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
關于心臟手術中應用自體心包片的護理配合及體會
作者:金艷,張靜,鄭霄,張艷【關鍵詞】 自體心包片;戊二醛;護理配合1臨床資料病例: 在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行全麻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術患者280例,其中房間隔缺損86例,室間隔缺損78例,法洛四聯癥77例,大動脈轉位29例,主動脈弓加寬10例. 術中均根據手術所需裁取大小合適的心包片0.7 cm2~2.5 cm2,用Prolene線全周連續縫合. 護理配合: ① 巡回護士需臨時配制濃度為7.5 mg/mL 的戊二醛溶液50 mL. ② 取心包片時四角要用小絲線縫針固定,防止心包卷折和皺縮. ③ 洗手護士將心包片表面的血跡沖干凈并去除多余的脂肪,放于平整處用蚊鉗將其周邊盡量展開,用小紗布包好,將配好的戊二醛噴灑在紗布上,要徹底濕透并用重物壓平. ④心包片使用前一定要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防止戊二醛劑殘留使自體心包片退化變硬.2討論自體心包補片現已在心臟手術中常用,它具有以下優點 ① 取材方便;② 組織相融性好,抗感染力強;③ 有良好的柔順性,機械強度大;④ 有組織活性,易于生長貼合[1]. 為取得更好的塑形效果,配
關于烏司他丁在體外循環心臟手術中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
【摘要】 目的:研究烏司他丁(UTI)對體外循環(CPB)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IL2和 IL6含量變化的影響. 方法:30例擬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未用藥,實驗組用UTI. 分別于麻醉前、術后4,8,24,48,168 h測定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IL2和 IL6含量. 結果:對照組和UTI組患者術后4,8,24,48 h 時CD3,CD4,NK較麻醉前均下降(P<0.05);但術后8,24,48 h UTI組CD3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4,8,24,48 h UTI組CD4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24,48 h UTI組NK細胞含量高于對照組(P<0.05). 對照組患者術后4,8,24,48 h時血清IL2含量較麻醉前降低,IL6較麻醉前升高(P<0.05);UTI組患者術后4,8 h時IL2含量較麻醉前降低(P<0.05),4,8,24,48 h時 IL6較麻醉前升高(P<0.05),術后4,8,24,48 h時UTI組IL2含量高于對照組(P<0.05,P<0.01),術后4
關于心臟手術中肝素耐藥1例報告
作者:閆玉榮 王耀岐 齊美 賈樹山 劉越【關鍵詞】 心臟手術;肝素;耐藥【關鍵詞】 心臟手術;肝素;耐藥性1 病例介紹患者,女,68 kg,因發熱25 d入院,心臟地彩超示三尖瓣占位。入院后白細胞1477×109/L,紅細胞377×1012/L,血小板286×109/L,纖維蛋白原含量663 g/L,凝血酶原時間(PT)135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407 s。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STT改變,余各項檢查無明顯異常。全麻淺低溫體外循環下行三尖瓣占位切除術。入室后行橈動脈穿刺,氣管插管,頸內靜脈穿刺,監測血壓、心率、脈博、血氧飽和度。前正中切口,劈胸骨入胸,靜脈注射肝素200 mg 5 min后,測ACT291 s,追加肝素200 mg,ACT 282 s,此后又分別追加肝素100 mg、300mg、300mg,ACT依次為241 s、346 s、362 s,均不能達到體外循環轉機條件。給予抑肽酶200 萬u加入5% GS 100 ml中靜滴,ACT 378 s。后輸注新鮮冰凍血漿600 ml,再次應用肝素20
關于低溫體外循環下施行心臟手術后機械通氣的護理體會
我科從2000起開始施行全麻下行低溫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由于在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的模擬心肺機,對心肺功能都有較大的影響,而患者術后早期呼吸與循環功能尚不穩定,所以需用機械通氣輔助以減輕呼吸做功,減輕心臟負擔,保證全身各個臟器對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潴留,順利渡過早期危險期。因此,此期的護理尤為重要。我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觀察并總結我科268例心臟手術后患者的呼吸道護理,現總結資料如下。