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直腸癌手術


關于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52例治療體會

【摘要】 目的探討低位直腸癌患者行保肛根治術的臨床應用。方法對2004年7月—2011年4月間收治的低位直腸癌行保肛術的52例患者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全組患者手術進程順利, 切緣均無腫瘤細胞殘留,肛門控便功能滿意。無手術死亡,3例術后出現吻合口瘺,經保守治療痊愈;3例術后半年出現腫瘤復發。結論嚴格掌握保肛手術指征,合理選擇患者,規范手術是低位直腸癌保肛根治手術關鍵。【關鍵詞】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全直腸系膜切除The experience of anus-preserving radical resection in treatment of 52 cases with lower rectal carcinomaGUO Jin-tao, WANG Dao-ling, YUE De-lia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inyang Central Hospital,Xinyang 464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

2012-11-22

關于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治療體會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結直腸手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運用腹腔鏡技術,按開放手術原則治療結直腸癌19例的臨床資料,其中右半結腸切除術5例,乙狀結腸切除術4例,直腸癌行直腸前切除術(Dixon術式)8例,Miles術式5例。結果 19例手術均成功,無中轉開腹手術。手術時間70~180min,平均130min。術中出血量50~210ml,平均80ml。無術后出血、吻合口瘺等并發癥,1例術后尿潴留。術后住院7~10天,平均7.8天。術后隨訪2~16個月,平均10個月,1例肝臟轉移。結論 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安全可行,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熟練的腹腔鏡手術技術和豐富的開腹結直腸手術經驗是完成此類手術的關鍵。【關鍵詞】 腹腔鏡;結直腸腫瘤自1990年美國的Jacobs進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后,同年Folwer進行了腹腔鏡乙狀結腸切除。從此腹腔鏡技術逐漸運用于傳統的結直腸手術,經過十余年的不斷發展,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已日臻成熟與完善,其良好的近期及遠期療效亦已逐漸得到證實[1] 。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開展腹腔鏡結直腸手術19例,療效滿意,報

2012-11-14

關于直腸癌手術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

【摘要】 目的 預防和及時處理直腸癌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方法 通過回顧近6年中我院直腸癌根治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分析其解剖及操作上的原因。結果 在103例直腸癌根治術中,總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4.3%,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會陰部感染(8.8%)、尿潴留(5.9%)、腸合口瘺(2.9%)。結論 手術中切除足夠的病變遠端,無張力吻合或用吻合器吻合可減少吻合口瘺的發生。通過術后留置的雙套管進行生理鹽水及抗生素等藥物沖洗,持續性負壓吸引可治療會陰部切口感染。分清解剖,直視下銳性分離避免損傷盆內臟神經,可減少尿潴留的發生。【關鍵詞】 直腸癌 手術 并發癥 預防和處理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至今,直腸癌的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在直腸癌切除術中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并發癥,有些甚至是致命的。總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103例直腸癌根治術后的并發癥,對常見并發癥原因及處理作初步分析。1 資料和方法1.1 臨床資料 本組男性61例,女性42例,年齡34~77歲。根據Dukes分

2012-10-15

關于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

作者:蘇琳 孫潔 祝愛敏 李楠【摘要】 目的: 探討對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行圍手術期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對200612/200712進行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23例患者實行加速康復外科護理,觀察其對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結果: 所有患者保肛成功,無吻合口瘺、出血等并發癥發生,均痊愈出院. 結論: 對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行圍手術期的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明顯地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既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復,又可以減少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關鍵詞】 加速康復外科;保肛手術;護理 0引言加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采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手術期處理的一系列優化措施,以減少或降低手術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創傷應激,使患者獲得快速康復[1]. 我們對23例低位直腸癌實施保肛手術的患者行FTS的圍手術期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對象和方法1.1對象200612/200712采用全直腸系膜切除加雙吻合器

