視。“無瘤操作”亦被視為腫瘤外科治療的精髓,如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可能導致癌細胞的醫源性播散,從而使得腫瘤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無瘤操作技術的目的一是防止癌細胞沿血道、淋巴道擴散,二是防止癌細胞的創面種植[1]。1954年,醫學家Cole和同事在結腸癌的手術治療中,經過對Turnbull等人手術方法的改進,提出不接觸技術[2],即最初的無瘤接觸技術。實踐經驗及研究表明,手術操作本身往往會增加惡性細胞醫源性轉移和擴散的概率,是手術成敗的一個關鍵[3],而手術室護士術中配合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將我院手術室護士實施無瘤操作的配合介紹如下。1 臨床資料 2000-2008年我院手術治療結腸癌患者984例,其中男601例,女383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63.24歲。其中開腹探查或行改道手術生存中位數為4.2個月,平均生存期約8個月;姑息性切除生存中位數為10.3個月,平均生存期
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86例圍手術期處理體會
【關鍵詞】 結腸癌 急性腸梗阻 圍手術期1992年2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患者86例,總結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1992年2月—2005年5月我院共收治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患者8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齡30~84歲,其中50歲以上者占62.7%(54/86)。腫瘤發生于右半結腸47 例,左半結腸37例,直腸2例。Dukes分期:B期29例,C期34例,D期23例。本組22例術前合并有其他臟器疾病,其中心臟血管疾病15例,肺氣腫肺心病6 例,糖尿病2 例。1.2圍手術期處理86 例患者住院后積極術前準備3 h~3 d進行手術。47 例右半結腸癌患者中,41例行右半結腸切除Ⅰ期腸吻合,6例行回橫結腸吻合術;37 例左半結腸癌患者中行Ⅰ期切除腸吻合27 例,捷徑手術7 例,3 例行橫結腸造瘺術;2 例直腸癌均屬晚期,行乙狀結腸造瘺術。患者開腹后,在梗阻近端暫時造瘺,在封閉條件下用吸引器吸出腸內容物及氣體,左半結腸及橫結腸必須將干硬大便輕輕擠入擬切除的腸管一并切除。2治療</
急診結腸癌手術治療臨床體會
【摘要】 目的 探討急診結腸癌手術治療方法及效果。 方法 對1999年11月至2009年11月的20例急診結腸癌手術治療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對結腸癌導致急腹癥應注意術前完善的檢查。對術前檢查評估可、全身狀況良好、病程較短的患者,在良好的手術操作及圍手術治療下,應盡量一起腫塊切除并腸腸吻合。【關鍵詞】 結腸癌 急診手術 一期切除吻合 分期手術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高。目前治療結腸癌的方法主要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但結腸癌導致急腹癥而需要急診手術治療是外科醫生不可避免,其臨床癥狀、手術治療方法及術后愈合效果也因人而異。現將我院1999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0個急診結腸癌手術治療病例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本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齡48—67歲,平均58.5歲,其中回盲部占位4例,降結腸占位6例,乙狀結腸占位10例。Duke’s分期:B期4例,C1期9例,C2期6例,D期1例,術后病檢均為腺癌。1.2 臨床表現:右下腹壓痛、反跳痛類似闌尾炎患
注射用血凝酶對食管癌及結腸癌手術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
注:組間比較,P>0.05注:組間比較,P>0.051 張冬梅,雷慶紅,朱紅,等. 應用立止血對術中凝血功能影響的初步觀察. 寧夏醫學院學報,2002,24(3):211-212. 2 朱明煒,曹金鐸,賈振庚,等. 蛇毒凝血酶在腹部手術中的止血作用以及對凝血功能的影響. 中華外科雜志,2002,40(8):581-584. 3 湯序洋,林建春. 巴曲止血酶治療急性腦血管病并發應激性潰瘍出血.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1998,17(3):145-147. 4 於東輝,步秀云,張遠,等.立止血對血液的作用及毒性研究. 北京醫科大學學報,1994,26:257-260.
研究梗阻新結腸癌的手術方式和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梗阻新結腸癌的手術方式和效果。方法 充分術前準備,結腸灌洗,一期吻合。結果 治愈55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開2例,廣泛腹腔轉移,行近斷結腸造瘺術1例,并發心肌梗死1例,經治療后32 d痊愈出院。結論 結腸灌洗,Ⅰ期吻合可提高了Ⅰ期切除、吻合的成功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和腸腔癌細胞種植轉及血性轉移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有望提高遠期生存率。關鍵詞:梗阻性結腸癌;結腸灌洗;Ⅰ期吻合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結腸癌并梗阻56例,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齡:46~73歲,平均62.3歲,70歲以上36人,占64.28%,病程1 d~3個月,平均16 d。急性腸梗阻31例,不全梗阻27例。 1.2 合并癥 高血壓16、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氣管炎6例,糖尿病3例。貧血和低蛋白血癥28例(50%)。 1.3 方法 1.3.1 術前準備 胃腸減壓,清潔灌腸,處理合并癥。 1.3.2 手術方法 ①切口:左或右旁正
淺談左半結腸癌梗阻灌洗Ⅰ期手術切除吻合的臨床應用
論文關鍵詞 左半結腸癌 急性梗阻 結腸灌洗 Ⅰ期吻合論文摘要 目的:探討結腸灌洗、Ⅰ期切除吻合治療左半結腸癌性梗阻的療效和可行性。方法:對2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7例左半結腸癌性梗阻患者Ⅰ期手術切除吻合均恢復順利,無吻合口瘺發生,1例腹部切口感染。結論:結腸灌洗Ⅰ期手術切除吻合治療左半結腸癌性梗阻是一種安全可行的手術方式,尤其適宜在基層醫院開展。 Abstract Purposes: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to colon,and Phase I excision anastomosis left colon cancer obstruction.Through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27 patients.Result:Smooth recovery of all the 27 cases with left colon cancer obstruction and Ph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