1臨床資料本組患者共268例,男158例,女110例,年齡1.8歲~69歲,平均21.5歲,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患者121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47例。行單純室間隔缺損修補術57例,單純房間隔缺損修補術48例,法絡四聯根治術11例,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手術2例,單純動脈導管未閉于體外循環下縫扎3例,二尖瓣置換術56例,主動脈瓣置換術42例,單純雙瓣置換31例,雙瓣置換加三尖瓣成形術15例,同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3例。治療結果:術后痊愈266例,死亡2例。2護理2.1檢查氣管插管:患者手術結束呈麻醉狀,帶氣管插管返回ICU后,病房護
關于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非心臟手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
【摘要】目的 比較兩種不同的麻醉方法對老年患者非心臟手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87例擬行擇期開腹手術的老年患者,隨機接受全身麻醉或連續硬膜外麻醉。分別在術前1天和術后1天、7天對患者進行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術后MMSE評分與術前MMSE評分比較下降≥2分即診斷為POCD。結果 80例完成了術前及術后MMSE測試,術后第1天、第7天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全麻組2/42,連硬組為1/38,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兩種麻醉方法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關鍵詞】老年人 不同麻醉方法認知功能障礙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指手術麻醉后數天內發生的一種可逆的、具有波動性的急性精神紊亂綜合征。是一個與手術相關的短暫的認知惡化,與譫妄不同,其特定的行為易被發現。POCD常發生于老年人,最早發現于老年病人心臟手術后,近年來發現在非心臟手術病人也有較高的發生率,目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也是麻醉醫師困惑和尷尬的臨床問題。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老年手術和麻醉不
呼吸系統健康教育對改善高齡心臟手術后患者肺功能恢復的分析
: 作者:楊曉露 鄧苙 劉玉萍 馬潤偉【摘要】目的 探討呼吸系統健康教育對高齡心臟手術患者肺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對60例接受心臟手術的高齡患者采用集體授課及鼓勵看書自學的方式,實施心臟手術前呼吸系統健康教育培訓。結果 受試者在教育培訓前后的肺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顯著。接受教育后,患者對呼吸系統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受試者接受健康教育后肺功能恢復有明顯改善。結論 呼吸系統健康教育的方法是促進心臟手術后患者恢復的一項重要治療措施,它促進術后肺功能早期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和減輕經濟負擔,減少心身痛苦,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關鍵詞】呼吸系統健康教育 心臟手術 肺功能 高齡本研究對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60例70歲以上患者進行圍術期呼吸系統健康教育,觀察其術后肺功能恢復情況,現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臨床資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60例70歲以上的老年心臟病患者,女性25例 男性35例,平均年齡73±2.5歲。病例分類:房間隔缺損2例,瓣膜病30例,冠心病24例,真
關于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后高濃度補鉀的護理