2012-06-29

直腸癌復發再手術的臨床淺析

【關鍵詞】 直腸癌 【摘要】目的探討直腸癌術后復發的原因及診斷治療方法。方法對48例直腸癌術后復發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吻合口處復發11例,會陰部復發8例,盆腔內復發12例,腹腔內復發10例,腹股溝處復發1例,肝臟轉移5例,肺臟轉移1例,手術后2年內復發33例(69%);本組病例均再次行手術治療,根治性切除率為56%(27/48),姑息性切除率為44%(21/48)。結論首次手術應根據直腸癌生物學特點,制定合理的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切除足夠的直腸及其系膜。嚴格無瘤操作是預防直腸癌術后復發的主要措施。對復發病例應根據復發部位、病期早晚選擇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 【關鍵詞】直腸癌;復發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ause of local recurrenc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ctum cancer.MethodsForty-eight cases of postoperative rectum cacinoma recurrence were retrospecti

2012-06-11

關于一次性管狀消化道吻合器在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

作者:王正安 張建群 英從正 汪雁鳴 章榮貴【摘 要】 目的 使用一次性管狀消化道吻合器為60 例直腸癌進行保肛手術。方法 作者自2006 年5 月~2010 年10 月使用一次性管狀不肖化道吻合器為60 例直腸腫瘤患者行直腸前切除低位吻合術。結果 術后發生吻合口漏2 例(占3.3%),吻合口狹窄3 例(占5%),經治療痊愈,無死亡。結論 認為在直腸腸低位、超低位吻合術中使用一次性管狀消化道吻合器,具有操作簡便、安全、吻合成功率高、并發癥少,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優點。【關鍵詞】 直腸癌;一次性管狀消化道吻合器自1908 年匈牙利Heilel 和Fischenr 首創吻合器[1]以來,至今已近100 年歷史,經過臨床實踐,不斷改進,近20 余年在臨床上才得到廣泛應用。我院使用江蘇常州產KYG 型一次性管狀消化道吻合器(器械蘑菇頭直徑31.5 mm)對60 例直腸腫瘤患者進行直腸前切除低位吻合術,提高了在盆腔深部進行低位吻合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就應用一次性管狀消化道吻合器在保肛手術中的運用包括手術操作(器

2012-05-07

關于骨盆斷層解剖在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

作者:王東升 仲蓓 姜艷 陸連芳[摘要]目的 明確盆腔內直腸與直腸周圍組織結構之間的解剖毗鄰關系,為合理化手術平面的設計奠定基礎。方法 斷層解剖1例尸體骨盆,觀察不同層面上直腸與周圍臟器關系。結果 直腸、直腸系膜與周圍的組織結構如膀胱、前列腺、精囊腺以及盆自主神經等都存在著明確的組織間隙。結論 直腸癌手術時只要沿著正確的手術層面進行,不但能夠降低局部的復發率,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手術后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直腸腫瘤;骨盆;解剖學,橫斷面 [ABSTRACT]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tum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s so as to de-sign a reasonable plane for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MethodsThe pelvis of a cadaver was dissected transversely and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

2012-04-21

關于直腸癌手術的質量控制

作者:周巖冰 江海濤 周曉斌 張建立 王海波 毛偉征 丁連安 張敬智 于冠君[摘要]目的 總結直腸癌治療的總體效果,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標準。方法 建立數據庫,回顧性總結我院2000年1月~2003年9月收治的直腸癌手術病人326例的臨床資料,包括病人一般資料、癥狀和體征學資料、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資料、手術情況、腫瘤臨床病理學分期、術后并發癥、生活質量、隨訪資料等8個部分。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觀察不同手術者、不同手術方法可能對病人臨床結局造成的影響。結果 326例病人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140例(42.9%),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113例(34.7%),低位前切除術182例(55.8%),HARTMANN手術18例(5.5%),全盆切除術1例(0.3%),局部切除4例(1.2%),結腸造口術8例(2.5%)。圍手術期死亡2例,病死率0.61%;手術后共有54例病人發生各種并發癥,總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6.7%;不同的手術者術后病人并發癥的發生率從8.3%~25.0%不等,胃腸專業醫師和非胃腸專業醫師手術后病人并發癥發生率、手術后主要生命質量指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