【摘要】目的: 探討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后高濃度補鉀的護理措施。 方法: 在192例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病人術后高濃度補鉀過程中,加強對血鉀、心電圖、血氣、尿量的監測及管道護理。 結果: 有效的糾正了體外循環術后的低鉀血癥,預防了電解質紊亂和心律失常的發生。結論: 嚴密動態監測下,高濃度補鉀治療是安全有效的。【關鍵詞】體外循環;心臟手術;高濃度補鉀;護理鉀是生命必需的電解質之一,正常人血清鉀濃度為3.5~5.5mmol/L,血清鉀濃度<3.5mmol/L為低鉀血癥。低鉀血癥可使心肌興奮性增高,引發各種類型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心室顫動而危及生命[1]。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由于血液稀釋,利尿劑、洋地黃等藥物的應用,堿中毒,皮質激素分泌增加,低溫等各種因素極易造成低血鉀。氯化鉀是心臟手術后主要的控制心律紊亂藥物,故糾正低血鉀意義重大。由于心臟術后液體入量需嚴格限制,要迅速糾正低鉀血癥,我院ICU采用微量泵靜脈高濃度補鉀,現將經驗介紹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ICU監護行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后病人192例,男10
關于喉罩通氣道在心臟病人非心臟手術的臨床應用
作者:高明濤 劉立業 康建勛【摘要】目的:探討喉罩通氣道在心臟病人非心臟手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分析2009年5月1日以來37例合并心臟疾病行非心臟手術的患者, , 隨機分為兩組,A組20例, 采用氣管插管加靜脈吸入復合全麻, B組26例,采用喉罩加靜脈吸入復合全麻。觀察記錄兩組氣管導管前或置喉罩(T1),氣插管或喉罩置入后通氣功能變化,并比較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在T2、T3、T4時刻,A組循環波動明顯高于B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通氣功能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A組術后并發癥明顯高于B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喉罩通氣道可避免全麻氣管插管的不良刺激,有效維持通氣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在心臟病人非心臟手術中,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關鍵詞】喉罩;心臟病;非心臟手術;循環功能;通氣功能;并發癥心臟病人非心臟手術對麻醉要求極高,怎樣有效術中通氣,減低手術刺激對患者的心腦血管負擔,保持循環穩定使手術順利完成是麻
怎樣提高針藥復合麻醉心臟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 針藥復合麻醉充分發揮了針刺優越性,也彌補了針刺鎮痛不全的缺撼。在心臟外科領域,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至今,除了手術方法從普通開胸到微創手術的改變,針藥復合麻醉在最大限度地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持非生理的體外循環過程中細胞內外環境的穩定,有利于心功能及全身機能的康復,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手術成本方面符合現今醫療潮流趨勢,而護理作為圍術期關鍵的一環,其效果直接關系到手術的成效。【關鍵詞】 針藥復合麻醉 心臟手術 圍手術期 護理要點1 精選病人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對生理功能機體創傷和干擾都較大,針刺手術在患者清醒狀態下施行,對疼痛的耐受性因個體和性別有較大的差異,因而,并非所有的心臟病患者都能接受針刺手術。接受針刺心臟手術的患者年齡一般不應小于16歲。一般來說心臟病變復雜、手術時間估計較長,曾施行過心臟手術、縱隔心包有纖維增厚或有廣泛粘連者,都不是合適的手術對象。電針刺激穴位后,可激活機體網絡系統,調動機體的整合功能,對循環系統產生的雙向調節作用,極大地保護了病人的循環功能,提高了手術麻醉的安全性。因此,臨床上在麻醉誘導前使用電
心臟手術患者術前訪視方法的改進
作者:謝強麗,林曦,王美蘭,滕志敏,王海雙,黃少益【關鍵詞】 心臟手術;患者;術前訪視;評價心臟手術作為一種具有高風險的應激源,易使心臟患者產生明顯而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 出現緊張恐懼等心理。加上監護室的特殊環境,與家屬的分離等,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術前訪視最佳時機能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的緊張與焦慮度[1]。我科以往采用術前1日進行訪視,由于患者準備時間及宣教不充足、護士自身的因素、患者語言不通等各種原因,未能取得預期的目標,因此2008年3月起我科改進術前訪視方法,采用術前1周以集中講課宣教方式應用于心臟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2007年3月-2007年9月,采用術前1日訪視的患者108例為對照組,其中男48例,女60例,年齡14~70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上,入住監護室時間2~5 d。2008年3月-2008年9月,采用術前集中訪視的患者120例為改進組,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齡12~72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上,入住監護室時間2~5 d。1.2
Coopdech支氣管封堵導管在小兒微創心臟手術中的應用
【關鍵詞】 Coopdech導管; 單肺通氣; 微創心臟手術; 小兒微創手術治療心臟疾病傷痕小,美容效果好。近年來,胸壁打孔非體外循環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已廣泛運用于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由于手術需在胸腔鏡的配合下進行,因此能否施行單肺通氣是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目前還沒有較好的小兒雙腔管,許多醫院只能采用單腔管行雙肺通氣,大大地增加了手術操作的難度,延長了手術時間。Coopdech導管遠端設計成彎角,可順利地將導管插入目標支氣管,并且插管和定位方便,損傷小,分隔雙肺完全。本試驗通過與單腔管進行比較,探討Coopdech導管在小兒微創心臟手術中應用的可行性。1 對象與方法1.1 病 例12例先天性房間隔缺損病例為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胸外科住院患者。ASAⅠ~Ⅱ級,年齡6~12歲,術前均無明顯心肺功能受損。將病例隨機分為兩組:A組(n=6)為普通氣管導管組,B組(n=6)為Coopdech封堵支氣管導管組。1.2 麻醉方法患者采用氯胺酮基礎麻醉后進入手術室行常規監測,行左橈動脈
57例嬰幼兒心臟手術的護理配合體會
【關鍵詞】 嬰幼兒; 體外循環心內直視; 護理配合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出生率的0.8%左右[1],隨著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的廣泛開展,對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實施手術治療已是發展趨勢。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對57例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實施了手術。現將手術護理配合總結如下。臨床資料本組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齡11天~3歲,體重 3~11 kg。其中室間隔缺損28例,房間隔缺損8例,動脈導管未閉6例,法洛氏四聯癥9例,心內膜墊缺損3例,大動脈轉位1例,單心房單心室2例。采用深低溫停循環8例。手術時間1.5~4.5小時,轉流時間20~180分鐘。手術的護理配合均順利完成,未發生與術中護理相關的并發癥。護理及配合1.術前準備 (1)術前訪視:術前一日巡回護士到病房閱讀病歷,探視患兒和家屬,了解患兒一般情況如身體發育狀況、外周血管及皮膚情況、各項檢查等。通過形體語言如愛撫、摟抱、逗趣等與患兒接觸,減少其對護士的懼怕。耐心解答家長關心的問題,以減輕他們對手術的顧慮,并向家屬說明禁食的重要性以確保術前禁
美托洛爾對高血壓病患者全身麻醉下非心臟手術圍手術期的心臟保護
作者:申強,周俊,舒易文,朱永芝,周細國【摘要】 目的 通過觀察美托洛爾對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全身麻醉下非心臟手術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心電圖、血清氨基末端前腦利鈉肽(NT-proBNP)和肌鈣蛋白I(cTnI)濃度、心臟事件發生率的影響,探討β1受體阻滯劑對合并高血壓患者全身麻醉下非心臟手術圍手術期的心臟保護作用。方法 選取240例接受擇期全身麻醉下非心臟手術且同時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其中120例預防性應用美托洛爾口服50mg/d,3天以上,且術前0.04mg/kg靜脈注射(試驗組);120例使用安慰劑(安慰劑組)。測定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心率、血壓、心電圖,血清NT-proBNP、cTnI、血糖濃度的變化,并觀察術后1周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結果 與安慰劑組比較,試驗組患者在手術拔除氣管導管1h后的心率、血壓明顯改善(均P<0.05);心肌缺血的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血清NT-proBNP和cTnI濃度明顯降低(均P<0.05);血糖水平變化差異無顯著性(P>0.05)。與安慰劑組比較,試驗組患者在術后1周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P<0.05)。結論 預防性應