2012-04-17

關于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作者:蘇瑞琴 馮春霞 王麗萍【關鍵詞】腹腔鏡結直腸癌護理回顧性地總結了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開展18例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1一般資料結直腸癌的患者共計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齡最大的69歲,最小的54歲。均經腸鏡檢查、病理明確診斷。盲腸、升結腸癌2例,降結腸癌2例,已狀結腸癌6例,直腸癌8例。其中低位直腸癌2例。術式為腹腔鏡下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左半結腸切除、已狀結腸切除及直腸癌根治術,其中6例行Dixon術式,2例行Miles術式。18例手術均順利結束,平均手術時間為2.5小時。1例術后6天發現取標本切口處紅、腫、鼓包,拆線后見較多的膿液及糞便流出,提示吻合口瘺,無發熱及腹膜炎體征。1例術后2日大量便血,考慮吻合口出血,急診腸鏡下止血成功。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術后住院12天。2護理措施2.1術前護理2.1.1 向患者介紹醫院的概況及科室情況,科室成就,人員技術力量的組成。介紹生活設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并介紹同病室的病友。使患者對醫院級

2011-11-11

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淺析

: 【摘要】 本文通過探討基層醫院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經驗,得出結論:在腹腔鏡下行結直腸癌手術創傷小,患者康復快,近期效果好。【關鍵詞】 腹腔鏡 結腸直腸癌 外科手術我院于2007年3月—2009年10月行46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結果滿意,現總結分析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對象 本組共46例患者,術前均行結腸鏡與病理檢查。男24例,女22例;年齡31—68歲。升結腸癌10例,橫結腸癌9例,直腸癌18例,乙狀結腸癌8例,直腸癌伴左肝葉轉移1例。Dukes A期12例,B期11例,C1期15例,C2期7例,D期1例。1.2手術方法 全麻下患者取頭低腳高截石位,建立氣腹,分別于臍下置觀察孔,于左右麥氏點及左、右鎖骨中線置操作孔,置入腹腔鏡、超聲刀及操作鉗。常規探查腹腔內臟器,明確有無腹內臟器轉移及腹腔種植,并結合術中結腸鏡進一步明確腫瘤所在部位。在腫瘤近端置一棉帶扎緊腸管及其系膜,用超聲刀切開后腹膜及腸系膜,分離腸系膜下血管至根部,用鈦夾先將血管夾閉,然后用打結器將不吸收的4號、7號絲線結扎近端血管兩次,

2011-10-25

關于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臨床應用

作者:伍崗泉 劉廣成 段冬梅 蔡華珍 李樹偉【摘要】 目的 總結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臨床應用經驗。方法 運用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12例,其中右半結腸切除術3例,乙狀結腸切除術4例,腹會陰聯合直腸切除術1例,直腸癌行直腸前切除術(Dixon)4例。結果 12例手術成功。手術時間120~200分鐘,平均160分鐘。術中出血量40~300 ml,平均150 ml。隨訪12例,時間2~20個月,平均8個月。結論 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安全可行,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熟練的腹腔鏡手術技術和豐富的開腹結直腸手術經驗是完成此類手術的關鍵。 【關鍵詞】 腹腔鏡 結直腸腫瘤 1990年 Jacobs和Fowler先后的腹腔鏡下行右半結腸切除術和乙狀結腸切除獲得成功[1] ,自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開展至今,十余年來國內外已取得令人矚目的巨大進步,成為目前腹腔鏡腹部腫瘤手術中最成熟的手術方式。我院自2007年1月開展腹腔鏡結直腸手術12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12例,男8例,女4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8歲。術前均行結腸鏡與病理檢查,回盲部及升結腸腫瘤

2011-06-13

結直腸癌圍手術期護理中縮短禁食時間的研討

【摘要】 目的 探討結直腸癌圍手術期縮短禁食時間的可行性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自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1年間我院收治的61例饑結直腸癌患者,按病人意愿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術前6小時禁食,2小時禁水,術后24小時即開始進半流質飲食。對照組遵循傳統的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術后通氣方能進半流質飲食。調查記錄兩組的通氣、排便時間,統計兩組的嘔吐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并比較兩組的平均住院日。結果 縮短圍手術期禁食時間能加速腸道功能恢復,縮短平均住院日。【關鍵詞】 結直腸癌 快速康復外科 圍手術期 禁食 護理傳統的結直腸癌圍手術期護理工作一直很重視術前禁食,因為一旦患者在全麻狀態下發生嘔吐,胃內容物被誤吸入肺,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筆者通過對我院收住的61例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就縮短禁食時間的可行性及臨床意義進行初步探討。1 資料和方法將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共收住61例結直腸癌患者,術前宣教時告知患者兩種方法的禁食時間,傳統方法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術后排氣后方可進半流質飲食。新方法