心臟手術后精神障礙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摘要】 目的 進行心臟外科手術后病人并發精神障礙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 方法 分析438例心臟手術后出現精神障礙病人的臨床表現和轉歸。 結果 本組并發精神障礙的發生率為7.31%(32/438),32例全部治愈。 結論 心理因素、術前術后心功能不全、長時間體外循環中腦血流灌注不足及微栓形成、嚴重失眠等是精神障礙的誘發因素和出現精神障礙的主要原因。加強心理疏導、及時有效地治療軀體疾病、改善睡眠等,能有效緩解精神障礙癥狀,降低其發病率。【關鍵詞】 心臟手術;精神障礙;原因;護理術后精神障礙(postoperative psychonosema, POP)一般指術前無精神異常的病人術后出現大腦活動紊亂,表現為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活動障礙。據統計,體外循環(CPB)心臟手術后1年內約35%病人出現精神障礙癥狀[1],術后精神障礙導致醫療費用增加和住院時間的延長,而且常常是術后預后不良的先兆,其中許多病人可殘留長期或永久的神經認知功能缺陷,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我科在2003年6月-2008年12月間共行心臟手術438例,其中出現POP者32例,
不同膠體液在體外循環中對心臟手術患兒膠體滲透壓及凝血功能的影響
【摘要】 目的 比較體外循環(CPB)中6%羥乙基淀粉(130/0.4,萬汶)和琥珀明膠對心臟手術患兒膠體滲透壓和凝血功能的影響。 方法 選擇5~10歲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Ⅰ~Ⅱ級、行心內直視手術患兒4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萬汶組)和對照組(琥珀明膠組)各20例,測定CPB前血液預充液、CPB 10 min、30 min、CPB結束時的膠體滲透壓(COP),凝血功能指標血小板計數(Plt)、凝血酶原時間(PT)、激活全血凝固時間(ACT)。結果 對照組CPB中COP明顯降低,且低于觀察組(P<0.01),PT、ACT無明顯性延長。 結論 萬汶對小兒凝血功能影響不顯著,可安全應用于小兒CPB預充液中。【關鍵詞】 體外循環;膠體滲透壓;凝血功能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6% hydroxyethyl starch solution and succinylated gelatin on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and blood coagulation dur
常規體外循環與閉式體外循環相互轉換在心臟手術中的管理
作者:段大為,李彤,趙成秀,張文芳,胡曉旻,吳鵬,張強【摘要】 目的 介紹用Medtronic ECMO套包改裝成常規體外循環(CPB)管路與閉式體外循環(ECC)管路相互轉換的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項。方法 15例重癥心臟病患者,年齡65~82(74±9.3)歲;采用Medtronic ECMO套包改裝的常規CPB與閉式ECC管路。其中3例患者開胸前和心內操作完成后采用了閉式ECC;12例患者在心內操作完成后采用閉式ECC。結果 15例患者采用閉式ECC時間31~112(84±24.1)min,常規CPB時間51~84(67±10.1)min。手術后呼吸機輔助時間4~14(8±2.9)h;24 h胸腔引流量110~360(252±62.9)ml。15例患者沒有出現血栓栓塞和氣體栓塞并均順利康復出院。結論 應用Medtronic ECMO套包改裝的常規CPB與閉式ECC相互轉換管路臨床應用方便、安全、有效,但要注意防止在旁路接頭處形成血栓,防止轉換過程中管道內進氣。【關鍵詞】 體外循環;閉式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管理Abstract: OBJE
負壓輔助靜脈引流技術在微創心臟手術中的應用
作者:王加利,李佳春,高長青,張濤,馬蘭【摘要】 目的 總結在微創心臟手術(MICS)中應用負壓輔助靜脈引流(VAVD)技術進行體外循環(CPB)的方法及經驗。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完成微創心臟手術的CPB 73例,其中使用達芬奇機器人(da vinci S)完成心臟手術71例,經右側胸小切口心臟手術2例。1例二尖瓣成形手術患者經股動脈、股靜脈插管建立CPB,1例小切口房間隔缺損修補患者經股動脈、股靜脈及上腔靜脈插管建立CPB,其余71例手術均經股動脈、股靜脈及頸內靜脈插管建立CPB。CPB采用淺低溫、中流量灌注,應用VAVD(負壓控制在-30~-60 mmHg),連續血氣監測(CDI-500)及超濾。結果 73例患者CPB時間45~206(116.1±35.5)min,升主動脈阻斷時間27~132(58.5±23.6)min,CPB轉流中尿量200~1 900(825.5±447.5)ml,超濾量800~4 800(2571.1±885.9)ml,9例患者CPB液體量為零平衡,53例患者CPB液體量為負平衡200~2100(835.8±524.0
心臟手術中魚精蛋白重度不良反應致嚴重循環抑制的臨床對策
作者:王曉偉,梁永年,陳宇,吳延虎,陳亦江,張石江,秦建偉,陳亮【摘要】 目的 探討心臟手術中魚精蛋白中和肝素時重度不良反應致嚴重循環抑制的臨床治療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科心臟手術中魚精蛋白重度不良反應致嚴重循環抑制的病例資料,總結臨床特征和救治重點。11例(8例給藥后3~5 min,3例給藥后30 min左右)出現嚴重循環抑制,其中3例為罕見的綜合型(非心源性肺水腫型和災難性肺血管收縮型綜合作用)。結果 4例經藥物治療和心臟按摩好轉。7例二次轉機,6例患者順利停機,1例不能停機行ECMO支持。表現為綜合型(即非心源性肺水腫型和災難性肺血管收縮型綜合作用)的3例患者,2例繼發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別死于術后5天和7天,1例ECMO支持320 h后成功脫機,痊愈出院,死亡率66%。其他患者均痊愈。結論 魚精蛋白重度不良反應至嚴重循環抑制是心臟手術中的嚴重并發癥,難以預測。必要的預防措施和果斷的二次轉機是成功救治的關鍵。非心源性肺水腫型和災難性肺血管收縮型綜合作用的患者死亡率極高,ECMO支持是有效的治療手段。【關鍵詞】 心臟手術;魚精蛋白;循環抑制;臨床對策
6%羥已基淀粉130/0.4體外循環預充對心臟手術患兒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響
【摘要】 目的 探討6%羥乙基淀粉130/0.4(6%HES 130/0.4)體外循環(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 預充對心臟手術患兒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響。方法 40例CPB行心臟直視手術的患兒,性別不限,年齡≤6歲,隨機分為實驗組(6%HES 130/0.4預充,n=20)和對照組(血漿預充,n=20)。分別于術前一日(T0)及手術結束時即刻(T1)取患兒靜脈血2 ml分別裝入兩個試管送生化室檢測患兒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尿素(UREA)、肌酸酐(CREA)、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ALT、TBIL、 CREA明顯下降(P<0.05),PT、APTT明顯延長且Fbg明顯降低(P<0.05)。結論 CPB預充6%HES 130/0.4 對心臟手術患兒的肝腎功能無損傷,而有保護作用,對凝血功能有影響,但未見臨床明顯出血。【關鍵詞】 羥已基淀粉;肝腎功能;凝血功能;體外循環;嬰幼兒Abstract
變溫式改良超濾改善嬰幼兒心臟手術的預后
作者:李剛,芶大明,杜磊,安琪,賃可,鄧碩曾,劉進【摘要】 目的 探討變溫式改良超濾對嬰幼兒心臟手術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擇同一外科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20例,配對法平均分為兩組。兩組均在體外循環(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停止后開始超濾。改良超濾組血液未經變溫直接進入右房;變溫式改良超濾組血液變溫后匯入右房。觀察兩組患兒超濾前后的體溫和紅細胞比積(Hct)、超濾量、超濾時間、術后出血量、紅細胞懸液和血漿用量、正性肌力藥使用時間和ICU停留時間。結果 20例患兒無一例死亡。超濾后體溫在改良超濾組顯著下降(P<0.01),而變溫式改良超濾組與超濾前無差異,顯著高于改良超濾組(P<0.01)。變溫式改良超濾組的超濾時間、術后出血量、血漿及紅細胞懸液用量和正性肌力藥使用時間,均顯著低于改良超濾組(P<0.05)。結論 變溫式改良超濾能保持體溫恒定,縮短超濾時間,減少術后出血和輸血量,促進心功能的恢復,從而改善患兒預后。【關鍵詞】 變溫;改良超濾;嬰幼兒;體外循環Abstract: OBJECTIVE To ob
小兒體外循環心臟手術中搏動灌注壓力衰減的研究
【摘要】 目的 判定改良滾壓泵搏動灌注在常規體外循環(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術中的有效性并觀察不同ECC設備對搏動灌注壓力的衰減情況。方法 20例法樂四聯癥(TOF)患兒(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齡13.5個月,平均體重10.2 kg。選用兩種常用膜式氧合器(各10例)。采用Jostra HL-20型體外循環機行改良滾壓泵動脈搏動灌注,所有患兒均在升主動脈阻斷期間行搏動灌注,主動脈開放期間行平流灌注。分別監測不同流量狀態下不同部位(氧合器入口端、氧合器出口端、動脈插管接頭處、撓動脈/股動脈)的壓力變化情況。結果 搏動灌注期間撓動脈/股動脈有創血壓脈壓差(Δ P)維持15~35 mmHg。對搏動灌注收縮壓衰減最大的是動脈插管(衰減比率72%~73%),最小的是膜式氧合器(衰減比率22%~24%);Terumo Capiox RX05產生的氧合器壓降在不同流量狀態下均小于Dideco Lilliput 902(P<0.05)。結論 Jostra HL-20型體外循環機可以在常規ECC期間產生有效的搏動灌注;動脈插管對搏動血流壓力能量的衰減最