2011-06-03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39例臨床淺析

【摘要】目的 觀察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39例距肛緣7cm以下行保肛直腸癌根治術的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人均使用吻合器。結果 直腸癌性保肛術,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生存質量明顯提高。結論 由于吻合器的廣泛使用,保肛指征較前明顯放寬,術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根治效果與排便功能令人滿意。【關鍵詞】低位直腸癌 保肛術 管狀吻合器近年來,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及管狀吻合器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使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明顯提高,局部復發率顯著下降。我院于2005年10月~2010年4月對39例可切除的低位直腸癌,采用29 mm一次性管狀吻合器進行骶前吻合術,取得很好效果,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 本組共39例,年齡35~72歲,男性25例,女性14例,病灶下緣距肛緣4~7 cm。病理類型:乳頭狀腺癌18例,粘液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7例, 息肉惡變3例。Dukes分期:A期4例,B1期9例,B2期11例,C1期12例,C2期3例。1.2手術方法 患者取全麻截石位,下腹正中繞臍切口進腹,保肛

2011-06-01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78例臨床淺析

【摘要】 目的 觀察低位直腸癌保肛手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2004年1 月至2008年12月間收治的低位直腸癌行保肛術的78例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術后發生吻合口瘺4例,其中2例發生于Dixon’s 吻合術后,2例發生于拖出式吻合口術后,經保守治療而愈,吻合口癌腫復發10例,均發生在術后8個月-2年,其中屬Duke’sc期6例,B2期4例。所有患者于2周內均能達到排便自控,其排便功能于術后0.5-1年恢復正常,大便次數略多于正常,為2-3次/d。結論 保肛術是治療中、下段直腸癌的一種合理術式,根治效果與排便功能令人滿意。【關鍵詞】 直腸癌 保肛術近年來,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使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明顯提高,局部復發率顯著下降。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低位直腸癌行保肛術的病人78例,現就其臨床特點及外科診治分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進行保肛術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2歲,癌腫下緣距肛緣8cm以下的下段直腸癌42例,8-12cm

2011-05-30

關于直腸癌手術前后的護理體會

外科手術是治療直腸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近15 年來共收治直腸癌患者234 例,男140 例,女94 例。術后并發造瘺口回縮4 例,造瘺口壞死3 例,造瘺口狹窄4 例。隨著手術術式的改進和發展,我們應不斷總結護理經驗,改善護理質量,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1 術前準備1.1 心理護理因直腸癌根治術對機體創傷較大,范圍又廣尤其行乙狀結腸造瘺術,患者有顧慮,不易接受,甚至拒絕手術.我們應該理解病人的心理變化,耐心向病人解釋手術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唯一方法,協助病人做好術前各項檢查,堅定病人對手術的信心.1.2 飲食護理該病人常有營養不良,慢性失血所致的貧血,以及腸梗阻引起的水,電解質紊亂,為提高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促進術后康復,應指導病人進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飲食如:牛奶,雞蛋,瘦肉,新鮮蔬菜水果等,手術前三天吃無渣流食.為改善病人營養狀況,必要時可輸血糾正貧血,對腸梗阻病人給予腸道外營養,保證手術的安全進行.1.3 腸道準備直腸癌病人都有排便不暢,糞便淤積在腸腔內,大量細菌

2011-05-09

直腸癌的外科手術治療進展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的改變,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目前,直腸癌的治療仍是以外科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手術是大多數直腸癌得到根治的前提。文章簡要介紹了直腸癌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的發展動向,并對今后其治療發展的方向作一展望。【關鍵詞】 直腸癌;TME;TEM;外科手術治療大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是我國第四位高發的的惡性腫瘤。而我國的大腸癌的發病以直腸癌常見,一般研究顯示:70 %~75 %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直腸癌的70 %左右發生在距肛緣8cm以內,用肛指可以檢查出50 %的大腸癌[1]。但由于其深入盆腔,手術難度較大,不如結腸癌易得到徹底根治,術后局部復發率高,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不易保留肛門[2],不過目前外科手術仍是直腸癌治療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手術的目的是既要根治又要保留其功能。現將直腸癌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的進展作一綜述。1 直腸全系膜切除直腸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