深低溫停循環在新生兒及小嬰兒心臟手術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 探討深低溫停循環(DHCA)在新生兒及小嬰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病(CHD)矯治術中的腦保護效果和對其他系統的影響。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44例復雜CHD患兒在DHCA下實施了心臟畸形矯治術,年齡8~150(67.54±46.65)天,體重1.13~5(3.87±1.17)kg。停循環過程中維持鼻咽溫18℃~20℃,肛溫18℃~21℃,DHCA時間5~60(30.5±12.2)min。結果 術中死亡4例,術后早期死亡4例,總死亡率18.2%; 2例(4.5%)因神經系統并發癥死亡,其余病例未發現神經系統并發癥;術后蘇醒時間1~12(7.7±6.5)h,呼吸機輔助時間9~123(61.1±9.3)h,ICU時間41~260(83.5±36.4)h,住院天數13~66(27.3±12.6)天;術后腹膜透析10例(22.7%),出院時復查腎功均正常;術后前三天引流25.9~85.7(58.9±24.4) ml/kg ,圍術期紅細胞用量0~1.2(0.64±0.40)U/kg。結論 在新生兒及小嬰兒復雜心臟手術中,深低溫停循環仍然是有效和實用的腦保護措施。隨著外
腦利鈉肽與體外循環心臟手術
【關鍵詞】 體外循環 腦利鈉肽 心臟手術近年來,腦利鈉肽在診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左室功能不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人們重視[1-2],體外循環(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臟手術圍術期腦利鈉肽的變化規律也可能具有同樣的診斷和預后作用。本文將對腦利鈉肽與ECC心臟手術的關系進行綜述。1 背景循環利鈉肽家族(NPs)由心房利鈉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 腦利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2型利鈉肽(C2-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3]和新近發現的DNP(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4]組成。據國內外研究表明,ANP 和BNP 分別主要由心房和心室分泌,作為循環心臟激素起到利尿、利鈉、降壓和舒張平滑肌等作用,調節體液環境;CNP 則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生理作用是擴張血管,局部調節血管壓力;DNP存在于人類和狗的血漿、心房肌中[4]。BNP
東莨菪堿對非心臟手術后老年患者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的影響
【摘要】 目的: 觀察術前應用東莨菪堿對老年患者全麻下非心臟手術后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的影響. 方法: 選擇全麻下行擇期非心臟手術且年齡≥60歲的老年患者121(男78,女43)例,隨機分為東莨菪堿組和對照組. 東莨菪堿組在麻醉誘導前10 min靜脈注射東莨菪堿(5 μg/kg);對照組則給予等容積生理鹽水,麻醉誘導后持續微量泵注射瑞芬太尼及吸入異氟醚、間斷注射維庫溴銨維持麻醉. 分別在術前及術后第7日進行神經心理學評估,采用簡易智力量表、數字廣度測試、數字符號測試、循跡連線測試和小故事記憶測試等5項測試. 結果: 因各種原因,僅有64例患者完成全部測試,其中東莨菪堿組35例,對照組29例. 兩組患者身高、體質量、性別、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資料及手術時間和麻醉藥物總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東莨菪堿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發生率為25.7%,對照組為24.1%,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術前靜脈注射5 μg/kg東莨菪堿對老年患者非心臟手術POCD發生率無顯著影響.【關鍵詞】 東莨菪堿;老年人;病人;術后認知障礙