2011-04-21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16例手術配合體會

作者:楊飛燕,張建敏,孫紹瓊【關鍵詞】 直腸癌 腹腔鏡 護理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通常均采取開腹行直腸癌根治術,手術創傷大,病人恢復慢。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性手術,即將腹腔鏡插入腹腔內,通過腹腔鏡微型攝像系統及高清晰顯像系統將腹腔內圖象及時顯示于電視屏幕上,在監視器的顯示下,用器械完成腹部疾病的手術,與傳統的術式相比有組織器官生理功能干擾小,術后病人疼痛輕,恢復快,手術瘢痕小等優點。我院于2006年3月~2008年9月成功的為16例結直腸癌患者實行了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手術,現將手術配合體會介紹如下。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齡29~67歲,平均51.7歲,術前均經病理確診,腫瘤距肛緣5cm~9cm,無手術禁忌。在全麻氣管插管下手術,手術時間3~4.5h,術中順利,術后均安全返回病房,術后半年復查,未發現轉移與復發。2 術前準備 2.1 病人準備 巡回護士術前1天訪視患者,了解病情并制定手術室整體護理計劃,并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手術概況,術前注意事項及手術的優點,消除病人的恐懼、焦慮

2011-04-17

腹腔鏡下行直腸癌根治術52例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直腸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 對 52例直腸癌患者做好術前心理護理、腸道及皮膚準備,術后患者回病房進行病情觀察,CO2氣腹后的護理,胃管和引流管的觀察和護理,惡心、嘔吐的護理,飲食及功能鍛煉,出院指導等圍手術期護理。結果 本組52例直腸癌患者無一例護理并發癥發生。結論 對腹腔鏡下直腸癌患者進行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可預防并發癥發生,減輕術后不適,促進患者康復。【關鍵詞】 腹腔鏡 ; 直腸癌 ; 圍手術期;護理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痛苦輕、生存率高和并發癥低等優點而深受患者歡迎。我院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采用腹腔鏡技術對52例直腸癌病人施行了根治術,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其圍手術期護理體會介紹如下。1 資料與方法1. 1 臨床資料 本組52例患者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7. 20歲。術前均行纖維結腸鏡檢查及病理證實為惡性腫瘤,其中低位直腸癌14例,高位直腸癌38例,術前經CT、B超、X線等檢查均未發現遠處轉移。其中行腹腔鏡D

2011-04-12

腹腔鏡結腸直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 對20例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術前護理、胃腸道準備,術后病情觀察,活動指導,CO2氣腹的護理,造瘺口、引流管的護理及排便功能訓練等圍手術期護理。結果 本組20例結、直腸癌患者無護理并發癥發生。結論 腹腔鏡下行結、直腸癌患者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可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減輕術后不適,促進患者康復。【關鍵詞】 結腸腫瘤;直腸腫瘤;腹腔鏡檢查;圍手術期護理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其以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進食早、肺部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點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同時也給護理專業增加了新的課題,護士不但要掌握圍手術期的管理,還要運用新的護理模式實施個性化人性化的整體護理,使患者在最佳的狀態下順利渡過圍手術期。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3月運用腹腔鏡完成結、直腸癌根治術20例,均獲成功,無護理并發癥發生。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1 臨床資料 本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齡52~80歲,平均59歲。結腸癌9例,(其中行左半結腸根治切除術2例);直腸癌8例;直腸癌腹會陰根

2011-04-07

52例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的再手術治療

【摘要】 目的 探討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的相關因素及再手術治療問題。方法 對52例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 首次手術時Dukes B期19例,C期33例;Miles術17例,Dixon術35例。黏液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17例,腺癌20例。腫瘤距遠切緣<3cm者21例,>3cm者31例。25例再次行根治術中位生存期為31個月,16例行姑息性切除中位生存期13個月,11例未能切除者3個月內死亡。再手術5年生存率為26.92%。結論 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與腫瘤組織學類型、Dukes分期、術式選擇、術前術中“無瘤術”實施密切相關。直腸癌局部復發應進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關鍵詞】 直腸腫瘤;腫瘤復發,局部;消化系統外科手術;再手術直腸癌術后復發是一大難道,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術后隨訪的重視,能夠早期發現;且直腸癌位于盆腔,毗鄰無重要的生命器官。Rodel等[1]報道,采用術前化、放療加手術,術后化療治療35例晚期復發性直腸癌,其中28例(80%)由術前不能切除轉變為可切除,17例為根治性切除,11例為姑息性切除。郁寶銘認為[2]先經化、放

2011-04-06

經會陰骶前引流應用于直腸癌手術后并發癥治療中意義

【關鍵詞】 直腸癌直腸癌術后最常見的近期并發癥為吻合口瘺、出血及感染,臨床大多需要再次手術治療。術中引流管的放置為術后吻合口瘺及感染的處理提供了有利條件,傳統的放置方法是將引流管置骶前經下腹部引出。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8年l1月對242例直腸癌患者行手術治療。術中常規經會陰留置骶前引流管,術后發生并發癥24例(9.7%)。充分利用骶前引流管使再手術率大大降低,取得較好效果。 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直腸癌術后并發癥24例,年齡40~82歲,平均52歲,臨床表現腹痛9例,骶前引流管有糞性引流液14例,發熱6例,血常規檢查有不同程度的白細胞升高;出血4例表現為引骶前流管不斷有血性引流液,血壓下降;感染6例表現為會陰部切口紅腫有膿性分泌物,部分患者切口裂開,骶前引流管有膿性引流液。1.2 方法 Miles術經會陰留置骶前引流管十分方便,經會陰切口旁戳孔引出并固定。Dixon術中按TME要求于骶前向下分離,行低位吻合經會陰留置骶前引流管較為方便。如直腸遠端無需切除過多時,術者可于骶前稍向下分離,距肛門2 cm,膀胱截石位3~6點或

2011-03-30

24例直腸癌并梗阻的手術治療分析

作者:楊春,蔣波,李海,楊銀學【摘要】 為探討直腸癌并梗阻的手術方式,對2002-2007年收治的采用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的24例直腸癌并梗阻患者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經腹直腸癌根治術16例,Hartmann術6例,單純乙狀結腸造瘺2例。圍手術期病死率4.2%(1/24),未發生吻合口漏。治療直腸癌并梗阻隨病情不同可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盡可能一次性解決梗阻和腫瘤,使患者免受二次手術的痛苦。【關鍵詞】 直腸癌;手術方式;腸梗阻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常因早期無明顯癥狀或認識不足,至今仍有8%~29%的患者病變發展到中晚期出現腸梗阻才就醫[1]。據統計,直腸癌并梗阻占梗阻性大腸癌的13.3%。手術是治療的主要方法,手術方式的選擇須考慮患者的并存病,正確評估其全身狀況,以減少手術風險。現就5年來我科收治的24例直腸癌并梗阻患者的術式選擇進行分析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本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齡36~83歲,平均68歲。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嘔吐、

2011-03-20

腹腔鏡直腸癌手術11例的體位擺放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的體位擺放及對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對11例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采用在麻醉前進行改良截石位以及“人”字位的體位擺放。結果 11例手術操作無一例受體位影響;患者術后均無明顯并發癥發生。結論 采用在患者麻醉前進行改良截石位以及“人”字位的體位擺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減少截石位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關鍵詞】 腹腔鏡;直腸癌;體位[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osition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Methods The improved lithotomy position and the herringbone position were taken before 1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were anesth

2011-02-21

結腸成形術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 目的 觀察結腸成形術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觀察組34例(結腸成形術低位直腸或肛管吻合)和對照組42例(結腸與遠端直腸或肛管直接吻合)兩組患者肛門控便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肛門功能觀察組大便控制明顯優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觀察組平均3次/d,對照組平均8.5次/d;術后12個月觀察組平均1.5次/d,對照組平均5次/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結腸成形術后肛門功能恢復明顯優于直接吻合組。【關鍵詞】 結腸成形術;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肛門功能【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igmoid coloplasty in the lower rectal cancer surgery.Methods Thir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sigmoid coloplasty(treatment group)while 42 patients received straight sigmoidorecto

201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